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中国首位央行行长的失败
最近读一本讲宋史的书,看到王安石变法一节,细细读之,有些很有意思的感受。
王安石在浙东的一个小县做过4年的县令,当地的海滨有田,王安石把官钱低息贷给农民,秋收后还贷,这是后来大规模推行全国《青苗法》的雏形。 从功能性和职能上来讲,王安石的这种做法是是履行了我们现在的农业银行的职能,是将民间借贷资本向规模化的银行信贷转化的金融改革。宋神宗拜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变法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在全国范围、各行各业推行《青苗法》、《市易法》,《市易法》则进一步对工商业进行资金借贷,有点工商银行的味道,此时的王安石已经成了中国中央银行行长的角色,是格林斯潘和戴相龙的祖师爷了。
可是,王安石的这套先进理论在小县卓有成效,在全国推而广之,最后却惨遭失败。读了梁启超和黄仁宇两位先生对王安石变法的一些论断,加上自己对今天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一些理解,除去当时的政治原因和权利斗争不谈,我以为王安石变法失败有以下原因:
一、 金融改革和制度改革不配套
王安石的金融改革的目的是好的,但是这套措施没有相应的完善制度和法律体系做保障,向下推行起来,结果具体政策变的五花八门。首先是地方官员擅自加息,本来的两分息变成了三分、四分息,老百姓苦不堪言;其次是官员腐败,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搜敛,腐败总根本上制约了变法的进行。
联想到我们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虽然我们的金融立法一直在加强,但是我们的监管机制却很无力,银行办事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性极低。在王安石的时代,官员的廉洁主要靠道德尺度来规范,而到了今天,我们甚至还有《中国银行业同业自律公约》这样奇怪的东西出台,让人惊诧时代的倒退。假如有了健全的法律,你哪有自律的机会?
二、 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
变法既然推行的是信贷,那么有"贷",则必须有"信",也就是担保。王安石变法当时的担保是富人为穷人担保,穷人逃跑,富人还钱。这种信用制度的弊病在于它建立的最根本基础不是资产信用,而是脆弱的道德信用,而且没有技术手段来具体实施。
信用制度的建立不仅王安石解决不了,到今天仍是个大难题,它不但制约了银行的发展,对衍生出来的商业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构成了阻碍。对此我了解的不多,但我想,除去实施的技术难度外,最根本的恐怕还是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三、 国有银行的缺陷
王安石在进行政府信贷的同时,没有扶植民间信贷的发展。其实,中国古代民间的"高利贷"、"驴打滚、利滚利",稍加规范和改造,是非常好的民间信贷模式,而且应该是高度市场化的信贷。
目前,我们国家银行的"国有"特点不可能让银行完全按市场化规律办事,政策性的倾斜贷款和行政干预造成如泰山压顶般的巨额坏帐。据说,中国银行体系的坏帐已经超过了信贷总额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坏帐都来自于国有企业的亏损。现在,我们用搞"债转股"的方法来剥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可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怎么处理和消化这些银行坏帐,却是个未知的问号。
四、 变法的技术实施空白
这是梁启超和黄仁宇两位大家的观点,我个人认识不到这个深度,两位大家表述虽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此摘录一些黄仁宇的论断。
黄仁宇:王安石变法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十一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商业的方式管理,或者说是推行金融经济,在数目字上管理,都先要具备若干基本条件。简言之,则是先要承认私人财产权之坚定性,如此其下层机构内才有能确切加减乘除的公数。北宋期间中书管民,枢密管兵,三司主财,所有重要的数字已经不能对照,而下面则是亿万不识字的农民,社会上又普遍缺乏中层机构,所以我们也用不着追问他荆国公王安石介甫是否贞忠谋国,已先可断言他的筹划不合实际了。
王安石-中国首位央行行长的失败
tag: 中国 王安石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