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红楼梦》学习描写人物——端木蕻良论《红楼梦》之三
文学作品是通过艺术形象来感动人的。曹雪芹以不寻常的十年辛苦,写出《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些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个性鲜明,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
作为文学家的端木先生,从自身创作实践中体会应该如何从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吸取营养。他把《红楼梦》作为教科书来阅读和研究,并呼吁今天的文学创作者们应该“向《红楼梦》学习描写人物”。他说:
反之,袭人和宝钗亦如此。这一切是从人的本质方面而不是从外部的形态来考察和认识的。端木先生说:“这种写法,我以为是写人物最好的方法。”
其次,端木先生认为《红楼梦》中描写人物另一种成功的手法是“打岔”。如“宝玉未出场之前,先从黛玉母亲的嘴里和贾母的嘴里,说出一个顽劣异常、疯疯傻傻的惫懒人物”。但是,“等到宝玉真个出场,却是一个转盼多情、情思万种的青年公子。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又如,小说中先写平儿的为人是温柔平和、对人敦厚,不因地位而刻待他人。读者看到平儿,想凤姐为人也可能如此,但实际上,二人相反,凤姐是伶牙利齿、心辣手狠、两面三刀的雌老虎。这种出人意料的“打岔”,给人以深刻的对比印象。端木先生认为,“曹雪芹的过人之处,全在这里”。
第三,端木先生认为《红楼梦》描写人物的最高明、最重要的手法是“全在他体会到了那人物心里的最深处。而在最适当的场合把这点儿揪出来给人看”。如小说第6回写贾蓉奉父命到凤姐那里去借屏风这件事,当贾蓉办好后要离开凤姐住处时,书中写道:
这是运用“春秋”笔法来描写人物,文字不多,其意含蓄而深刻。小说作者用心良苦,精心地把这段情节安排在初进荣国府的刘姥姥这个久经风霜的“生人”面前,把凤姐与贾蓉婶侄之间的这点儿嗳昧关系,生生“揪出来给人看”。作者巧妙而自然地通过这一描写,暴露出贾府这个“诗礼之家”中乱lun的丑恶内幕。
当然,上述三点并不是《红楼梦》一书中描写人物的全部手法。今天的红学研究者们对《红楼梦》描写人物的手法,发掘得更深、更细,概括得更科学。但是,读者看到,早在40年前,端木先生能够细心地从《红楼梦》中总结出上面谈过的三点,已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读来也是深有启发的。
同《红楼梦》描写人物有关的问题是语言的问题。因为,大家知道,文学作品要表现主题,完成故事情节的叙述和人物性格的描写,都离不开语言。正如已故的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可能想象,晦涩难懂,干枯无味,乃至辞不达意的语言,能够描写出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来。这一点,作为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端木先生,恐怕要比我们一般读者的感验要更深切一些。因而,他在谈到《红楼梦》的语言时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的语言最好。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可以分辨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红楼梦》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端木先生曾说过,“我从母亲所讲的故事中吸收了具有东北民间色彩的大众语言,但我是从《红楼梦》中学习了如何运用语言的艺术”。打开端木先生早年的作品,如《科尔沁旗草原》《鴜鹭树湖的忧郁》《浑河的急流》《爷爷为什么喝高梁米粥》等,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他对故乡语言的熟悉,是令人惊奇的。那些沁着乡土芳香的大众语汇的运用,正是他学习《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1981年10月20日
(摘自胡文彬《引君入梦话红楼》)
向《红楼梦》学习描写人物——端木蕻良论《红楼梦》之三
tag: 红楼梦 端木蕻良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