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苏门追踪|念奴娇|苏轼|

苏门追踪|念奴娇|苏轼|

浏览次数: 46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苏门追踪|念奴娇|苏轼|,


   

苏味道(648—705),唐代文学家。赵州栾城(今南赵村)人,乾封进士。武则天圣历初官居相位,当时武则天任用酷吏,政治环境险恶,朝官宰相动辄遭杀身灭族之祸。苏味道为达到辅佐武则天治国安邦的目的,处世谨慎小心,后人不理解苏味道所处的实际环境,贬称他“苏模棱”。“模棱两可”这一成语即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李文学

 

    苏味道少时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号称初唐“文章四友”;在诗歌方面,与李  峤、沈佺期、宋之问同为中国古代格律诗的奠基人。其诗作现存十六首。“火树银花”这一广为流传的成语即出自苏味道著名诗作《正月十五夜》。苏味道有文集传世,现已失传。
    武则天退位后,苏味道被贬为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58岁逝于四川,归葬栾城苏邱。一子因故留居眉山,宋代著名文学家“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为其后。

“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简介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年间得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所作《审势》、《审敌》、《广士》、《田制》等文,语言明畅,笔力雄健。名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惧,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就是出自他的《心术》一文。他还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祐进士。曾任祠部员外郎,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而求外职,前后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北还礼部尚书,后贬谪惠州、儋州。北还不久病死常州。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的诗词文巨多,名震国内外。他擅长书法、绘画,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苏轼亲笔题写本人豪放风格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其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嘉祐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政治态度与轼一致,文学上的成就不及其兄,传世作品有《栾城集》。

苏味道至三苏世系图


   

该书法作者为小说《小兵张嘎》、《平原烈火》的作者徐光耀。

三苏祖籍栾城的考证
(眉山发迹碑、司马光题词、栾城县志、苏辙《栾城集》、苏轼印章)


眉山发迹碑

   明朝兵部右侍郎范志完在视察栾城时题写了“眉山发迹”,后被刻成石碑,立于清明桥头,后该碑迁至县城,文革时被毁。该图为1994年北陈村许桔棉所献拓片。

1989年经中国著名书法家刘炳森重新题写刻立的眉山发迹碑,现立于栾城一中校园内。


司马光题词

苏东坡祖籍纪念馆


[1] [2] [3]  下一页


苏门追踪|念奴娇|苏轼|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念奴娇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