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诗人归有光简介

诗人归有光简介

浏览次数: 70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诗人归有光简介,

Gui Youguang
归有光
(1506~1571)

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昆山(今属江苏)
人。 9岁能属文,后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故。
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
第。嘉靖二十一年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
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
士,授长兴知县。因采用古教化法治民,听讼时引妇女
儿童围观,用吴语断案。以抗拒上司命令,被迫离职,转
为顺德府通判,管理马政。后为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
修《世宗实录》,以劳瘁致疾,卒于南京。
  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对
扫除台阁体的文风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间,已流为
盲目尊古倾向。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人起而抵制,
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其魁首实为归有光。时
王世贞为文坛宗师,声势煊赫,归有光贬斥说:“盖今
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
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抵排前人”,“至于宋
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
以蚍蜉撼之,可悲也”(《项思尧文集序》)。在诗论
上,他也批判复古倾向说:“今世乃惟追章琢句,模拟
剽窃,yin哇浮艳之为工,而不知其所为。”反之,他认
为那种“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谣,悯时忧世之语,盖大
雅君子之所不废者”(《沈次谷先生诗序》)。他的基
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
间名文未尝不佳,前、后七子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
唐”,实则泥古成风,走入歧途。他主张“变秦汉为欧
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
为文章。□□然观美矜炫于世而已”(《答俞质甫书》)。
当时,王世贞听到他批评自己“妄庸”后说:“妄则有
之,庸则未敢闻命。”但到了晚年,王世贞也感到自己
雕饰过甚,不及归有光恬适自然。在《归太仆赞序》中
说:“先生于古文辞……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
名家矣。”还有人把归有光与欧阳修比较,推崇他为明
代第一散文家。直到清代。方苞、姚鼐等人,也对归有
光交口称赞。
  归有光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
真正革新。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十之八九为经解、题
跋、议论、赠序、寿序、墓志、碑铭、祭文、行状以及
制义之作,其中有些作品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有
些作品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但也有不少作品内容空洞,
思想陈腐。在若干记叙、抒情散文中,能做到“无意于
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归
公墓志铭》)。其艺术特色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如代表作《项脊轩志》,以“百年老屋”项脊轩的几经
兴废,穿插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回忆,并抒发了人
亡物在、世事沧桑的感触。所回忆者人各一事,均属家
庭琐事,但极富有人情味。②注重细节,刻绘生动。如
《项脊轩志》写景,发扬了唐宋文的优良传统,确非前
后七子所及。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他的散文名作,如
《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女二
二圹志》等,均未超过千字。《寒花葬志》为悼念夭殇
小婢而作,全文共112字,但以两个细节勾勒婢女形象,写
出庭闱人情,极为凝炼。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如《宝
界山居记》由太湖风景写到宝界山居,又对比唐代王维
之辋川别墅,并对王维发了议论。《菊窗记》,从洪氏
之居的地势、风景写到古人仲长统与陶渊明,夹叙夹议,
跌宕多姿。
  归氏散文多写身边琐事,未能充分反映明代社会矛
盾。但他在《备倭事略》、《昆山县倭寇始末书》、《蠲
贷呈子》等文中,刻画了倭寇人侵后昆山一带“屋庐皆
已焚毁,□聚皆已罄竭,父母妻子半被屠刳,村落之间
哭声相闻”的惨状。在《书张贞女死事》、《张贞女狱
事》文中,揭露了恶霸横行、吏治腐败的现实。在《送恤
刑会审狱囚文册揭贴》、《九县告示》、《乞休申文》
等文中,表达了自己为民请命的心怀。在《可茶小传》、
《鹿野翁传》等传记文里,勾勒了一些普通人物的形象。
在《己未会试杂记》、《壬戌纪行》等纪行文中,记载
了当时一些民情世态,这些作品,也还具有一定社会意
义。
  归有光死后,其子子宁曾辑其部分遗文,刻于昆山,
词句多有改窜,其孙昌世与钱谦益遍搜遗文,细加校勘,
编为文集40卷,未能全刻。清康熙年间,曾孙归庄又增益
部分遗文,经董正位等人襄助刻成《震川先生全集》,正
集30卷、别集10卷,共40卷。内收各种体裁之散文 774
篇、诗歌113首。今通行本为四部丛刊本《震川先生集》
共40卷,系据明常熟刊本影印。
                   (鲍昌)    

 


(一)作者介绍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清朝姚鼎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奏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批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
(二)“项脊轩”介绍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诗人归有光简介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归有光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