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教学活动演讲交际余光中:妙语连珠幽默家

余光中:妙语连珠幽默家

浏览次数: 19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演讲交际
标签:演讲交际大全,演讲交际技巧,http://www.350xue.com 余光中:妙语连珠幽默家,

    被文坛誉为“左手的缪思”的余光中,不仅是蜚声中外的大诗人,学贯中西的名学者,更是一位妙语连珠的幽默家。
    余光中的幽默,格调高雅,韵味十足。难能可贵的是,余光中不仅在谈话写作时,常常“灵光一闪”“绣口一开”幽他一默,且特别撰写《幽默的境界》一文以阐明自己独具特色的幽默理论。就幽默这方面而言,余光中完全可以说是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的典范。“这么看来,幽默实在是荒谬的解药。委婉的幽默往往顺着荒谬的逻辑夸张下去,使人领悟荒谬的后果。”
    余光中是以一则故事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据说秦始皇有一次想把他的苑囿扩大,大得东到函谷关,西到今天的凤翔和宝鸡。宫中的弄臣优旃说:“妙极了!多放些动物在里面吧。要是敌人从东边打过来,只要教麋鹿用角去抵抗就够了。”
    优旃是个聪明而富有幽默感的弄臣,他用“顺竿爬”的方法,将秦始皇荒谬的逻辑夸张下去,从而委婉暗示了荒谬的后果,令被享乐欲望冲昏了头脑的秦始皇幡然醒悟,就把这个计划搁了下来。和优旃一样,余光中自己也擅长以此种方法使谈话变得诙谐喜人。他曾说过一则故事:“据说阿根廷有一位邮差,生就拉丁民族的洒脱不羁,常把一袋袋邮件倒在海里,多少叮咛与嘱咐,就此付给了鱼虾。”把信件倒入海中,信件自然毁了,但余光中顺着信件是给对方的叮咛与嘱咐这个逻辑往下推,便产生了令人发笑的效果。述者巧用拟人,随意一点,幽默顿生。
    我们知道,动听的演讲宁可短得令人回味,不可长得令人乏味,但深度不足的演讲家,常用长度来补偿。对此类“演讲家”,余光中亦有妙论:“还有一种人演讲,不但贪长,而且逞响。愈浅的人愈迷信滔滔的声浪,以为‘如雷贯耳’便足以征服世界。以前不用麦克风,这些人到底容易声嘶力竭。现在有了机器来助阵,等于有了武器,这种演讲人在回声反弹如回力球的喧嚣里,更幻觉自己的每句话都是警世的真理了。”对于以“声嘶力竭”为自己制造幻觉,不但“贪长”而且“逞响”的演讲人,余光中这番话不啻当头棒喝。余光中的幽默就是这样不止博人一粲,且让人获益匪浅,可谓寓教于乐。
    诗、散文、批评、翻译,是余光中写作生命的四度空间。故,他曾说自己虽非狡兔,却营四窟,还说自己:写诗,是为了自娱;写散文,是为了娱人;写批评,尤其是写序,是为了娱友;翻译,是为了娱妻,因为翻译工作平稳,收入可靠。虽属戏言,亦颇解颐。如此幽默既非苦心经营所致,亦非事先筹备的,而是“一个敏锐的心灵,在精神饱满生趣洋溢时的自然流露”,可谓涉“语”成趣,诙谐天成。
    “虚妄往往是一种膨胀作用,相当于螳臂当车,蛇欲吞象。幽默则是一种反膨胀作用,好像一贴泻药,把一个胖子泻成一个瘦子那样。”
    有人说,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这话其实只对了一半。因为幽默的作用不仅在于使人发笑,在于松弛人们绷紧的神经,事实上,幽默往往绵里藏针,针砭人性的弱点,讥刺时代的弊病。精彩的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一种颖悟,一种洞彻。精彩的幽默能使人笑过之后产生绵长的回味。
    电话的出现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有时遇到急事,一个电话就解决了问题。但余光中对电话却有与众不同的看法:“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五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古人鱼雁往返,今人铃声相迫。鱼来雁去,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时若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
    电话的诸多好处已被人津津乐道,而余光中却别具慧眼指出电话为人忽略的“负面”作用。刺耳的电话铃使诗人的耳根无法清静,舞文弄墨的雅兴也会为电话铃的声浪所吞没。另外,电话一方面使人们生活方便、快捷了许多,多少怀想与惆怅,一个电话,便付阙如,而怀想与等待产生的浓浓诗意也只消一个电话即荡然无存。在这里,作者并非向人们宣扬抱残守缺的落后思想,而是极为敏感地点出文明人的某种失落,令人发笑,更令人深思。“一个真正幽默的心灵,必定是富足,宽厚开放,而且圆通的。”一个真正幽默的心灵,不但会幽默人,也会幽默自己;不但嘲笑人,也会释然自嘲。余光中正是这种勇于自嘲的人。
    我们知道,在很多时候,电话是人的温顺的仆人,但它偶尔也会调皮地“捉弄”你一下,余光中就曾讲述过他被电话铃突然“袭击”得手忙脚乱的情景:“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是为接天下之贤士。我们呢,是为接电话。谁没有从浴室里气急败坏地裸奔出来,一手提裤,一手去抢听筒呢?”
    诗人毫不隐讳甚至略带夸张地讲述自己急接电话的窘态,其实丝毫无损于他为人师表的大学教授形象,相反,在听者听来,这个被电话“逼”得气急败坏、衣衫不整的诗人更本真,更有趣,也更可爱。“创造幽默的人,竟能自备荒谬,岂不可爱?”
    “幽默最忌的便是公式化……”
    余光中认为,公式化的幽默很容易流入低级趣味。
    为避免公式化,幽默在内容上应丰富多彩,不落俗套,不能一说到丈夫就怕太太,一说到教授就缺少常识,一提起官吏,就一定要刮地皮;另外,在形式上也应博采众长,多种手法兼用。在余光中的谈话中,我们发现,他制造幽默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
    1.谐音 余光中是诗人,但却没时间读诗,缘何如此?且听先生细细道来:“……到目前忙着写诗、译诗、编诗、教诗、论诗,五马分尸之余,几乎毫无时间读诗,甚至无时间读书了。”“尸”“诗”谐音,表明诗人的时间全被诗“瓜分”了。看似漫不经心的戏言实则巧夺天工,诗人的幽默得益于其深厚的语言功底。
    2.借代 余光中饱读诗书,熟谙典故,这使他言谈间的幽默显得十分轻松自如。他曾说:“下女每擦地板,总把架后或床底的书一古脑儿堆在我床上。我的岳母甚且几度提议用秦始皇的办法来解决。”不说“烧”,却说“用秦始皇的办法来解决”,含蓄,委婉,耐人回味。述者巧用典故,既幽默,又使他的话语变得富有深度。
    3.曲解 余光中反应敏捷,才华出众,即使在和朋友们的闲谈中,你也能感受到他锐利之词锋。一次,他和散文家思果谈及一次临上机前,他们的另一个朋友高克毅行西礼向两女士虚拥亲颊。思想较守旧的思果再三叹道:“怎么可以这样?当众拥吻人家的太太?”余光中立即回答说:“怎么样,当众不得,难道要私下做吗?”
    在这里,思果原意是不赞成“当众拥吻人家的太太”这种“西礼”,其话语的中心为“拥吻”二字,余光中故意曲解其意,将话语的中心由“拥吻”移至“当众”二字,幽默效果便产生了。余光中的幽默就是如此从容、潇洒,自生自发无为而为,他不刻意寻找笑料,却总能左右逢源地“邂逅”幽默。这与他超常的敏锐和睿智是息息相关的。
    4.活用词语 高速发展的现代工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一点令余光中颇为担忧。他曾说:“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和迷信吧!何必赶得素娥青女都走投无路,逼神太甚呢!”将“逼人太甚”改为“逼神太甚”,一字之改,意味深长。它让人们一笑之余陷入反思,反思文明社会在给人们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把大自然破坏得满目疮痍,从而给人类的未来埋下隐患。由此,我们还可看出,余光中并非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是极为关注现实社会;由此,我们亦看出,余光中不仅是激情充沛的诗人,也是满腹忧患意识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哲人。对于华而不实、俗艳不堪的散文,余光中深恶痛绝,曾把这类“像一袋包装俗艳的廉价的糖果,一味死甜”的散文讥刺为“花花公子散文”。对于它们的制造者,余光中的批评极为辛辣:“这些喜欢大排场的公子哥儿们,用起形容词来,简直挥金如土。事实上,他们的金都是赝品,其值如土。”前面的“挥金如土”,讽刺了“花花公子”们的滥用词藻,糟蹋词藻;后面的“其值如土”指出了他们趣味的浅俗,辨别能力的低下。
    5.比喻 余光中视女儿为掌上明珠,极其疼爱,但女儿渐渐长大,有了男友。饱受冷落的老爸余光中只好以把未来的女婿当作“假想敌”来发泄心中的“怨气”。听,余光中的“假想敌”向余光中“开火”了:“信箱被袭,只如战争的默片,还不打紧。其实我宁可多情的少年勤写情书,那样至少可以练习作文,不致在视听教育的时代荒废了中文。可怕的还是电话中弹,那一串串警告的铃声,把战场从门外的信箱扩至书房的腹地,默片变成了身历声,假想敌在实弹射击了。”

[1] [2]  下一页


余光中:妙语连珠幽默家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余光中   演讲交际,演讲交际大全,演讲交际技巧,语文教学 - 教学活动 - 演讲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