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变换教案3
课 题 句式变换专题复习 第 3 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句式变换类型以及考查知识点,熟悉高考题型。
2、学会变换各类句式之.整句和散句的变换、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变换、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转换、句子重组
3、力求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各种句式
二、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课堂导入):
讲解学生《世纪金榜》习题批阅情况,辅导讲评。
2、出示本堂课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化解(探求新知、质疑导学、课堂反馈):
学生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内容
一、了解整句和散句的变换知识点
一、讲解整句和散句的变换知识点
一个句子,句式整齐匀称,多构成排比和对偶的叫整句。其结构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渲染气氛。
散句是相对整句而言的,它是结构错落,句式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其形式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避免单调。
使用整句或散句,应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整句、散句也是可以互换的。
散句变整句,就是把长短交错的句子,改为相同的句式,或都改为长句,或都改为短句。
而整句变散句就是要把“整齐”变为“错落”,改写时变换其中的句式,穿插使用长短句,就成了散句。
二、练习.整句和散句的变换知识点
例1:将下面文字中划线的句子改为整句。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花。我见过雍容华贵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
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在花坛暖房里开放,冰天雪地才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滋育着它成长,而不是春风秋露。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那天安门广场上一望无际的花。
例2:将下列语句中加线的部分改定,使之与其前句构成整句。(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更换词语)
上海已悄然出现了为顾客丰富切身体验服务的“体验经济”的萌芽:能让你体验到进入热带雨林感觉的雨林餐厅,①上海孙桥镇的观光农业能让你体验田间劳作;集体闲与购物于一体的投资3亿多美元的娱乐购物中心即将出现,②还将建成类似香港维多利亚港、澳大利亚悉尼那样著名的黄浦江外滩旅游景点……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一种发展“体验经济”的明智做法。
答①
答②
二、训练.整句和散句的变换知识点
例1参考答案: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暧房里开放,而在冰天雪地里怒放;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风秋露,而是人民的眼泪。
例2参考答案:①能让你体验田间劳作的上海孙桥镇的观光农业
②类似香港维多利亚港、澳大利亚悉尼港那样著名的黄浦江外滩旅游景点也将建成。
三、了解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变换知识点
三、讲解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变换知识点
经常出现在口语的句式,叫口语句式。它较为短小,结构简单,少用关联词,显得活泼而自然。经常出现在书面语里的句式,叫书面语句式,其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因而显得严谨、周密。
另外,口语句和书面句在用词上也具有明显的区别:口语句式大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词语,书面语句则多由文雅庄重的词语组成。
四、练习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变换
• 例1: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2004年高考江苏卷)
• 材料: 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②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③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 ④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 ①
• ②
• ③
• ④
四训练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变换
例1参考答案:转换的要点:①“徐凡”后应加称呼,不能介绍性别。 ②“系”、“后起之秀”必须转换,可以转换为“是”、“研究专家”等。 ③“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的身世”或“《红楼梦》作者身世”,“尤以……见长”用“尤其在……方面有专长”一类句子来转换。 ④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
五、了解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转换知识点
五、讲解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转换知识点
常式句是正常语序的句子。变式句是句子成分倒装的句子。常见的变式句有: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壮语前置、定语后置四种情况。变式的目的是为了强调突出某一个内容。
例如:
①你怎么了?(常式句)
怎么了,你?(主谓倒装)
②我们明天在会议室讨论解决这一问题。(常式句)
我们明天讨论解决这一问题在会议室。(状语后置)
明天,我们在会议室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状语前置)
③他打了初二(1)班的小明。(常式句)
他打了小明,初二(1)班的。(定语后置)
六、练习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转换
例1下列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
A谁都知道李白是中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改为否定句:谁也不能否认李白不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
B他们应该有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生活。
改为特殊语序:他们应该有新生活,为我们所未生活过的。
C被浓云衬托着,大坝仿佛是一只泊在海里的大军舰,更加雄伟了。
改为主动句:大坝衬托着浓云,仿佛是一只泊在海里的大军舰,更加雄伟了。
D这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
改为感叹句:让雨来得更突然、更猛烈吧!
六训练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转换
例1 B
七、了解句子重组的知识点
七、讲解句子重组的知识点
这种题目,一般是改变句子的开头或改变陈说对象,让答题在不遗漏原句的信息的情况下,对句子进行重组。
八、练习句子重组
例1、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佛
八、训练句子重组
例1参考答案: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和创作充满了矛盾。
4、系统归纳:
整句和散句的变换:散句变整句,就是把长短交错的句子,改为相同的句式,或都改为长句,或都改为短句。而整句变散句就是要把“整齐”变为“错落”,改写时变换其中的句式,穿插使用长短句,就成了散句。
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变换:口语句式大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词语,书面语句则多由文雅庄重的词语组成。
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转换: 变式的目的是为了强调突出某一个内容。
句子重组:改变句子的开头或改变陈说对象。
5、练习巩固(课堂作业):
《世纪金榜》P104页“基础达标”一、变换句式第7、9、11、12题
备选练习(2004年高考湖南卷)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4分)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答:
参考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四、作业布置:
1、课后作业:
《世纪金榜》P105页“基础达标”一、变换句式第13、14、15题
2、家庭作业:
同上
五、其他资料(附板书设计):
见课件
六、下堂课学生课前准备要求:
完成《世纪金榜》P106页“能力提升”第2题到第13题。
句式变换教案3
- › 句式变换教案3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栏目导航
- ·句式变换教案3
- ·考点复习之扩展语句教案
- ·标点符号教案
- ·“句式仿写”专题复习教案
- ·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翻译(16套)
- ·高考诗歌鉴赏术语
- ·标点符号用法
-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 ·会考复习—文言虚词
- ·高考复习第二节:字形(本站收集整理)
- ·高考复习第三节:标点符号(本站收集整
- ·巧识病句十八招
- ·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战争治国篇)
- ·正确使用成语1
- ·高考语文病句辨析进阶
- ·高考现代文专题研读之一
- ·送别诗鉴赏教案
- ·最新语段压缩题集锦
- ·活用成语(熟语),类比联想
- ·“高考专题复习字形”教案
- ·理解词语
- ·三字成语精选
- ·从<金铜仙人辞汉歌>看咏史诗的鉴赏
-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本站收集整理)
- ·浅析病句的一些外部特征
-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 ·文言文复习对比阅读复习资料(战争治国
- ·律诗鉴赏教案(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