《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浏览次数: 13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此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六十六岁,在镇江任知府。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可惜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上片即景生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古代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千古江山”六句,追忆三国时的吴帝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辛弃疾十分仰慕孙权,曾多次称赞他具有雄才大略,敢于和强敌曹操、刘备抗衡,确保父兄基业,使东吴政权得以巩固。京口一度作为吴国的都城,是在孙权称帝后才发展起来的。作者于此怀古,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这六句的大意是:雄伟壮丽的江山千秋万代依旧如故,可是却无处寻找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当年的歌舞楼台经过长期风吹雨打早已荡然无存,英雄的业绩也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无影无踪。悼古意在伤今,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够力挽狂澜,振兴宋室,抵御外侮。“斜阳草树”六句,缅怀东晋时的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姿和声威,暗示出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刘裕于东晋末年挥师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秦,曾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京口是刘裕(寄奴乃其乳名)的出生地,也是他起兵的地方,所以作者接着又想到了他。这六句的大意是:夕阳映照着荒草杂树,一条普普通通的街巷,人们都说刘寄奴曾经在这里住过。遥想当年,他统帅雄师北伐,横戈跃马,气吞山河,转战万里,势如下山猛虎。以上两段怀古,都与京口有关,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意蕴很深。
下片换头“元嘉草草”三句,用宋文帝刘义隆失败的故事,告诫南宋当权者对北伐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切不可轻敌冒进,草率出兵。据《宋书·王玄谟传》,宋文帝曾对殷景仁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于是在元嘉二十七年(450)派王玄谟进攻北魏,结果由于准备不足,料敌不明,而遭致惨败。又据《宋书·索虏传》,元嘉八年(431),宋文帝因滑台失陷,曾作诗说:“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词中用三句话概括刘义隆的失败,言简意赅,目的在于以古鉴今,提醒主持朝政的人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仓皇北顾”的悲剧再演。这充分说明辛弃疾深谋远虑,老成持重,对形势有着清醒的估计和认识。可惜他的忠告并未受到南宋当局的重视,结果“开禧北伐”终于遭到惨败,重蹈了“元嘉草草”的覆辙。这三句借古喻今,凝聚着词人对国事的隐忧,针对性是很强的。“四十三年”三句,宕开一笔,由怀古而转入忆昔。回想四十三年前,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曾占领扬州等地,造成严重的破坏,这情景记忆犹新。可是如今局面还是和当年一样,山河破碎,中原未复,祖国仍未统一,而自己却由“壮岁”进入了暮年,怎能不使人无比悲痛、感慨万端呢?“可堪回首”三句,再推进一层,由回忆自身的经历而转入描写当前的时事。词人站在北固亭上,仿佛看见江北瓜步山上乌鸦乱飞,听到社鼓咚咚,人们正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哩!词中所展示的这幅画面含义很深,耐人寻味。作者的意思是说,拓跋焘(佛狸)本是外族入侵者,人们竟在他的祠庙前祭祀,鼓乐喧天,闹得不亦乐乎,说明在百姓心里民族意识已经模糊。这都是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执行妥协投降政策造成的恶果。“可堪回首”,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结拍三句,以老将廉颇自喻,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表明如今虽然年纪老大,但雄心犹在,尚能为国杀敌立功,但朝廷是否了解我的一片忠心而加以重用呢?实在难以逆料。全篇以疑问句结束,反映了作者虽然被重新起用,但仍感到不受重用,难以尽展其才的苦闷心情。
这首词写得沉痛悲壮,语言精炼深刻,虽然用典较多,但都关合时事,用得十分贴切,艺术感染力很强。词的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既有写景、叙事,又有议论、抒情,纵横开阖,一气贯注,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是稼轩词中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此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六十六岁,在镇江任知府。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可惜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上片即景生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古代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千古江山”六句,追忆三国时的吴帝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辛弃疾十分仰慕孙权,曾多次称赞他具有雄才大略,敢于和强敌曹操、刘备抗衡,确保父兄基业,使东吴政权得以巩固。京口一度作为吴国的都城,是在孙权称帝后才发展起来的。作者于此怀古,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这六句的大意是:雄伟壮丽的江山千秋万代依旧如故,可是却无处寻找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当年的歌舞楼台经过长期风吹雨打早已荡然无存,英雄的业绩也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无影无踪。悼古意在伤今,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够力挽狂澜,振兴宋室,抵御外侮。“斜阳草树”六句,缅怀东晋时的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姿和声威,暗示出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刘裕于东晋末年挥师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秦,曾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京口是刘裕(寄奴乃其乳名)的出生地,也是他起兵的地方,所以作者接着又想到了他。这六句的大意是:夕阳映照着荒草杂树,一条普普通通的街巷,人们都说刘寄奴曾经在这里住过。遥想当年,他统帅雄师北伐,横戈跃马,气吞山河,转战万里,势如下山猛虎。以上两段怀古,都与京口有关,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意蕴很深。
下片换头“元嘉草草”三句,用宋文帝刘义隆失败的故事,告诫南宋当权者对北伐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切不可轻敌冒进,草率出兵。据《宋书·王玄谟传》,宋文帝曾对殷景仁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于是在元嘉二十七年(450)派王玄谟进攻北魏,结果由于准备不足,料敌不明,而遭致惨败。又据《宋书·索虏传》,元嘉八年(431),宋文帝因滑台失陷,曾作诗说:“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词中用三句话概括刘义隆的失败,言简意赅,目的在于以古鉴今,提醒主持朝政的人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仓皇北顾”的悲剧再演。这充分说明辛弃疾深谋远虑,老成持重,对形势有着清醒的估计和认识。可惜他的忠告并未受到南宋当局的重视,结果“开禧北伐”终于遭到惨败,重蹈了“元嘉草草”的覆辙。这三句借古喻今,凝聚着词人对国事的隐忧,针对性是很强的。“四十三年”三句,宕开一笔,由怀古而转入忆昔。回想四十三年前,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曾占领扬州等地,造成严重的破坏,这情景记忆犹新。可是如今局面还是和当年一样,山河破碎,中原未复,祖国仍未统一,而自己却由“壮岁”进入了暮年,怎能不使人无比悲痛、感慨万端呢?“可堪回首”三句,再推进一层,由回忆自身的经历而转入描写当前的时事。词人站在北固亭上,仿佛看见江北瓜步山上乌鸦乱飞,听到社鼓咚咚,人们正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哩!词中所展示的这幅画面含义很深,耐人寻味。作者的意思是说,拓跋焘(佛狸)本是外族入侵者,人们竟在他的祠庙前祭祀,鼓乐喧天,闹得不亦乐乎,说明在百姓心里民族意识已经模糊。这都是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执行妥协投降政策造成的恶果。“可堪回首”,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结拍三句,以老将廉颇自喻,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表明如今虽然年纪老大,但雄心犹在,尚能为国杀敌立功,但朝廷是否了解我的一片忠心而加以重用呢?实在难以逆料。全篇以疑问句结束,反映了作者虽然被重新起用,但仍感到不受重用,难以尽展其才的苦闷心情。
这首词写得沉痛悲壮,语言精炼深刻,虽然用典较多,但都关合时事,用得十分贴切,艺术感染力很强。词的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既有写景、叙事,又有议论、抒情,纵横开阖,一气贯注,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是稼轩词中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高二同步辅导 推荐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