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通过昆曲《斩娥》 体会悲剧表演艺术(关汉卿|窦娥冤)

通过昆曲《斩娥》 体会悲剧表演艺术(关汉卿|窦娥冤)

浏览次数: 68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通过昆曲《斩娥》 体会悲剧表演艺术(关汉卿|窦娥冤),

 

魏春荣
《写状》剧照

    在我国丰富多彩的古典戏剧中,悲剧是其中最能扣人心弦、动人肺腑的剧目。它是我们民族创造的艺术珍品,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剧目之一。这部作品几百年来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它的故事情节,艺术形象几乎家喻户晓。

    《窦娥冤》是取材于《汉书·于定国传》和《搜神记·东海孝妇》中的故事。是融入了元代社会现实生活编写而成的。全剧分冤、怨、恨、反四个层次描写了窦娥的悲惨遭遇,深刻的揭露了元代社会的腐朽黑暗,和地皮流氓的猖狂;反映了人民群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愿屈从的反抗精神。作者以强烈的爱憎把窦娥这一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妇女形象有血有肉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剧中的最后两折《斩娥》、《辩冤》既是全剧的高潮,又是全剧的结尾;由于它浓缩了全剧的精华和她强烈的可塑造性,先后被众多剧种搬上舞台,并成为各剧种中不可缺少的剧目之一。但由于杂剧的唱腔和念白带有时代性和地方色彩,不同地区的剧种在搬演此剧时,多数已经过了改编。

    昆曲《斩娥》在完整的继承了原著风格的基础上,又经过历代艺术家的精炼、加工,使之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全剧以北曲贯穿始末,唱腔高亢激昂,抛地有声。在动作编排上,则采用了跪蹉、托举以及戏曲旦角演员很少使用的甩发技巧,将窦娥在向刑场时的蒙冤含屈但又想奋力抗争的复杂情感直观、恰当的展现给观众。

    作为一个演员在塑造'窦娥'这一角色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个童养媳孤苦、凄凉的内心世界;并且,要深刻体会这一人物宁可自身受戮,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婆婆遭受折磨的善良本质,以及含冤受死前对当时社会的极度愤恨。在表演方面,要牢牢把握住这一角色所体现出的冤、怨、恨、反的情绪变化,将它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但又决不能将窦娥塑造成一个英雄,因为这一作品所要反映的就是封建社会中受压迫的普通妇女形象。

    "莫来由,犯王法,葫芦提,遭刊宪。"在凄凉,哀怨的唱腔中,窦娥被刽子手带上舞台,配以披夹带锁的扮相以及踉跟跄跄的步伐,一下将观众带入了剧情当中。"一声屈,动地惊天"这一句高亢激昂、近似于衷嚎的唱腔,再加上人物的首次亮相,形成了全剧的第一个闪光点。随后,在"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握这生死权",以及"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唱词中,作者有意将日月喻为君临大下的皇帝,鬼神喻为掌握百姓生杀大权的官吏,窦娥呼天抢地的哭嚎,对等级社会提出了最有力的控诉。在这开场第一段唱腔中,就已经体现出窦娥所蒙受的"冤",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怨"。在接下来婆媳相见的整段戏中,是整部作品最能催人泪下的情节,它不单是前面冤、怨的延续,更是向观众讲述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送到蔡家为媳,其盼母母不在,盼父父不归,最终却落得断头而死的悲惨命运。并且这段戏在全剧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剧中人物从冤、怨向恨、反的过渡,为下一段窦娥在法场面对监斩宫发下誓愿做好了铺垫。在法场这段戏中,窦娥己没有了眼泪,没有了哀怨,有的只是对封建制度的恨,以及对腐朽社会的反抗精神。她要用自己所想到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冤屈,揭示这黑暗的社会,向恶势力进行反击。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正象窦娥在剧中所唱到的"不是我窦娥发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奇异与世人传,怎说是湛湛青天。"这三个誓愿,反映出关汉卿人命关天关地的思想内涵,以及含冤的死者必将显灵显圣的美好愿望;他虽然没有摆脱古代人'天人感应'的唯心思想,但与统治阶级用以愚弄人民的宿命论有着本质的不同,他表现了天从人愿、人定胜天的积极精神,是作者浪漫主义创作的思想基础。

    通过学习和演出《斩娥》这出戏,使我对悲剧表演艺术有了初步的尝试和了解,没有尖锐鲜明的悲剧冲突就没有悲剧,悲和喜,合和离,贫与富这些生活中的矛盾现象经过悲剧作者的提炼,通过相反相成的艺术结构表现出来,便产生了强烈的悲剧艺术效果;再由昆曲这一拥有丰富艺术文化底蕴的古老剧种展现出来,就更能够增加其艺术感染力。我愿将我国更多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奉献给广大的观众,让我们共同去品味悲剧艺术给我们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通过昆曲《斩娥》 体会悲剧表演艺术(关汉卿|窦娥冤)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艺术  窦娥冤  关汉卿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