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

浏览次数: 98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元杂剧,

 

戏剧在河北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广泛的基础和辉煌的成果。唐代,胡乐、胡舞传入中原,设梨园教坊。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崔令钦,曾著《教坊记》一卷,记述了开元、天宝时的教坊制度、轶闻和乐曲的起源、内容等。残唐五代以来,河北历经兵火战乱,辽、夏、金、元叠相更替,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在政治、经济交往中,各民族的风俗习尚、文化特色长期交融,从而孕育了我国古典戏剧的民族形式。特别是“金元立国,并在幽燕之区,去河洛不遥而音韵近之。故当此之时,北曲大行于世。犹唐之有诗,宋之有词,各擅一时之圣,其势使然也。”(张羽《古本董解元西厢记序》)由于多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由于元代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诸因素的作用,由于河北这块“畿辅之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使河北成为元杂剧的摇篮和活动中心,并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杂剧作家和艺术家,创作出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使元杂剧盛极一时,饮誉史册,并跻身于世界剧坛的前列。

元杂剧的摇篮和活动中心

元杂剧作家大多为河北人。如关汉卿是河北安国人;王实甫是河北定兴人;马致远、王仲文、杨显之、纪君祥、张国宾、费唐臣、秦简夫等都是大都(今北京市,包括中书省直辖的河北北部大片地区)人;李文蔚、尚仲贤、侯正卿、戴善甫、史九敬先等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白朴是山西人,久居真定;王伯成、高茂卿是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李好古、彭伯成是保定人;李取进、陈宁甫、宫天挺是大名人;李直夫是外省人居德兴(今河北涿鹿县);元戏曲音韵学家卓从之,史书称“燕山卓氏”,可能是河北北部人;元杂剧著名演员珠帘秀、顺时秀、赛帘秀、天然秀等,虽然史书无其籍贯记载,但长期在大都一带生活、演出,与关汉卿等许多剧作家过往甚密。故当时的剧作家被誉为“燕赵才人”,演员被誉为“燕赵戏人”。

1.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关汉卿:在元代杂剧作家中,关汉卿的创作活动开始得最早,影响也最大。他擅长歌舞,精通音律,不但编写剧本,还常常亲自参加演出。他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调风月》、《拜月亭》和《单刀会》是他的名篇。这些作品,大多是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精神,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谭记儿等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剧本结构完整,矛盾强烈而集中,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曲词质朴而凝炼。古人评价是“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对元杂剧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成就尤为突出。它真实地描绘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生活,通过一个蒙冤而死的普通妇女的满腔怨愤使天气发生异常变化--六月天降起大雪的情节,有力地抨击、鞭挞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代表人民发出了“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呼喊。这出戏是关汉卿最成熟的艺术结晶,也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关汉卿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1958年,他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2.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王实甫共作杂剧14种,现仅存《西厢记》、《破窟记》、《丽春堂》3种。他的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结构绵密,曲词工丽意境天然,极善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其中尤以《西厢记》最为出色。剧本通过描写相国小姐崔莺莺与白衣秀士张生相爱,莺莺之母老夫人设阻,婢女红娘协助崔、张私会,使老夫人被迫接受既成事实的故事,展开了青年人要求婚姻自主、争取美好生活与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尖锐冲突,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及老夫人等不同的妇女形象。这是一部既有进步的思想内容,又有精湛的艺术特色的伟大作品。它在结构的严谨、情节的生动,精确细腻的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优美、抒情的诗剧语言等方面所达到的成就,在古典戏曲中几乎是无与伦比的。正因为此,它在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放射着光辉。

    3.白朴和他的《墙头马上》:白朴共写杂剧16种,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他的作品,大部分写男女爱情故事,现仅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3种,《墙头马上》是通过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私奔、拆散、最后又重圆的故事,表现一种要求婚烟自主的民主思想倾向,被誉为元杂剧中“四大爱情剧”之一。他的另一名作《梧桐雨》,描写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虽然主题思想显得有点混乱,但颇有艺术特色,主要依靠对人物心理描写来刻画他们的精神面貌,借以表现人物性格,对后世戏剧有较大影响。

http://www.hebei.com.cn/node2/node114/node285/node372/




元杂剧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