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道士塔》:书写者的三重角色

《道士塔》:书写者的三重角色

浏览次数: 75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道士塔》:书写者的三重角色,
有论者说,文本中的“‘伤口’、‘滴血’、‘下跪’、‘恳求’乃至‘哭泣’,所有这些意象或独白展示了一种露骨的煽情技巧。”(朱大可《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

《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苦旅》的首篇。“文化到底是干嘛的?”余秋雨在一次访谈中说:“文化无论如何能够在我们的民众当中唤起一种比较高贵的情绪。”高贵的情绪,是余秋雨散文的灵魂。余秋雨散文的魅力,是一种感动与被感动的魅力。他的散文往往是在“已觉得非写一点文章不可”和“有了写文章的冲动”这种状态下有感而作的。

“我好恨!”



www.350xue.com
阅读《道士塔》,我们必须使用耳朵而不是眼睛,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倾听到滚落在字里行间的声声啼哭。恨,犹如一条河流,横贯于整个文本。其间,有对出于无知和贪婪而损毁与出卖敦煌艺术瑰宝的民族罪人王道士的痛恨,有对缺失了民族责任感的昏庸官僚的憎恨,有对洗劫国宝的外国文化强盗的愤恨,有对敦煌学者为了进行研究而不得不从国外买回文献胶卷的屈辱事实的遗恨。文本借助于反讽、比照和引称,将书写者的“恨”,表现得撕心裂肺,无以复加。

诗人欧阳江诃说:“词的意义寄生在反词上面,先有了反词,然后词才被唤起,被催生,被重新编码。”“恨”与“爱”是一种并存的对称语境。如果没有对民族文化的无限钟爱,便不会有对民族悲剧的绵绵之恨。民族意识,是一种最能牵动人心的“高贵的情绪”。书写者以其超凡的想像穿透力和深刻的艺术感染力,赋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凝重而鲜亮的民族色彩,从而在读者的心中唤起无比激越的审美回响,久久,久久。



上一页  [1] [2] 


《道士塔》:书写者的三重角色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角色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