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词七首解题指导

词七首解题指导

浏览次数: 22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词七首解题指导,

 

一略。

二学词不可不懂得词的章法。词的体制短小,章法也比较容易看出来,由此入手了解词的整体意思,进而把握它的主旨,鉴赏才能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词的章法不止于上、下片关系一项,还有起结、过渡、上下照应等,但上、下片关系一项是基本的,这一项学好了,再学其他各项就会感到容易些。

1宋词中写离情的词,以上片写离别当时、下片写别后心情的还有周邦彦的《夜飞鹊》(“河桥送人处”)、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可以拿来比较。毛泽东的《贺新郎别友人》上片写别离前,下片写别前最后一分钟,而以将来“重比翼,和云翥”作结,则与上述诸词稍异,也可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答案见“鉴赏要点”。

2可以先就上片的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1)为什么要将“周瑜”和“赤壁”并称?(2)“千古风流人物”和“一时多少豪杰”的内涵有什么不同?(3)对赤壁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词人在上片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详见“整体感知”和“鉴赏要点”。这里概括说几点:(1)将孙、刘赤壁之战的胜利归功于周瑜的正确指挥;(2)以“千古风流人物”烘托赤壁之战中的英雄豪杰,再以这些英雄豪杰烘托周瑜;(3)以险要形势暗写赤壁之战的激烈程度;(4)表达作者对英雄们的向往之情,反衬自己的无所作为。

△3设计此题,意在引起学生对词的结尾的重视。词的结尾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既能收住上、下片的内容,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味。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无妨先将全词的内容归纳成如下三点:(1)词人景仰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胸怀恢复大志;(2)词人认为要在有充足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北伐,草草出兵只能招致失败;(3)回顾南下后的四十三年,屡遭废黜,这次虽被起用,然而前途未卜。由此可见,最后词人以廉颇自况,把这些全都概括进去了,而且还有“余意”,什么“余意”?为让学生自行领悟,这就是“词尽意不尽”。

此题属于半开放性质,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不必强求一律。

三对词句里的倒置语序,初学者一开始可能不适应;稍稍适应之后,也未必深思此中道理,这对学词不利。这道题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设计的。所以,改写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领会原句的表达效果。答题的步骤是:1先就原句作适当调整和补充,使它变成散文句式,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可调整为“千古江山,孙仲谋之英雄事迹,已无处可觅”。2改写不是翻译,不要求用诗的语言,只要意思相合即可,如上面那句话可以改写成“千年以来,江山依旧是那个样子,可是孙仲谋的流风余韵已经找不到了”。3再将改写句跟原句作比较,体会两者的不同,学生能说出一两点即可,要求不宜过高。

1改写:别人该讥笑我如此向往古代的英雄,所以早早地生了白发。效果:“多情”置前才能突出词人学习英雄建功立业的愿望。

2改写见上。效果:先说“英雄”后说“孙仲谋”,才能突出词人的景仰之情。

3改写:遥望对岸的扬州,我回忆起四十三年前在连天炮火中南下归宋的经历。效果:突出“四十三年”,壮志未酬的辛酸不言而自明。

4改写:二十四桥依然横跨在那里,一轮寒冷的明月无声地在湖心荡漾着。效果:依次表现词人的感觉,首先看到二十四桥,再看桥下的水波荡漾,最后看到水中月影,再静听四周,寂然无声,他觉得明月也“无声”了。

词中的倒置语序还有协调平仄、节奏的作用,然而须反复吟诵才能察觉到,可向学生略作说明,不要深究。

四这是一道综合性的练习题,涉及词的知识和鉴赏词的方法。在水平较高的教学班里,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给学生介绍几则“词话”故事,这样才能把词学活。

1词是要入乐的,词牌(即曲调)又是有调性的,如《雨霖铃》适宜于表达缠绵深婉之情,《念奴娇》适宜于表达豪放激越之情。调性声情不同,则歌者和伴奏乐器亦应有所不同。从幕士的选择可见柳词和苏词的风格不同,前者婉约,后者豪放。

2一首词不可能句句都好,但必须有名句。名句常是他人意中所有而语中所无的句子,能惊醒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的句子可以代表作家的风格。“杨柳”句曲折地写出了作者的离情,细致深婉;“大江”句写出了长江波澜壮阔的图景,激越豪放,都足以显示作家的风格。

3“大江”句写长江汹涌奔流之状,也显示了词人的开阔胸襟。长江奔流不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少英雄壮举都出现在这个地方,又随它东去而不复返,想到这一切,他的心潮自然激荡不已。这一句已将词人置于高屋建瓴的位置上,由此展开“怀古”的主题自然充满豪情。

“杨柳”句的意象分析见“鉴赏要点”。

五△练习填词仍然是为了读词,要求要低些。学生中有填得较好的,拿来读给大家听听,不必修改。初中学过李清照的《如梦令》和辛弃疾的《西江月》,毛泽东词中也有《如梦令》和《西江月》,作一点比较,也许容易打开思路。




词七首解题指导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