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年表
浏览次数: 94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郁达夫年表,
1896年 12月7日(夏历十一月初三日),诞生于浙江省富阳县城市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取名文,幼名荫生,表字达夫。
1898年 父郁企曾病殁。全家生活靠母亲陆氏摆炒货摊和六亩祖传薄田收入维持。
1902年 春,入亲友罗氏自设的私塾启蒙,塾师葛宝哉。
1903年 春,改入魁星阁私塾,塾师张惠卿。
1904年 春,进入公立书塾“春江书院”。开始接触古典文学作品,并学习写诗。《自述诗》之六云:“九岁题诗四座惊”。
1907年 春,转入由书院改建的新式学堂——富阳县立高等小学堂。
1911年 1月,高小毕业,获得奖品《吴梅林诗集》。
2月,离富阳赴杭州。考上杭州府中学,因经费不足,改入嘉兴府中学。
9月,转入杭州府中学就读,与徐志摩同班。
1912年 9月,转入美国长老会办的之江大学预科(原名育英书院),不到半年,因参加反对校长的风潮而被开除。
1913年 春,转入美国浸礼会在杭州办的蕙兰中学就读,不久因不满学校的奴化教育,决意回家独居苦学。
9月下旬,随在北京高等审判厅任推事而被派赴日本考察司法的长兄郁曼陀动身赴日本留学。
1914年 7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并获得官费生资格。初读一部(文科),后遵兄意转入三部(医科)。与郭沫若结识,成为共同爱好文学的好友。
1915年 6月,开始在上海《神州日报》上用郁达夫名字发表旧体诗作。
7月,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毕业。
1916年 春,结识日本汉文学家服部担风,参加了服部担风主持的“佩兰吟社”定期集会,并开始在他编辑的《新爱知新闻》汉诗栏上发表旧体诗作。
1917年 6月下旬,离开名古屋回国探望病中的祖母。
8月初,回到富阳。与孙荃(1897—1978)订婚。
9月初,返回日本。
1918年 5月,中国留日学生为反对“中日军协约”掀起罢课学潮,达夫积极响应。
1919年 7月,在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毕业。
11月中旬,返回日本,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即现在东京大学前身)经济学部。
1920年 7月,回国与孙荃结婚。后生女洁民、正民,子天民,另有一子龙儿夭折。
1921年 6月8日,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在东京第二改盛馆郁达夫寓所成立创造社,并决定出版《创造季刊》。
10月15,第一本小说集《沉沦》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为“创造社丛书”第三种。
1922年 3月15日,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付印,5月1日起由泰东图书局正式发行。郁达夫在该刊上发表小说《茫茫夜》和论文《艺文私见》。
3月底,在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经济学科毕业,获经济学士学位。
5月11日,沈雁冰从《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三十七期起连续三期以笔名“损”连载《〈创造〉给我的印象》,对郁达夫的《艺文私见》等文提出反批评,并逐篇评论《创造》季刊创刊号中的各文。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论战。
9月17日,胡适在《努力周报》第十二期发表《编辑余谈——骂人》,指责郁达夫和创造社其他成员“浅薄无聊”,引起创造社和胡适派文人的一场笔战。
1923年 2月17日,与鲁迅结识。
5月19日,作《文学上的阶级斗争》,首次在中国文艺界提倡文学应该为阶级斗争服务。
10月初,小说、散文集《鸢萝集》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为创造社“辛夷小丛书”第三种。
11月2日,《创造日》停刊,共出101期。
11月初,结识沈从文,并予以同情和帮助。
11月16日,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12月13日,《现代评论》在北京创刊,开始为它撰稿。
1925年 10月31日,《咒甲寅十四号的评新文学运动》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四十七期发表,配合了鲁迅批判章士钊的斗争。
1926年 3月18日,向往南方革命,与郭沫若、王独清同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文科教授。
6月初,因子龙儿在京病重,离广州去北京。
6月19日,抵京。龙儿已于14日死去,苦痛不已。
1927年 1月14日,认识王映霞,并开始追求她。
4月8日,作《在方向转换的途中》,抨击蒋介石的独裁的高压政策。同日又作《〈鸭绿江上〉读后感》,肯定蒋光慈的小说,并呼唤产生“烈风暴雨般的粗暴伟大,力量很足,感人很深的文学”。
4月11日,作《公开状答日本山口君》。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郁达夫“午后出去访友人,谈及此番蒋介石的高压政策,大家都只敢怒而不敢言。”
5月10日,在一次宴会上得知国民党当局要他“为他们帮助党务”作为“交换条件”,以“保证创造社的不封”,立却“托病谢绝”。
5月23日,有人引诱郁达夫“出去做个委员”,断然拒绝。
5月28日,托病去杭州暂避。
5月29日,国民党当局到创造社出版部搜查,逮捕职工数人,并调查郁达夫在杭州的住址。
6月5日,与王映霞订婚。
7月31日,成仿吾到达上海。郁达夫“将创造社出版部事务全部交出”,“从此脱手”。
8月15日,在上海《申报》和《民国日报》刊登启事,声明退出创造社。文艺论著《文学概说》由上海商务印务馆出版,为《百科小丛书》第137种。
9月3日,作《农民文艺的提倡》,提出文艺要表现“占最大多数,最大优势”的农民阶级,要描写“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感情,农民的苦楚。”
10月5日,参加由北新书局李小峰宴请鲁迅的宴会,与鲁迅重逢。
10月6日,设宴欢迎鲁迅。从此,进一步与鲁迅成为至交和战友。
1928年 1月16日,在《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六号上发表《卢骚传》,配合了鲁迅与梁实秋的论战。
本月,与王映霞结婚。婚后租住嘉禾里一四三号,不久后改住一四四号。
2月16日,在《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八号上发表《翻译说明就算答辩》,进一步与梁实秋论辩。
本月,由钱杏村介绍,秘密加入太阳社。
8月16日,在《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十九号上发表《对于社会的态度》,详细阐明自己脱离创造社的原因,批评创造社作家攻击鲁迅。
1929年 7月,作鲁迅与北新书局版税纠纷的调解人和鲁迅与林语堂冲突的和事佬。
10月6日,得知安徽省教育厅长程天放攻击自己为“堕落文人”,并列入“赤化分子”名单中,准备加以迫害,立即乘船回沪。
1930年 2月10日,离沪去杭州、富阳小住。
2月13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在上海成立,为发起人。
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由鲁迅提名为发起人之一。
11月,致函“左联”负责人,表示不能经常参加“左联”的会议。结果,被开除出“左联”。
1931年 1月17日,李初梨在上海东方旅社参加党的会议时被捕,郁达夫积极奔走营救。
12月19日,参加周建人、胡愈之等集议组织的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成立大会。
1932年 1月1日,在《新月》第四卷第一期上发表悼念徐志摩的文章《志摩在回忆里》。
1月7日,在暨南大学作以《文学漫谈》为题的讲演,号召青年学生“要用文学来作宣传,唤起我们本国的群众,叫他们大家起来反抗帝国主义。”
2月4日,与鲁迅、茅盾等联合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谴责帝国主义发动“一二八战争”。
2月8日,与戈公振、陈望道等组织中国著作家抗日会,并任编辑委员和国际宣传委员会委员。
4月20日,中篇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由上海湖风书局出版。不久即被国民党查禁。
7月5日,作《文艺论的种种》,强调指出“文学是非要大众化不可的”。
7月10日,发起文化界人士集会,与柳亚子、茅盾等32人联名致电南京国民党当局,要求释放泛太平洋产业同盟秘书牛兰夫妇。
9月,林语堂执编的《论语》创刊,被聘为特约撰稿人。在创刊号上发表散文《钓台的春昼》,控诉了蒋介石这一“中央党帝”的暴行。
1933年 1月,加入由宋庆龄、蔡元培、杨可佛等领导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本月,作《为小林的被害檄日本警视厅》,抗议日本法西斯当局杀害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野蛮行径。
4月3日,出席民权保障同盟全国执行委员会和上海分会的联席会议,讨论营救中共党员廖承志、罗登贤等人。
春,参加宋庆龄举行的一次民权保障同盟的会议,对史沫特莱说:“我不是一个战士,我只是一个作家。”
5月15日,领衔发表《为横死之小林遗族募捐启》。
5月23日,与蔡元培、杨杏佛等联合致电南京国民党政府抗议逮捕作家丁玲和潘梓年。
8月16日,在《中国著作家欢迎巴比塞代表团启事》上签名。欢迎参加远东反战会的外国代表团。
12月30日,鲁迅为王映霞书写诗幅《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1934年 5月1日,撰文参加《春光》杂志发起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的讨论,认为鲁迅的《阿Q正传》和茅盾的《子夜》都是伟大的作品。
9月,陈望道主编的《太白》半月刊创刊,任编辑委员。
12月5日,开始在《人间世》陆续发表自传(一)至(八)。
1935年 7月,在杭州官场弄般若堂边购地,开始兴建“风雨茅庐”。
10月,《达夫短篇小说集》(上、下册)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1936年 2月2日,应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的邀请赴闽。
郁达夫年表
1896年 12月7日(夏历十一月初三日),诞生于浙江省富阳县城市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取名文,幼名荫生,表字达夫。
1898年 父郁企曾病殁。全家生活靠母亲陆氏摆炒货摊和六亩祖传薄田收入维持。
1902年 春,入亲友罗氏自设的私塾启蒙,塾师葛宝哉。
1903年 春,改入魁星阁私塾,塾师张惠卿。
1904年 春,进入公立书塾“春江书院”。开始接触古典文学作品,并学习写诗。《自述诗》之六云:“九岁题诗四座惊”。
1907年 春,转入由书院改建的新式学堂——富阳县立高等小学堂。
1911年 1月,高小毕业,获得奖品《吴梅林诗集》。
2月,离富阳赴杭州。考上杭州府中学,因经费不足,改入嘉兴府中学。
9月,转入杭州府中学就读,与徐志摩同班。
1912年 9月,转入美国长老会办的之江大学预科(原名育英书院),不到半年,因参加反对校长的风潮而被开除。
1913年 春,转入美国浸礼会在杭州办的蕙兰中学就读,不久因不满学校的奴化教育,决意回家独居苦学。
9月下旬,随在北京高等审判厅任推事而被派赴日本考察司法的长兄郁曼陀动身赴日本留学。
1914年 7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并获得官费生资格。初读一部(文科),后遵兄意转入三部(医科)。与郭沫若结识,成为共同爱好文学的好友。
1915年 6月,开始在上海《神州日报》上用郁达夫名字发表旧体诗作。
7月,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毕业。
1916年 春,结识日本汉文学家服部担风,参加了服部担风主持的“佩兰吟社”定期集会,并开始在他编辑的《新爱知新闻》汉诗栏上发表旧体诗作。
1917年 6月下旬,离开名古屋回国探望病中的祖母。
8月初,回到富阳。与孙荃(1897—1978)订婚。
9月初,返回日本。
1918年 5月,中国留日学生为反对“中日军协约”掀起罢课学潮,达夫积极响应。
1919年 7月,在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毕业。
11月中旬,返回日本,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即现在东京大学前身)经济学部。
1920年 7月,回国与孙荃结婚。后生女洁民、正民,子天民,另有一子龙儿夭折。
1921年 6月8日,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在东京第二改盛馆郁达夫寓所成立创造社,并决定出版《创造季刊》。
10月15,第一本小说集《沉沦》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为“创造社丛书”第三种。
1922年 3月15日,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付印,5月1日起由泰东图书局正式发行。郁达夫在该刊上发表小说《茫茫夜》和论文《艺文私见》。
3月底,在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经济学科毕业,获经济学士学位。
5月11日,沈雁冰从《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三十七期起连续三期以笔名“损”连载《〈创造〉给我的印象》,对郁达夫的《艺文私见》等文提出反批评,并逐篇评论《创造》季刊创刊号中的各文。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论战。
9月17日,胡适在《努力周报》第十二期发表《编辑余谈——骂人》,指责郁达夫和创造社其他成员“浅薄无聊”,引起创造社和胡适派文人的一场笔战。
1923年 2月17日,与鲁迅结识。
5月19日,作《文学上的阶级斗争》,首次在中国文艺界提倡文学应该为阶级斗争服务。
10月初,小说、散文集《鸢萝集》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为创造社“辛夷小丛书”第三种。
11月2日,《创造日》停刊,共出101期。
11月初,结识沈从文,并予以同情和帮助。
11月16日,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12月13日,《现代评论》在北京创刊,开始为它撰稿。
1925年 10月31日,《咒甲寅十四号的评新文学运动》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四十七期发表,配合了鲁迅批判章士钊的斗争。
1926年 3月18日,向往南方革命,与郭沫若、王独清同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文科教授。
6月初,因子龙儿在京病重,离广州去北京。
6月19日,抵京。龙儿已于14日死去,苦痛不已。
1927年 1月14日,认识王映霞,并开始追求她。
4月8日,作《在方向转换的途中》,抨击蒋介石的独裁的高压政策。同日又作《〈鸭绿江上〉读后感》,肯定蒋光慈的小说,并呼唤产生“烈风暴雨般的粗暴伟大,力量很足,感人很深的文学”。
4月11日,作《公开状答日本山口君》。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郁达夫“午后出去访友人,谈及此番蒋介石的高压政策,大家都只敢怒而不敢言。”
5月10日,在一次宴会上得知国民党当局要他“为他们帮助党务”作为“交换条件”,以“保证创造社的不封”,立却“托病谢绝”。
5月23日,有人引诱郁达夫“出去做个委员”,断然拒绝。
5月28日,托病去杭州暂避。
5月29日,国民党当局到创造社出版部搜查,逮捕职工数人,并调查郁达夫在杭州的住址。
6月5日,与王映霞订婚。
7月31日,成仿吾到达上海。郁达夫“将创造社出版部事务全部交出”,“从此脱手”。
8月15日,在上海《申报》和《民国日报》刊登启事,声明退出创造社。文艺论著《文学概说》由上海商务印务馆出版,为《百科小丛书》第137种。
9月3日,作《农民文艺的提倡》,提出文艺要表现“占最大多数,最大优势”的农民阶级,要描写“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感情,农民的苦楚。”
10月5日,参加由北新书局李小峰宴请鲁迅的宴会,与鲁迅重逢。
10月6日,设宴欢迎鲁迅。从此,进一步与鲁迅成为至交和战友。
1928年 1月16日,在《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六号上发表《卢骚传》,配合了鲁迅与梁实秋的论战。
本月,与王映霞结婚。婚后租住嘉禾里一四三号,不久后改住一四四号。
2月16日,在《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八号上发表《翻译说明就算答辩》,进一步与梁实秋论辩。
本月,由钱杏村介绍,秘密加入太阳社。
8月16日,在《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十九号上发表《对于社会的态度》,详细阐明自己脱离创造社的原因,批评创造社作家攻击鲁迅。
1929年 7月,作鲁迅与北新书局版税纠纷的调解人和鲁迅与林语堂冲突的和事佬。
10月6日,得知安徽省教育厅长程天放攻击自己为“堕落文人”,并列入“赤化分子”名单中,准备加以迫害,立即乘船回沪。
1930年 2月10日,离沪去杭州、富阳小住。
2月13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在上海成立,为发起人。
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由鲁迅提名为发起人之一。
11月,致函“左联”负责人,表示不能经常参加“左联”的会议。结果,被开除出“左联”。
1931年 1月17日,李初梨在上海东方旅社参加党的会议时被捕,郁达夫积极奔走营救。
12月19日,参加周建人、胡愈之等集议组织的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成立大会。
1932年 1月1日,在《新月》第四卷第一期上发表悼念徐志摩的文章《志摩在回忆里》。
1月7日,在暨南大学作以《文学漫谈》为题的讲演,号召青年学生“要用文学来作宣传,唤起我们本国的群众,叫他们大家起来反抗帝国主义。”
2月4日,与鲁迅、茅盾等联合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谴责帝国主义发动“一二八战争”。
2月8日,与戈公振、陈望道等组织中国著作家抗日会,并任编辑委员和国际宣传委员会委员。
4月20日,中篇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由上海湖风书局出版。不久即被国民党查禁。
7月5日,作《文艺论的种种》,强调指出“文学是非要大众化不可的”。
7月10日,发起文化界人士集会,与柳亚子、茅盾等32人联名致电南京国民党当局,要求释放泛太平洋产业同盟秘书牛兰夫妇。
9月,林语堂执编的《论语》创刊,被聘为特约撰稿人。在创刊号上发表散文《钓台的春昼》,控诉了蒋介石这一“中央党帝”的暴行。
1933年 1月,加入由宋庆龄、蔡元培、杨可佛等领导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本月,作《为小林的被害檄日本警视厅》,抗议日本法西斯当局杀害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野蛮行径。
4月3日,出席民权保障同盟全国执行委员会和上海分会的联席会议,讨论营救中共党员廖承志、罗登贤等人。
春,参加宋庆龄举行的一次民权保障同盟的会议,对史沫特莱说:“我不是一个战士,我只是一个作家。”
5月15日,领衔发表《为横死之小林遗族募捐启》。
5月23日,与蔡元培、杨杏佛等联合致电南京国民党政府抗议逮捕作家丁玲和潘梓年。
8月16日,在《中国著作家欢迎巴比塞代表团启事》上签名。欢迎参加远东反战会的外国代表团。
12月30日,鲁迅为王映霞书写诗幅《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1934年 5月1日,撰文参加《春光》杂志发起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的讨论,认为鲁迅的《阿Q正传》和茅盾的《子夜》都是伟大的作品。
9月,陈望道主编的《太白》半月刊创刊,任编辑委员。
12月5日,开始在《人间世》陆续发表自传(一)至(八)。
1935年 7月,在杭州官场弄般若堂边购地,开始兴建“风雨茅庐”。
10月,《达夫短篇小说集》(上、下册)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1936年 2月2日,应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的邀请赴闽。
郁达夫年表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郁达夫年表
tag: 郁达夫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高二同步辅导 推荐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