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作文全程导练---命题作文的审题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命题作文的审题

浏览次数: 270次| 发布日期:07-10 02:21:47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命题作文的审题,

3.新颖性原则。补充到题目上的词语所表现的内容。应当是新鲜的,别人不曾写甚至不会写的。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袁枚说:“文章当自成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文章只有内容新,才能写出个性特征,才能吸引读者。为了达到新颖的目的,考生补题时就要考虑到因取材雷同而可能会出现的“碰车”现象。如果既可以选择命题者提供的词语补题,又可以自由选择其他词语补题,最好选择其他词语补题,这样可以独树一帜,避免人云亦云。

4.熟悉性原则。补上的词语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材料比较多的。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自然应该单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拉到笔底下来。”考生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

5.创新性原则。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填题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读后俱为之一震。如《­­­        的滋味》,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bi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一一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佳作导读

用欣赏酿造生活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品尝,它才变得醇厚。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欣赏,它才变得美丽。生活如歌,或高亢,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聆听,它才变得悦耳。生活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去品尝;去欣赏。(文章紧扣题目中“欣赏”“酿造”两个关键词入题,表明审题时抓住了关键。)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我们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朋友,你必须先反躬自问。切勿求全责备!殊不知,没有宽容的心去支撑那一片美丽的天空,去耕耘那一抹理解的沃土,我们的生活怎么会绚丽多彩!

也许吧!拿破仑的军事头脑足以弥补他的个子矮的不足!毛泽东脸上的黑痣也不能抹杀毛泽东和蔼可亲的形象!换个角度欣赏,拿破仑为矮个子的人树立了一个建功立业的榜样;毛泽东的黑痣是他个性的代表,是他豪放气度的象征。所以我们说换个角度欣赏他人的缺点,也许你会觉得他更有个性。(围绕两个关键词摆事实、讲道理。)

对生活的欣赏正如我在文学路上体验。一蓬茅舍,凝聚着多少对影笔耕的日子;半壁青灯,漂泊着多少临窗寒读的夜晚,回首对文学的尝试,不知是酸、是甜、是辣……我对文学的欣赏正是这样,文学对于我,就像万仞之山上的灵芝招引我为之攀援,又像辽远的海上的灯塔鼓励我为之跋涉。我爱我的文学之路,因为我学会了欣赏自己的生活,学会了用欣赏的气度去回首我对文学的尝试,对生活的体验,甚至欣赏自己的不足。

尘世的喧嚣和霓虹灯的艳影大概早已吞没了人们的感觉,人们似乎早已忘记了生活的情趣。其实生活就如酒、如画、如歌,只要我们认真去品味、欣赏、聆听,你就感觉到那酒是如此香醇,那画是如此优美,那歌是如此动听!(联系生活进一步讲道理,阐明自己的观点。)

缺乏欣赏的心灵就像失去源头的江流,就像失去了根基的大树,就像失去灵魂的躯壳,只能干涸、枯萎、消沉。

用欣赏酿造生活,你会发现,生活是美丽的,是具有丰富的内涵的;只要你学会欣赏,你会发现人间多了友善少了仇视,多了帮助少了冷漠……

用欣赏酿造生活吧!

误区导诊

1.写命题议论文要注意区别题目与论点,绝大多数情况题目不是观点。观点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或者陈述句,而题目往往是一个或几个概念。即使题目是完整的句子,也要仔细推敲。凡题目是疑问句的,需要作者作出正确的回答,回答的内容就是论点。凡题目是修辞句的,需要作者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修辞句内容具有相似点的生活道理,都可作为论点。

2、此外,还不能忽略题目中的一些隐性要求。这些隐性要求包含在文题中,既隐含了对文章体裁的规定,又隐含了对写作手法的限定。不能正确理解这些隐性要求,同样会导致审题的偏差。凡单概念型命题或多概念型命题,都要把题目补充为完整的判断。比如《漫话人迷》可以补充为“在事业上入迷,才活得更有意义”;《谈友谊》可以补充为“友谊要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志趣上”。再如《榜样》,题目隐含的要求是写别人是自己的榜样,如果写成自己是别人的榜样就不妥当了。

3、有的题目的题眼并不限于一个,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只是侧重点不同,审题要特别注意。如“我要劳动中得到了锻炼”,题眼应为“在劳动中”和“锻炼”,写作时既要突出“在劳动中”,更要突出得到的“锻炼”。

4、审题时,抓住了关键词,并不意味着就抓住了题眼,就把握了作文的根本。应该在此基础上作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挖掘,准确把握题意。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要仔细推敲“答案”、“丰富”、“多彩”三个词的含义。“答案”既可指事物的性质、状态、特点,又可指问题的解决方法;“丰富”侧重于数量之大;“多彩”则强调“花样”和精彩成份之多。经过这样仔细分析推敲,作文时就不会离题了。

下列文章就属于离题文章,题不对文,题记和文章中心脱节,花落、花开作为文段的小标题显得牵强、生硬。

花落花开

题记:人不一定长得漂亮,但一定要有一见颗漂亮的心,这才能真正的漂亮地活着。

花落

阳台上的兰花渐渐地枯萎。

小兰一脸漠然的穿梭在霓虹灯闪烁的都市街头。没有了最初的新奇与向往,失去了昨日对这繁华的着迷,一切变得空虚而陌生。

好不容易离开那个穷得让她恐惧的地方,公平这里追求自己的梦想。如今梦想实现了:拥有大好的前程;数不尽的钱财,让人羡慕的年轻貌美;住豪华的公寓;出入各种高能场所。生活精彩的无可挑剔。可为何她只能在深夜梦醒时对着兰花倾吐心事,只能像一个游魂一样游荡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

剥去脸上一层层面具,镜中陌生的脸孔让小兰愣住了。那个人是谁?穿梭在闪烁的彩灯下,对完全陌生的人展开娇情的媚笑……

曾让亲族的人羡慕的“金凤凰”如今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我错了吗?

回答她的,是兰花凋落的呻吟。

阳台上的兰花终于枯萎了。

花开

小兰沉默的离开了让她陌生的城市,回家。当小兰捧着枯萎的兰花和一整箱数不尽的钱出现在那个贫穷的小村庄时,引起了轰动。

这值得羡慕吗?小兰轻声的问着兰花。

小兰把所有的钱都捐了出来,在村里盖了一所学校,面对所有人的疑惑和感激,小兰沉默。

小兰的生活在熟悉的环境里沉淀下来。亲族的人都称赞她:像兰花一样美。

那高洁的兰花枯花了。小兰对自己说。

小兰每天给学生上课,给兰花浇水,也许这改变不了什么,但小兰希望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比如找回自己。

过了很久很久,或者是很多年以后,小兰的学生离开了,像小兰一样去追求梦想。小兰对大家说:给你一颗漂亮的心,让自己漂亮地活着。曾经就是这句话,挽救了她。

兰花开花了。

族里的一位老人说,兰花只要花心还活着就能重新开花。小兰听得泪流滿面。

考场导练

1、比较下列几组文题的异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命题作文的审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考作文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