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溥故居

浏览次数: 93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张溥故居,

张溥塑像

张溥故居 从太仓西门进城一里许,就能看到这样一座古老的建筑:灰的墙,黑的瓦,深宅大院,给人一种肃穆庄重之感。大门的匾额上刻着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隽秀的题字:“张溥故居”。

   张溥(1602——1641年),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他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故《明史》记有张溥“七录七焚”的读书佳话,后来他把自己的书斋也名为“七录斋”。张溥认真习书,右手握笔的手指都长起了厚厚的老茧;冬天手冻裂了应用热水浸暖后继续再练,从不间断。正由于他的刻苦用功,所以日后终于成为一个大学问家。张溥在短暂的一生中将毕生的精力与才智贡献给我国古代的学术研究,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堪称明代文坛巨匠。  

张溥故居第二进堂楼

张溥所生活的崇祯朝是明代政治上最腐败的时代,张溥在一生中始终投身于反对阉党、宦官腐朽势力的斗争,这种精神在他所写的《五人墓碑记》中得到了充人的体现。这篇著名的散文是为了纪念反对魏忠贤阉党统治进行不屈斗争遇害的颜佩韦等五人而写的,张溥敢于反对专权,挺身而出毅然撰文作碑,扬正斥邪,正气凛然,表现了他的崇高气节,几百年来深为后人称颂。这篇脍灸人口的散文文笔酣畅,气势磅礴,被收入《古文观止》;这块著名的碑石至今还巍然屹立在苏州虎丘山麓。 张溥在历史上更为巨大的贡献是组织了以他为领袖的文人进步社团——复社。复社是继东林党之后的一个有巨大影响的进步社团,也是我们古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远的文人社团。崇祯初,张溥和同邑张采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联络江浙诸省文人,建立复社。在虎丘“千人石”前举行著名的复社虎丘大会盛况空前,四方文人毕集,以文会友,议论朝政,流传遐迩,影响深远。复社的宗旨是反对宦官势力,抨击明末腐朽政治,在历史上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复社也团结了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明亡之后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作为复社领袖人物的张溥在这一组织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其功绩不可磨灭,名垂史册。

  张溥故居是张溥在幼年和少年时代曾经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它是一所比较完整的明代建筑,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纪念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故居现存房屋三进,第一进为大厅,第二、第三进均为二层楼房,前后房屋楼下有回廊相通,楼上为“通转走马楼”,最后面还有一个景色别致、小巧玲珑的小花苑,整套建筑完整,格调一致。前厅梁柱粗大,斗拱齐全,雕饰古朴,工艺精良,梁架间有精致的木雕镂空云板。后两进楼房间还完整地保存着一道砖刻墙门,雕有人物故事,风格独特,具有鲜明而浓郁的江南民间特色。张溥故居原建筑范围很大,据《太仓州志》记载,左右均有花园、花厅、后有张家园、张家河、张家山。现存主体建筑三进:大厅、堂楼、后楼,基本保存了原有的建筑风貌,为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

  

张溥故居第三进堂楼

著名的古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在多年以前首先发现并肯定了张溥故居的价值,嗣后故居博物院单士元副院长、城建环保部郑孝燮顾问、文物局罗哲文高级工程师、省文管会戚德耀工程师等著名古建筑专家视察鉴定,给予张溥故居以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费孝通教授一九八三年亲临视察。文化部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张溥故居的保护和修复。今天,张溥故居在初步修复之后,以古朴的风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在中国建筑史上熠熠放光。

  为了纪念张溥这个杰出的历史人物,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央领导同志和各界知名人士值张溥故居修复之际寄来了珍贵的题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的题词为:“嗣响东林”,并赋诗一首:“万里长江日夜流,西张旧屋几经秋;五人碑记传千古,笔下苍生岂自谋。”由著名教授钱仲联撰文、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亲笔题写的楹联为:“承弇州,启梅村,一代文章在娄水;继东林,匹几社,千秋山斗仰天如。”

  太仓县博物馆假座于修复后的张溥故居,她是一个小型的综合类博物馆,现在陈列五项:1、复社纪念堂;2、古生物化石;3、古代雕刻;4、唐文治先生纪念室;5、俞庆棠先生纪念室。还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临时展览,开展文物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

    
 

张溥故居

  溥故居座落在太仓市城厢镇西门街。
  张溥(1602---1641年),字天如,号西铭,崇祯进士,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复社领袖。故居原是其伯父工部尚书张辅之的府第,建于天启年间。张溥曾在此生活了较长时间,张家对此宅房产权的拥有一直延续到清代咸丰末年,约230余年历史。在清同治初年张宅便卖给本邑武姓人家,改称故居为“绍德堂”,到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武姓又转卖给当地富户陈砚香,陈氏买下后同年就进行维修。因陈砚香又名陈俊功,后随称此宅院为“陈俊功”。故居现存主体一路三进四合院建筑,是一幢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建筑。


故居正门


第二进上层后廊


第二进堂楼长窗裙板雕花


第二进堂楼


正门内侧




张溥故居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