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集笺校》前言
浏览次数: 47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白居易集笺校》前言,
盛唐是唐代诗歌的黄金时代,但天宝以后逐渐出现程式化的倾向,“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至白居易、元稹时代,才又突破樊篱,形成大变。白居易在继承上,虽然吸收了如陶潜、韦应物的所谓“闲适”的一面,另外又继承了如陈子昂、杜甫等旨要“讽谕”的一面,但他并不是纯粹蹈袭前人的老路,确实做到了能变能新,开创了所谓“元和体”,使当时的诗坛继承盛唐而再盛,出现了又一个新的局面。
如前所述,白居易的诗歌成就,是和他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生活着的那个时代分不开的。他的诗歌创作是他的文学理论的实践,“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主张用这个尺度去衡量历代的诗人和作品,并总结了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经验,强调了诗歌的战斗作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认为文学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为现实而作,用来“补察时政”、“泄导人精”(《与元九书》),使它成为一种改造社会的工具和武器,决不能为艺术而艺术。他对于六朝梁、陈以来“嘲风雪,弄花草”,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诗风给予严厉的批判,把《诗经》、汉魏乐府民歌、陈子昂、杜甫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提到正宗的地位,其中特别推崇杜甫,对于他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等诗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则大为赞扬。“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新制布裘》),他早年从民间刚登上政治舞台不久,就发扬儒家“兼济”的精神,要求实行“仁政”,不畏强暴,写成了《秦中吟》、《新乐府》和其他“讽谕诗”的名篇,如讽刺横征急敛、贪污强暴的《重赋》、《杜陵叟》、《黑潭龙》、《卖炭翁》、《宿紫阁山北村》等。他极端沉痛地倾吐了郁积在人民心中的愤怒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重赋》)又运用同样的手法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将它比喻成吃人的野兽:“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杜陵叟》)《宿紫阁山北村》诗写神策军人的强暴,《卖炭翁》写“宫市”白望的扰民,都非常形象化,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又如“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朱门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歌舞》)、“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歌舞》),把豪门贵族荒yin无耻的生活,和江南大旱人食人、阌乡农民欠赋被囚冻死的惨状,作了鲜明的对比,艺术感染力量非常强烈。此外还有反对穷兵黩武的侵略战争的《新丰折臂翁》,反映封建社会妇女受迫害的《上阳白发人》、《陵园妄》、《母别子》、《议婚》、《井底引银瓶》等,劝戒奢侈浪费的《红线毯》、《牡丹芳》、《买花》等都是他的杰出的现实主义名篇,不胜列举。总之,他运用了变化万端的比喻手法,塑造了各种生动真实的受害者的艺术形象,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不合理现象,都是他的诗歌创作的辉煌成就。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是“用语流便”〔5〕,平易近人。他善于学习和运用民间语言入诗,音韵优美,便于歌诵,容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因此当时“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但他对民间文学和民间口语绝非死板的摹仿,而是经过很大程度的加工和提炼,“郢人斤斲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刘禹锡《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他的作品,明朗、自然、圆熟、新鲜,必须千锤百炼才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宋周必大曾经说:“香山诗语平易,文体清驶,疑若信手而成者。闲观遗稿,则竄定甚多。”(《省斋文稿》卷十六《跋宋景文唐史稿》)可见他下笔的极端谨慎了。至于苏轼所提出的“元轻白俗”说法,造成后世对白居易写作“容易”、“轻率”的误解,侧是非常片面的。此外,僧惠洪《冷端夜话》中所传白居易诗成后“老妪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则更是出于有意有讥诮,令人不能置信。由于白居易的诗歌具有这种质朴明直的风格,因此直到晚年,他还认为刘禹锡的“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一些寓愤激于婉约的诗句为自己所不及,其实白居易那种具有强烈正义感、不畏强暴的性格是很难“婉约”的,所谓缺点也正是他的优点。
除了“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以外,白居易还写了大量的感伤诗和杂律诗。杂律诗中如写湖山之美在景中寓情的《钱塘湖春行》,以白描手法见长的《问刘十九》,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绝句,好作眼前景语,风韵天成,后来发展到首创《忆江南》小令,又与刘禹锡唱和《杨柳枝》、《浪淘沙》,吸取当时的民歌,谱为新声,在词(长短句)的发生和发展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感伤诗中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代表作,其中情节曲折,描写细致,抒情气氛浓厚,句律和谐流动,后者的成就尤其超过前者,这和元稹的《连昌宫词》、《梦游春七十韵》都是“元和体”的上乘之作,“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吊白居易》),不但当时为人所传诵,对后世的影响也极深远。如清初吴伟业《永和宫词》、《圆圆曲》,以及近代王闓运《圆明园词》等,都是它的仿制者。此外,后世的许多著名戏剧如关汉卿《唐明皇哭香囊》(残本),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墙头马上》,屠隆的《彩毫记》、洪昇的《长生殿》,马致远的《青衫泪》和蒋士诠的《四弦秋》等,都是由白居易的作品演变而成的。所以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非但影响了他同时代的诗人元稹、刘禹锡、李绅、张籍、王建、杨巨源等人,而且对宋代及宋代以后的著名诗人如王禹□、梅尧臣、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袁宏道、吴伟业、袁枚、赵翼、王闓运、黄遵宪等,也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被后人称为“广大教化主”(张为《诗人主客图序》),绝非过誉之辞。
白居易晚年退隐洛阳,写了不少闲适诗,其中一部分是消极颓废、自我陶醉的作品,主要是怕卷入党争的漩涡,企图全身远害,儒家“独善其身”和佛家“无求生、归空门”、道家“知足不辱”等思想在他身上占了上风,对于那些不健康的作品,今天当然是要认真加以批判对待的。可是白居易这时内心里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他的一些闲适诗并未完全忘情现实。有一次他在沐浴之后,感到心恬形适,却忽然又想到了人间的苦难,吟出了“是月岁阴暮,惨冽天地怒。白日冷无光,黄河冻不流。何处征戍行?何人羁旅游?穷途绝粮客,寒灯绝粮囚。劳生彼何苦,遂性我何优。抚心但自愧,孰知其所由?”(《新沐浴》)诗中似乎感到实现他的“兼济”之志已经绝望了,感到人民象自己一样的“稳暖”是不可能的,所以产生了疑问,但根本原因还是找不出来。他不知道,在封建社会里,他的理想是绝对不能实现的。当“甘露之变”未发生前,他的好友舒元舆还在洛阳,他们经常同游龙门香山寺,白居易酬和舒元舆的诗《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凡百三十六字》、《舒员外游香山寺,数日不归,兼辱尺书,大夸胜事,时正坐衙虑囚之际,走笔题长句以赠之》等诗都是这时写成的,可见他们的交情不浅。“甘露之变”发生后,李训、郑注、舒元舆、贾□、王涯、王播、郭行余等全被宦官捕杀,宦官从此更加嚣张了,白居易这时非常悲愤地写出了:“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顾索琴书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九年十一月十一日感事》) 诗决不能看作是诗人幸灾乐祸的作品,诗中将他的好友舒元舆、贾□等比作了“麒麟”和“龙”,用的是褒意之词而语气也悲痛达于极点的。这和前面所提到的酬和舒元舆游龙门香山诗的一些诗联系起来,就可能理解,“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两句诗实有所指,不言而喻。后来白居易的文集里,除了赠给舒元舆的诗以外,还保留着不少送给贾□、郭行余等人的诗,可见他丝毫不忌讳,疾恶宦官的初心,始终不渝。从这些例子看来,对于白居易讽谕诗以外的作品,也不能简单化的全盘否定,必须具体和细致地加以分析,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
白居易的散文,在当时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小品文如《庐山草堂记》、《冷泉亭记》、《游大林寺序》等,清新隽永,在唐散文中别具特色,对唐以后及晚明的小品文起过重大的影响。他的著名的文学理论文《与元九书》,文字流畅生动,感情真挚,说理逻辑性极强,具有独创风格。他写的制诰和奏议也非常有名,尤其是和元稹一起,敢于毅然革去当时通行的骈体制诰,而采用比较朴素的古文,不能不认为他们和韩愈、柳宗元一样同是大胆的古文革新运动者。“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就是他们革新诗歌和散文最真实的记载,前一句“辞高古”是辞高于古代的意思,也是研究唐代散文不可忽视的重要材料。《旧唐书·白居易传》说:“昔建安才子,始定霸于曹、刘;永明辞宗,先让功于沈、谢。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可见对白居易在当时文坛地位的推崇了。
《白居易集笺校》前言
盛唐是唐代诗歌的黄金时代,但天宝以后逐渐出现程式化的倾向,“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至白居易、元稹时代,才又突破樊篱,形成大变。白居易在继承上,虽然吸收了如陶潜、韦应物的所谓“闲适”的一面,另外又继承了如陈子昂、杜甫等旨要“讽谕”的一面,但他并不是纯粹蹈袭前人的老路,确实做到了能变能新,开创了所谓“元和体”,使当时的诗坛继承盛唐而再盛,出现了又一个新的局面。
如前所述,白居易的诗歌成就,是和他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生活着的那个时代分不开的。他的诗歌创作是他的文学理论的实践,“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主张用这个尺度去衡量历代的诗人和作品,并总结了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经验,强调了诗歌的战斗作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认为文学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为现实而作,用来“补察时政”、“泄导人精”(《与元九书》),使它成为一种改造社会的工具和武器,决不能为艺术而艺术。他对于六朝梁、陈以来“嘲风雪,弄花草”,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诗风给予严厉的批判,把《诗经》、汉魏乐府民歌、陈子昂、杜甫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提到正宗的地位,其中特别推崇杜甫,对于他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等诗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则大为赞扬。“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新制布裘》),他早年从民间刚登上政治舞台不久,就发扬儒家“兼济”的精神,要求实行“仁政”,不畏强暴,写成了《秦中吟》、《新乐府》和其他“讽谕诗”的名篇,如讽刺横征急敛、贪污强暴的《重赋》、《杜陵叟》、《黑潭龙》、《卖炭翁》、《宿紫阁山北村》等。他极端沉痛地倾吐了郁积在人民心中的愤怒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重赋》)又运用同样的手法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将它比喻成吃人的野兽:“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杜陵叟》)《宿紫阁山北村》诗写神策军人的强暴,《卖炭翁》写“宫市”白望的扰民,都非常形象化,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又如“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朱门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歌舞》)、“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歌舞》),把豪门贵族荒yin无耻的生活,和江南大旱人食人、阌乡农民欠赋被囚冻死的惨状,作了鲜明的对比,艺术感染力量非常强烈。此外还有反对穷兵黩武的侵略战争的《新丰折臂翁》,反映封建社会妇女受迫害的《上阳白发人》、《陵园妄》、《母别子》、《议婚》、《井底引银瓶》等,劝戒奢侈浪费的《红线毯》、《牡丹芳》、《买花》等都是他的杰出的现实主义名篇,不胜列举。总之,他运用了变化万端的比喻手法,塑造了各种生动真实的受害者的艺术形象,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不合理现象,都是他的诗歌创作的辉煌成就。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是“用语流便”〔5〕,平易近人。他善于学习和运用民间语言入诗,音韵优美,便于歌诵,容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因此当时“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但他对民间文学和民间口语绝非死板的摹仿,而是经过很大程度的加工和提炼,“郢人斤斲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刘禹锡《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他的作品,明朗、自然、圆熟、新鲜,必须千锤百炼才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宋周必大曾经说:“香山诗语平易,文体清驶,疑若信手而成者。闲观遗稿,则竄定甚多。”(《省斋文稿》卷十六《跋宋景文唐史稿》)可见他下笔的极端谨慎了。至于苏轼所提出的“元轻白俗”说法,造成后世对白居易写作“容易”、“轻率”的误解,侧是非常片面的。此外,僧惠洪《冷端夜话》中所传白居易诗成后“老妪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则更是出于有意有讥诮,令人不能置信。由于白居易的诗歌具有这种质朴明直的风格,因此直到晚年,他还认为刘禹锡的“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一些寓愤激于婉约的诗句为自己所不及,其实白居易那种具有强烈正义感、不畏强暴的性格是很难“婉约”的,所谓缺点也正是他的优点。
除了“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以外,白居易还写了大量的感伤诗和杂律诗。杂律诗中如写湖山之美在景中寓情的《钱塘湖春行》,以白描手法见长的《问刘十九》,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绝句,好作眼前景语,风韵天成,后来发展到首创《忆江南》小令,又与刘禹锡唱和《杨柳枝》、《浪淘沙》,吸取当时的民歌,谱为新声,在词(长短句)的发生和发展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感伤诗中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代表作,其中情节曲折,描写细致,抒情气氛浓厚,句律和谐流动,后者的成就尤其超过前者,这和元稹的《连昌宫词》、《梦游春七十韵》都是“元和体”的上乘之作,“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吊白居易》),不但当时为人所传诵,对后世的影响也极深远。如清初吴伟业《永和宫词》、《圆圆曲》,以及近代王闓运《圆明园词》等,都是它的仿制者。此外,后世的许多著名戏剧如关汉卿《唐明皇哭香囊》(残本),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墙头马上》,屠隆的《彩毫记》、洪昇的《长生殿》,马致远的《青衫泪》和蒋士诠的《四弦秋》等,都是由白居易的作品演变而成的。所以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非但影响了他同时代的诗人元稹、刘禹锡、李绅、张籍、王建、杨巨源等人,而且对宋代及宋代以后的著名诗人如王禹□、梅尧臣、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袁宏道、吴伟业、袁枚、赵翼、王闓运、黄遵宪等,也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被后人称为“广大教化主”(张为《诗人主客图序》),绝非过誉之辞。
白居易晚年退隐洛阳,写了不少闲适诗,其中一部分是消极颓废、自我陶醉的作品,主要是怕卷入党争的漩涡,企图全身远害,儒家“独善其身”和佛家“无求生、归空门”、道家“知足不辱”等思想在他身上占了上风,对于那些不健康的作品,今天当然是要认真加以批判对待的。可是白居易这时内心里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他的一些闲适诗并未完全忘情现实。有一次他在沐浴之后,感到心恬形适,却忽然又想到了人间的苦难,吟出了“是月岁阴暮,惨冽天地怒。白日冷无光,黄河冻不流。何处征戍行?何人羁旅游?穷途绝粮客,寒灯绝粮囚。劳生彼何苦,遂性我何优。抚心但自愧,孰知其所由?”(《新沐浴》)诗中似乎感到实现他的“兼济”之志已经绝望了,感到人民象自己一样的“稳暖”是不可能的,所以产生了疑问,但根本原因还是找不出来。他不知道,在封建社会里,他的理想是绝对不能实现的。当“甘露之变”未发生前,他的好友舒元舆还在洛阳,他们经常同游龙门香山寺,白居易酬和舒元舆的诗《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凡百三十六字》、《舒员外游香山寺,数日不归,兼辱尺书,大夸胜事,时正坐衙虑囚之际,走笔题长句以赠之》等诗都是这时写成的,可见他们的交情不浅。“甘露之变”发生后,李训、郑注、舒元舆、贾□、王涯、王播、郭行余等全被宦官捕杀,宦官从此更加嚣张了,白居易这时非常悲愤地写出了:“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顾索琴书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九年十一月十一日感事》) 诗决不能看作是诗人幸灾乐祸的作品,诗中将他的好友舒元舆、贾□等比作了“麒麟”和“龙”,用的是褒意之词而语气也悲痛达于极点的。这和前面所提到的酬和舒元舆游龙门香山诗的一些诗联系起来,就可能理解,“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两句诗实有所指,不言而喻。后来白居易的文集里,除了赠给舒元舆的诗以外,还保留着不少送给贾□、郭行余等人的诗,可见他丝毫不忌讳,疾恶宦官的初心,始终不渝。从这些例子看来,对于白居易讽谕诗以外的作品,也不能简单化的全盘否定,必须具体和细致地加以分析,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
白居易的散文,在当时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小品文如《庐山草堂记》、《冷泉亭记》、《游大林寺序》等,清新隽永,在唐散文中别具特色,对唐以后及晚明的小品文起过重大的影响。他的著名的文学理论文《与元九书》,文字流畅生动,感情真挚,说理逻辑性极强,具有独创风格。他写的制诰和奏议也非常有名,尤其是和元稹一起,敢于毅然革去当时通行的骈体制诰,而采用比较朴素的古文,不能不认为他们和韩愈、柳宗元一样同是大胆的古文革新运动者。“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就是他们革新诗歌和散文最真实的记载,前一句“辞高古”是辞高于古代的意思,也是研究唐代散文不可忽视的重要材料。《旧唐书·白居易传》说:“昔建安才子,始定霸于曹、刘;永明辞宗,先让功于沈、谢。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可见对白居易在当时文坛地位的推崇了。
《白居易集笺校》前言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高二同步辅导 推荐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