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张珙为什么非考不可
《长亭送别》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和对离别情景的生动描写,表现了崔莺莺和张珙的离愁别恨,反映了“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歌颂了古代青年男女重爱情、轻功名的进步思想和对纯真爱情的不渝追求。读来哀婉缠绵、感人肺腑!
然而,剧中人物对待爱情和功名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老夫人和两个有情人完全对立严重冲突自不待言:“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在老夫人眼里,功名是两个年轻人婚姻(“爱情”?)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崔莺莺和张珙对待爱情和功名的态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崔莺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功名的蔑视比张珙都要来得刚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折鸳鸯在两下里。”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张珙给人一种软弱的印象:“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草芥耳。”话语中虽然充满了自负,然而也有对老夫人的讨好和对她的立场的顺从,他对待封建势力和世俗社会多少有点迁就和妥协。
怎样理解张珙的形象?张珙为什么又非得去考呢?
软弱是中国书生的通病。在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栏里,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作为柔弱的女性往往比象征力量的男性表现得更为坚决和刚强。刘兰芝与焦仲卿、祝英台与梁山伯、白娘子与许仙、《聊斋》里的那些狐仙和书生等等无一不是如此。中国书生的这种软弱来自于他们所受的封建教育。封建的思想文化、礼仪制度紧紧地束缚着他们,使他们真的达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的地步,封建教育已经把他们教化成了“乖乖羊”!焦仲卿、梁山伯、许仙、张珙这些书生能够这样柔性地反抗,是在年轻的心灵里喷发出的一股不屈的激情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樊篱,在封建社会里已属大逆不道,在现在看来也属难能可贵,我们不可苛求!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怒目金刚式地反抗,那他们就不是中国书生了,这样的文学形象就失去了社会生活的真实!
功名是中国书生的事业。张珙原本是一名书生,读书、应试、做官是他预定的人生轨迹,只是他在读书与应试的中间遭遇了一段人生插曲,经此一遭获得爱情事业双丰收,这真是人生一大美事,从张珙自身来说他是绝不愿意放弃科考的。功名是中国书生的事业,事业是男人生命之盐!书生张珙放弃功名,将倚靠什么立足社会?倚靠什么来保证两人爱情的独立和永久?崔莺莺可以“轻”视功名,可对于书生张珙来说,这却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啊!张珙如果放弃功名沉醉于崔莺莺的温柔之乡,整天和她经营“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的爱情,只会跌入风流、轻狂的形象里去。所以说,崔莺莺轻视功名,重的是感情;张珙进京赶考,重的是事业;老夫人逼张赶考,重的是名利,三人态度各不相同的,这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用心体会的。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