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试析活动课程教学的过程和结构

试析活动课程教学的过程和结构

浏览次数: 40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课堂教学
标签: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技能,http://www.350xue.com 试析活动课程教学的过程和结构,

  2.问题。活动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活动的题目,二是指活动所要解决的矛盾或疑难。问题主要来自学生的生活和学生所接触的最新信息,一般分为四类:理解性问题、探索性问题、批判性问题和发现性问题。问题在学生自主的兴趣活动中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只有情境而无问题的活动是没有明确目的的活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所提问题必须是具体而富有启发性的。例如,潜江市实验小学黄老师上的小学低段的班队活动,所提出的问题就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当两名学生表演了两个动作后,接着,黄老师请台下其他学生举手上台表演“当你看到这样的场面时,你将怎么办?”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聪明的小朋友个个争着上台表演,结果非常令人满意。黄老师因势利导进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同学们彼此间都这样,那么我们班将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将充满一种怎样的气氛呢?”并在黑板上出示“让我们班里充满——”作提示,同学们的回答是非常理想的。可见,理想的活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提问题的质量。只有那些富有启发性的探索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才能使活动过程不断深化,并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

  3.思考。思考是活动过程中比较深刻、比较周密的思维活动。思考源于所提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思考多属于求解性思维。活动课实施的过程离不开思考,在活动前,有一个活动构思与活动设计。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现不当,便要积极思考如何克服困难,解决矛盾。在活动结束后,师生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正确评价。思考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

  4.操作。操作就是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操作的过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自主活动的过程。操作有动作操作和智力操作两种。像分析文章、讨论等活动就属于智力操作,活动课程中的操作多是动手操作。在活动课的结构中,唯有动作操作最能体现活动课的特点。只有通过具体操作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5.总结。这是对整个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的评价。总结的目的是检查活动课的成与败、得与失,促成认识的上升和思想感情的升华,并为后继活动的开展提供参照性建议。活动任务与活动内容对活动过程的长短有制约作用,如果活动任务重,内容多,那么活动过程就长。因此,总结工作既可以在一个40分钟内完成,也可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40分钟内完成。总结以教师为主,同时也要让学生参与,以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总之,从活动课的全过程来看,五个要素始终存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这种结构决定活动课的育人功能。

  四、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构的关系

  (一)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与活动课程教学结构的区别

  在探讨活动课程实施规范化问题的过程中,有人将活动课教学过程与活动课教学结构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活动课教学过程是活动课教学的外在组织形式,活动课教学结构则是活动课教学的内在组织形式。2活动课教学过程具有时间性。由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其时间可长可短,具有较大的弹性。活动课教学结构一般不受时间的影响,具有稳定性。3活动课程教学过程具有逻辑性。活动课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的逻辑展开,表现为前后相继、逻辑连贯的一系列阶段或环节。所以说,活动课教学过程是分阶段展开的,活动阶段是以活动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教学认识的逻辑程序为标准来确定的,各阶段之间具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不可前后倒置。活动课教学结构则不具有逻辑性,纵观活动课的全过程,五个要素始终存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交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活动课教学过程具有矛盾统一性,教学活动是在同一时空内发生的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统一的条件是目标、内容、时间和空间;教和学又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各有不同的任务、方式、特点和规律,这些是活动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活动课教学结构一般不研究教与学的矛盾统一性,它主要研究以什么方式把诸因素组合成最优的结构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活动课教学过程是活动课程具体实施的程序,表现为具有时间先后和逻辑顺序的一系列步骤、阶段、环节。活动课教学结构则是诸要素按照一定组合方式交织组成的有机整体,组合的结构一般具有层次、水平和方式上的差别。

  (二)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与活动课程教学结构的联系

  活动课教学结构是教学活动内在的组织形式,活动课教学过程则是教学活动外在的组织形式。两者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

  首先,两者都是活动课程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它们的目的相同,都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它们都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设计活动课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构时,都必须同时研究活动课的三种基本成分,即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都必须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这一活动课程的本质特点。无论是研究活动课教学过程,还是研究活动课教学结构,都必须同时研究教师、学生、活动手段和活动内容,因为这些基本要素贯穿活动全过程,而且这些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会直接影响活动的功能,又因为活动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活动课教学过程的变化迟早会导致活动课教学结构的变化。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构在活动课实施中不会是静止不变的,它们永远处于动态之中。

  其次,它们都重视评价在活动课实施中的作用,不仅重视教师的评价,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它们都十分强调活动在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这同时也说明了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不同于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评价的尺度是它们能否反映活动课程的本质要求,能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发展个性。

  第三,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构有相近的对应关系。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导入,再到活动实施和活动总评,这是一个完整的程序。教学过程中的这四个阶段与教学结构中的五个要素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中活动准备对应情境,情境的创设本身就是一种准备,所不同的是准备只存在活动伊始,情境却贯穿活动的始终。活动导入对应问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所以,提出的问题类似于活动导入。活动实施对应操作(会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实施与操作是一个意思,都主张让学生按照主题活动的目的要求自主地投入活动,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总结评价对应总结,都主张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均重视学生评价在评价中的地位,并要求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上一页  [1] [2] 


试析活动课程教学的过程和结构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教学  课程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技能,语文教学 - 教学活动 -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