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孙犁
浏览次数: 13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怀念孙犁,
老作家孙犁去世了,在7月11日细雨绵绵的清晨。这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张孙犁在家中与友人的合影。其屋内那些熟悉的陈设,不由让我想起那一天……
1994年4月15日,我与一位老编辑一同到天津。在参加一个会议之前,她带我去看望孙犁同志。其时,孙犁同志已迁新居。那儿远离闹市,很僻静。楼前一簇簇海棠花正暗暗地开着。
孙犁同志住三楼。门口未装防盗门。我们进门时,孙犁同志正在阳台拾掇花盆。他瘦削甚至显得孱弱,举止安详,衣着素净——灰白色布衣,蓝布裤下一双圆口布鞋,目光慈和,一看就是位平和和易于亲近的老人。
在书房落座后,我们与孙犁同志随意地聊起来。我不时环视这间书房:它面积不大且低矮,但简朴整洁的陈设却使它显得宽舒敞峦。依墙而立的是两列不高的书橱,有点特别的是,主人将这些书橱的玻璃门都衬了白纸,这样,就没有了“书橱之内,五颜六色如租书之肆”的杂乱感觉了。临窗的书桌是老式的三屉桌,那把藤椅看上去也很有些年头了。墙边立着一幅中国画,画面下方是一棵水墨泼洒勒染的大白菜,上款“朴实无华、淡而有味”。孙犁同志说,这是他去年病中一位不相识的画家惠赠的。我想,这也一定是一位了解作家,熟悉他作品的人。我由此想到这位从冀中安平县农村走出来的老作家的几件生活小事:他在饮食上还顽固保留着农民的习性,好喝棒子面粥,几乎长年不断。他对从头年冬贮大白菜根部生出的黄色白菜花喜爱之极,精心放在水盆里,摆置书桌上……有人会觉得这种简单的日子索然无味,但往往是,一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反而会让人活得更奇异,更意味深长。你看孙犁同志晚年的散文随笔,在他凝练平淡的语言后面,不就蕴涵着深广的人生智慧并让人回味不尽吗? 书橱上还有一个饰物——小葫芦。这农家屋檐篱下的寻常之物又为书屋平添一缕乡野气息。再早几年,孙犁同志说他每年要买一只蝈蝈挂于窗纱上,“以其鸣叫,能引发乡思。”在小葫芦旁边还斜立着一块木匾,上面雕刻着一个篆字。孙犁同志说那个字念“耕”。这天,我画了一幅书屋的速写。随后,孙犁同志在画旁写下“耕堂”二字。“耕”,犁田也。正好暗含一个犁字。孙犁同志大概是以此自喻像农夫一样,以笔代犁,终日在此扶犁执耨,默默耕作。孙犁同志晚年出版的不少作品都以“耕堂”冠之。如《耕堂读书杂记》、《耕堂散文》、《耕堂劫后十种》、《耕堂文论》等等。
后来,我曾依“耕堂”之意,刻制了一帧取自汉画像砖上牛耕图纹样的藏书票。寄去几日,孙犁同志便复函曰:“藏书票的创作犹为欣赏,望再印若干张,以便贴在我珍贵的藏书之上……”
孙犁同志崇尚安静的生活,晚年犹甚。终于,他有了“独单”可以让他进入“一人在室,高烛并肩,庭院无声,挂钟声朗,伏案修书,任其遐想”的情境。孙犁同志告诉我们,他现在每天早上到楼下散步一二十分钟,然后听广播新闻,翻阅报纸,再有就是鼓捣鼓捣书,看看信……感觉他那时虽因年迈且身多疾患而深居“耕堂”,但其心境悠然安然。那天,我顺便请孙犁同志为报纸的一个专栏题写刊头字。记得当时他边走向书桌边笑曰:“我要一个人静静地写,一有人看我就写不好”。那个时期,孙犁同志仍写了不少随笔、散文和书话。他从不喜欢凑热闹,但针对社会上,特别是文坛的一些风气,他以一个作家的良知,发了一些议论。也许是屡碰钉子,他感到了一人一言很难奏效。后来,他选择了缄默。他说自己一生中提出过两次“离得远一点”,一次是高政治远一点,他以为正是赖此得以存活至今;另一次就是离文坛远一点。“现在人们多爱凑热闹,真正能够坐下来做学问的人很少了……我宁可闭门谢客,面壁南窗,展吐余丝,织补过往。”
他一生做人为文,走的就是澹泊、寂寞之道。这在他并非曾经沧海之后的超然——尽管他经过烽火岁月,劫乱年代——我觉得这是他骨子里就带着的。从他身上我感觉到,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也只有安于寂寞,才能不为争名于朝、逐利于世、取媚于名所累,才能保持住一个文人人格的尊严。
再后来,我也不断能听到有关孙犁同志的近况,但都是不太好的消息。
人,终为灰土。书,方以传世。孙犁同志走了,他驾鹤西去的天国,我想,那里一定很静。
怀念孙犁
老作家孙犁去世了,在7月11日细雨绵绵的清晨。这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张孙犁在家中与友人的合影。其屋内那些熟悉的陈设,不由让我想起那一天……
1994年4月15日,我与一位老编辑一同到天津。在参加一个会议之前,她带我去看望孙犁同志。其时,孙犁同志已迁新居。那儿远离闹市,很僻静。楼前一簇簇海棠花正暗暗地开着。
孙犁同志住三楼。门口未装防盗门。我们进门时,孙犁同志正在阳台拾掇花盆。他瘦削甚至显得孱弱,举止安详,衣着素净——灰白色布衣,蓝布裤下一双圆口布鞋,目光慈和,一看就是位平和和易于亲近的老人。
在书房落座后,我们与孙犁同志随意地聊起来。我不时环视这间书房:它面积不大且低矮,但简朴整洁的陈设却使它显得宽舒敞峦。依墙而立的是两列不高的书橱,有点特别的是,主人将这些书橱的玻璃门都衬了白纸,这样,就没有了“书橱之内,五颜六色如租书之肆”的杂乱感觉了。临窗的书桌是老式的三屉桌,那把藤椅看上去也很有些年头了。墙边立着一幅中国画,画面下方是一棵水墨泼洒勒染的大白菜,上款“朴实无华、淡而有味”。孙犁同志说,这是他去年病中一位不相识的画家惠赠的。我想,这也一定是一位了解作家,熟悉他作品的人。我由此想到这位从冀中安平县农村走出来的老作家的几件生活小事:他在饮食上还顽固保留着农民的习性,好喝棒子面粥,几乎长年不断。他对从头年冬贮大白菜根部生出的黄色白菜花喜爱之极,精心放在水盆里,摆置书桌上……有人会觉得这种简单的日子索然无味,但往往是,一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反而会让人活得更奇异,更意味深长。你看孙犁同志晚年的散文随笔,在他凝练平淡的语言后面,不就蕴涵着深广的人生智慧并让人回味不尽吗? 书橱上还有一个饰物——小葫芦。这农家屋檐篱下的寻常之物又为书屋平添一缕乡野气息。再早几年,孙犁同志说他每年要买一只蝈蝈挂于窗纱上,“以其鸣叫,能引发乡思。”在小葫芦旁边还斜立着一块木匾,上面雕刻着一个篆字。孙犁同志说那个字念“耕”。这天,我画了一幅书屋的速写。随后,孙犁同志在画旁写下“耕堂”二字。“耕”,犁田也。正好暗含一个犁字。孙犁同志大概是以此自喻像农夫一样,以笔代犁,终日在此扶犁执耨,默默耕作。孙犁同志晚年出版的不少作品都以“耕堂”冠之。如《耕堂读书杂记》、《耕堂散文》、《耕堂劫后十种》、《耕堂文论》等等。
后来,我曾依“耕堂”之意,刻制了一帧取自汉画像砖上牛耕图纹样的藏书票。寄去几日,孙犁同志便复函曰:“藏书票的创作犹为欣赏,望再印若干张,以便贴在我珍贵的藏书之上……”
孙犁同志崇尚安静的生活,晚年犹甚。终于,他有了“独单”可以让他进入“一人在室,高烛并肩,庭院无声,挂钟声朗,伏案修书,任其遐想”的情境。孙犁同志告诉我们,他现在每天早上到楼下散步一二十分钟,然后听广播新闻,翻阅报纸,再有就是鼓捣鼓捣书,看看信……感觉他那时虽因年迈且身多疾患而深居“耕堂”,但其心境悠然安然。那天,我顺便请孙犁同志为报纸的一个专栏题写刊头字。记得当时他边走向书桌边笑曰:“我要一个人静静地写,一有人看我就写不好”。那个时期,孙犁同志仍写了不少随笔、散文和书话。他从不喜欢凑热闹,但针对社会上,特别是文坛的一些风气,他以一个作家的良知,发了一些议论。也许是屡碰钉子,他感到了一人一言很难奏效。后来,他选择了缄默。他说自己一生中提出过两次“离得远一点”,一次是高政治远一点,他以为正是赖此得以存活至今;另一次就是离文坛远一点。“现在人们多爱凑热闹,真正能够坐下来做学问的人很少了……我宁可闭门谢客,面壁南窗,展吐余丝,织补过往。”
他一生做人为文,走的就是澹泊、寂寞之道。这在他并非曾经沧海之后的超然——尽管他经过烽火岁月,劫乱年代——我觉得这是他骨子里就带着的。从他身上我感觉到,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也只有安于寂寞,才能不为争名于朝、逐利于世、取媚于名所累,才能保持住一个文人人格的尊严。
再后来,我也不断能听到有关孙犁同志的近况,但都是不太好的消息。
人,终为灰土。书,方以传世。孙犁同志走了,他驾鹤西去的天国,我想,那里一定很静。
怀念孙犁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怀念孙犁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高二同步辅导 推荐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