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作文全程导练---命题作文的审题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命题作文的审题

浏览次数: 270次| 发布日期:07-10 02:21:47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命题作文的审题,

人们在河的左岸停留着,在这之外,同样又有在右岸快乐生活着的人们。

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的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远地记住了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用《向日葵》永远记住了他的船”……

这些是生命之河两岸的人生,这是忘记与记忆的选择。风吹起花瓣如同阵阵破碎的童年,决荒的古乐诠释灵魂的落差,躲在梦与记忆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忘记该忘记的不快和琐碎,来铭记该铭记的深刻与永恒。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航行于“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独有的船上,知道——忘记在左,铭记在右,中间是无尽穿梭!

误区导诊

在审题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审视题目本身以外,还必须对题后的“要求”反复阅读与思考。也就是说,对题后的“要求”的理解,同样是审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不可疏漏。要通读“要求”,体会全段文字的主要考查角度。关注补充性的说明文字,特别是那些让考生“不要怎么样”这类以否定句形式出现的句子。这往往是命题者对我们的善意提醒,有时甚至是明确的规定。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写作的方向,将我们拉出偏离题意的误区。

准确把握“要求”部分的中心词。实际学习中,为了使我们对要求部分的理解更准确、更具可操作性,我们可以采取语法分析的方式来理解该部分的主旨。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找出该部分的中心词,进而达到对文体及中心内容的确定。

2.不可偏倚。要细致分析“要求”中的修饰成分,从而了解其在作文内容、范围、形式、角度等方面的规定。

当然,除“要求”中明确写出的限定以外,我们在日常写作中还要善于领会各类文题或要求中一些隐藏的带有常规性的要求。

材料: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的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易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以“钥匙与铁棒”为题写一篇作文。

钥匙与铁棒

钥匙为何能打开一把锁?因为钥匙最了解锁的心,它抓住了锁的本质。由此,我联想到中国的教育问题,应试教育好比铁棒,而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才是打开教育之锁的一把钥匙。

我们的邻居——日本为何可以飞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当时,日本官员被派遣去德国向西方学习。当日本人看到德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时,惊呆了,他们意识到科技的推动力量,于是回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久,日本也挤进强国之列。中国如今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找到了发展的钥匙。

然而。怎样能找到打开教育之门的钥匙呢?如果找不到,我们的教育会一直落后下去的。

先从高考说起,我们为了高考而付出重大的代价值得吗?看看我们的历史书,政治书,为何我们要把它们掌握得滚瓜烂熟?我们历史书里表达的观点也只是中国一部分人的观点,我们有必要记得那么牢固吗?完全没有必要的。你若对历史有兴趣,可以多了解不同的观点,为何死死抓住一种观点不放?这是拿铁棒开锁。

我们可以借鉴一下美国的教育方法。他们学历史并没有像中国这样统一的教材,有很多版本的历史书供他们选择。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能让学生的才能得到自由的发挥。要知道自由的力量是强大的。像古希腊这样一个弹丸之国靠什么打败强大的波斯?因为他们拥有最有利的武器——自由。一个自由的士兵的力量远远比受钳制的奴隶的力量大。我们没有足够的空间,就没法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我们对历史的看法是一样的,等于思想是被钳制的。中华民族如何成为具有创造性的民族?

中另的教育制度是根深蒂固的,这与社会制度有很大关系。一个专制的制度决定着它的教育也是专制的。教育的成功建立在社会民主、自由之上。

我期待着一位像拿破仑一样的巨人摧毁那旧铁棒,用像贝多芬一样强有力的手拿起自由的钥匙打开教育之锁。

(钥匙之所以能够轻易开锁,“了解心”是关键。对于一般的事物、问题而言,“心”是指思想的实质和情感的隐秘之处。“铁棒”天生不是开锁的料,只会砸“锁”、撬“锁”——但那样锁就会受到伤害,就不再是锁了。解决问题,要找规律、看实质、抓关键;顺随规律,就会得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否则会蛮干。可以谈思想和情感话题:只有把握住人的内心情感的脉络,才能打开对方封闭的心灵之窗。这篇文章基本符合题意,但观点不集中,重点转移到“需要什么样的钥匙”上去了。)

三、补足题旨,有的放矢

——半命题式作文题的审题

知识导学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半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在于补题。补题过程实质上是作文审题过程,填充一个字一个词,看似简单,但内中颇有奥妙。补题一方面考查了对命题的理解,另一方面考查考生的生活积累,同时还考查了考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半命题作文是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因此,半命题作文审题同样至关重要。

一、要弄清题意。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由文字部分和填空部分组成,有的题目前还有一段提示语,后面还有具体要求。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

二、要补好文题。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一”,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

方法导引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是补题。只有题目补得恰当、补得好,才可能写出上乘的文章来,因此补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切中题旨原则。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描,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如作文题:“十八岁,我多了一份——”。此题选材范围广泛,可写自我的成熟、思索、责任、信心等等,写作时应着重凸显自我的心灵感受,强化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可以去写自我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对人情世故的看法:可以写对成长教训的总结,去探讨个性与人际交往的关系;可以写涉世之初的喜悦,从自尊自爱自强自信自立之中,选取耳目一新的素材,在与众不同之中,写出自我真情实感。

2.正确、深刻性原则。补到题目上的词语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正确、深刻的主题。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党的方针、政策,认识全面.能经得住实践的检验。所谓深刻,就是要有思想深度,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能够激发人思考,启迪人心智。主题正确、深刻,文章才有社会意义,才有价值。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命题作文的审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考作文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