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时代造就不同的古代叛逆少女——人教版高中第四册备课延伸

时代造就不同的古代叛逆少女——人教版高中第四册备课延伸

浏览次数: 73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时代造就不同的古代叛逆少女——人教版高中第四册备课延伸,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第五单元——古代戏剧单元,遴选了王实甫《西厢记》的片段《长亭送别》和汤显祖《牡丹亭》的片段《闺塾》(还有《语文读本》第四册的《游园》)。这两部戏分别塑造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叛逆少女——崔莺莺和杜丽娘。她们都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与个性解放,然而时代的差异也决定了她们个性以外的叛逆行动的张力差异。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入古代文学作品中另一个叛逆少女——李莺莺,来帮助学生解决研究性学习中经常会出现的疑问。

    我们知道,封建社会里的婚姻是不自由不平等的。而造成婚姻的不自由,造成青年男女在婚姻、性ai上的不平等,是因为有着一整套封建的道德观念,有着一大批竭力维护封建道德观念的各色人物。这些,形成了很大的社会力量,是个体力量无法轻易撼动的。

    李莺莺,冯梦龙“三言”之中《宿香亭张浩遇莺莺》里的女主人公,一位同样正值妙龄的女子。然而,在关系到她一生幸福的争取婚姻自由并大获全胜的斗争中,李莺莺这一闺中女子,所表现出来的胆识、谋略和直捷,不仅会使许多同时代的人大为膛目,也不能不使我们现代人拍案惊奇。

且看,莺莺利用父母赴亲族家会,与丫环私出家门到邻家一“陌生男子”花园中赏花,这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时代已属出格之举,可令人吃惊的是,莺莺与张浩言未过数句,即挑明“自幼慕君清德”并愿与之共结百年之好。可见,她这次行动是早有准备的一次大胆的“求爱”之举而非其他小说中偶遇而一见钟情之说,这在封建时代小说中的正面女子形象里,恐怕应算是少见的吧。

再看,莺莺回家后竟用一老尼为其鸿雁传书,别说其父母做梦也想不到,即使我们现在读之,又有谁不称其妙呢?

又请看,她在通过乳母向父母提亲遭拒之后,大胆地再次利用父母赴亲族之会之时,不惜爬梯、翻墙,终于达到与情人尽欢之愿,造成木已成舟之实。这一主动之举,若发生在张浩这一男子身上,似并无多少可说之处,然而它却发生在她这样一个封建时代的少女身上,也就不能不令人对其对爱情追求的大胆程度表示震惊。

更奇的是,后来张浩的父亲硬要张浩娶孙姓女子,张浩竟不敢反抗而答应下来,而莺莺却断然反对。但她的反抗截然不同于一般女子,她一不哭哭啼啼,二不上吊自杀,而是在父亲面前向家庭直白地诉说了自己与张浩的关系,并表示“自能措置”,自己想办法解决。她的做法就是把这一个人问题向社会摊开,诉诸法律,向官府告了张浩一状,指控他“忽背前约”,要求法律能“礼顺人情”,并最终以自己的这一番努力力争得属于自己的婚姻幸福。上述她的种种举措,即使现在也值得某些还深受包办婚之苦的男男女女们好好学习、借鉴,在封建时代是又如何称不上“惊世骇俗”呢?

现在,我们可以拿她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来个比较,或许就更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些了。

且看,崔氏虽与情人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却是尊从礼教束缚,不敢与人接近,即使在丫环红娘的热情帮助下,还是经过了艰苦的思想斗争,才“犹抱琵琶半庶面”默许情人来幽会,这哪里比综上李氏主动上门表白爱情,甚而至于“翻墙”、“入室”来得“骇俗”?

再者,崔、张两人爱情的波折一半靠的是丫环红娘的功劳(难怪如今的越剧《西厢记》红娘成了一号女主角),另一半中的大部分还靠的是张生的努力(请来友人白马将军破敌),这又哪里比得上李、张爱情、婚姻斗争胜利,全靠的是李氏一人的胆识与举止呢?难怪《宿》后有赞语:“当年崔氏赖张生,今日张生仗李莺。同是风流千古话,西厢不及宿香亭。”

崔莺莺本身也可称得上是追求个性解放与美好理想、反抗礼教的典型人物了,然而她对爱情追求的大胆却又远远比不上李莺莺,这是为什么呢?封建时代的文学作品中为什么有可能出现这样一位有胆有识,个性异乎寻常突出的封建叛逆少女李莺莺,且又为什么其言行既惊世骇俗,又能被当作正面形象来歌颂呢?

我们知道,明中叶以后,封建制度虽尚未败落,但手工业、商业已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成长,金钱在社会中开始显示了它巨大的诱惑力,不但形成了市民阶层,而且使人头脑中的一些观念,特别是伦理道德观念(包括爱情观、贞操观)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李贽为代表的进步社会思潮出现后,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并使之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有很多作品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时代的先进思想,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市民大众娱乐和自我教育的精神食粮。这些文学作品中,有关青年妇女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的表现越来越大胆,越来越符合市民的审美需要。譬如,同是明朝,同样是表现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与个性解放的伟大作品,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言行举止(包括心理活动)的大胆程度,其实也可说是前所未有的,只不过,作者在表现时加以虚幻化了而已。作者写她因思春而苦闷、因苦闷而惊梦,即使因梦而死,也还敢于向阎王殿下的胡判官诉说她感梦而亡的全部经过,这与李氏将爱情诉诸法律不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而前面提到崔莺莺,她虽然也称得上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女子,然而比起李、杜二人来,其大胆与坦率程度逊色了很多,究其原因,不能说与元朝资本主义尚未萌芽,社会伦理与市民意识未抬头这样一种时代无关吧。

其实,什么样的时代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文学形象来,这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林黛玉(《林黛玉进贾府》——第四册第三单元)不也是追求爱情婚姻的形象,然而她的追求与斗争注定只能失败。为什么呢?因为这本小说产生于清末,封建制度虽已腐朽,封建伦理道德却变本加利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绝大多数的人思想都已麻木了。这时来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就是追求个性自由解放,不仅为统治阶级所不容,也为社会一般民众所不容,这又如何能胜利呢。

由此可见,时代的确是形成李莺莺、崔莺莺、杜丽娘等不同叛逆少女形象的外因。当然,这些光彩照人的美学形象的形成,不可能光受时代的影响,她还与作者们的进步思想文学观、爱情妇女观有关。

以冯梦龙为例,他深受李贽的影响,非常注重文学艺术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作用。他主张通俗化,但并不为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而把作品写成下流庸俗的东西。相反,他是主张“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的,因而李氏举止较之以潘金莲虽同样大胆但并不yin荡。

[1] [2]  下一页


时代造就不同的古代叛逆少女——人教版高中第四册备课延伸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中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