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精神——黑格尔哲学概略
谈到黑格尔在柏林的生活时,我们不能忽略他和法国学者库然以及德国的文学大师歌德之间的友谊和往来。
库然是柏拉图和笛卡尔著作的出版人,是一个达到了现代理论哲学水平的法国人。1817 年,黑格尔在海德堡时就开始了同库然的友谊。尽管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告诉库然,德国当代的三位伟大的哲学家是雅科比、谢林、弗里斯,但是库然对他们的哲学不以为然,倒是和黑格尔一见如故。当他和黑格尔结识之后,整整和我们的哲学家作了两天的长谈,并在回家途中又在海德堡黑格尔那里逗留了3 个星期。库然感到从黑格尔那里得到极大启发,从内心深处对黑格尔充满敬佩。他不精通德语,因而阅读《哲学全书》比较费劲,但他在别人帮助下不断钻研,并且时常亲自请教黑格尔。不过,首先是政治信念的一致把黑格尔和库然连结在一起。库然曾说,他在世界上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人,同他的观点是如此地吻合。他们都高度评价法国大革命,对这一重大事件充满兴趣。
1824 年,库然在德国被捕了,罪名是与大学生协会会员有勾结。据称,他曾于1820 年在巴黎同德国两名教授和一名商人从事颠覆活动,建立罪恶关系。尽管这样,黑格尔并不怀疑他的朋友的清白无辜,认为这完全是一场误会,并且亲自给内政大臣写信请求帮助。黑格尔表白说,只要库然一天没有被判罪,那么他以前对库然产生敬意和印象将持续下去。1825 年库然被无罪释放了,并且带着黑格尔的一封信前去魏玛拜访歌德。
歌德成名于黑格尔之前,在德国人的心目中他早就是一位文学大师。不过,即使这样,黑格尔的哲学仍使这位德国近代文学大师钦佩不已。歌德曾给黑格尔写过一封恭维备至的信函称:“唯愿我还能做到的一切同您已经开创和建立的一切密切相投。”黑格尔给歌德写了一封同样恭敬的信:“如果综观一下我的精神发展的全过程,就可以看出它同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请您把我称作您的一个儿子吧;我的心灵为了抵抗抽象化,曾经从您那里获得增长力气的滋养,并在它的航程中以您的形象为灯塔。”
1827 年10 月,黑格尔在结束了对巴黎的拜访之后,返回德国。这一次,黑格尔要在归途中专程去魏玛拜访歌德。黑格尔在书信中描述了他对歌德的印象:他十分强壮、健康,一般说来,是个年老而又永远年轻、比较沉静的人。他还是一个赋有天才和旺盛精力的伟人。关于这次两位伟人的会晤,歌德的秘书彼·埃克尔曼也写道:“黑格尔来了,受到歌德本人的隆重接待,尽管他的哲学的若干成果并不特别投合歌德的口味。为了对黑格尔表示敬意,歌德这天晚上举行了一次茶会。”
在我们今天看来,黑格尔与歌德的相投,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对同一个理论问题的兴趣,即如何认识有机整体。黑格尔的处理方式是哲学性的,运用他的辩证法,在使概念不断具体化的过程中达到对自身不断发展的有机体的认识。歌德则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诉诸原始现象说,认为人们能够在个别中发现一般,在现象中发现本质。
歌德曾赠给黑格尔一个用波希米亚玻璃做的黄色酒杯,里面嵌有黑色丝织品,阳光一照,玻璃就呈现蓝色。歌德认为这个现象证明了他的颜色学说,并且随杯给黑格尔写道:“原始现象向绝对精神致意。”
在此我们看到,两种不同的理论紧紧拥抱在一起了。
黑格尔的哲学成了德国的时髦,他的名字在德国众口皆碑。1826 年8 月27 日,黑格尔迎来了他一生中最为风光的生日庆会。整个一天,熟人、朋友、官方人士前来为哲学家道贺的络绎不绝。寿筵设在新落成的“菩提树下”饭店,就座的有黑格尔的学生以及许多艺术家。一位雕刻家在席上为黑格尔雕刻半身像。大学生代表团奏着乐来了,献上一个银杯,上面刻着:“伟大的导师惠存。感恩不尽的学生敬赠,1826 年8 月27 日。”黑格尔致了答辞。接着人们朗诵贺诗。由于8 月28 日又是歌德的诞辰,所以人们一直将欢宴推迟到午夜,然后大家举杯共祝歌德和黑格尔健康长寿:
一尘不染,与世无争。
情同手足,浑然一身。
够了,这一切已经足以说明我们的哲学家以一种什么样的情态君临德国哲学界,像高空的明星一样为众人所仰慕。还是让我们回到哲学家展示给我们的那些深奥的思辨领域中去吧!
2.哲学系谱学
黑格尔体系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哲学。在这一阶段,精神的自我发展达到了顶峰。黑格尔学说达到顶峰之际,也就是宣告自己哲学终结之时。
当然,黑格尔本人并没有把发现绝对真理的功绩归因于自己的天才。我们的哲学家极为谦虚地把自己的哲学看作是精神自我认识的漫长过程的最后阶段。
为了更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黑格尔在他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对后世影响颇大的思想:哲学史本质上就是哲学。虽然就每一个存在过的哲学形态来说,哲学大都是以逻辑推演方式显现出来,而哲学史则是以历史经验的方式展现出来,但在内容上,无论是现存的哲学形态,还是哲学史,都是以人类所追求的那个绝对真理从低级到高级、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为考察对象的,因而二者是一致的。这也就是为后来哲学家所熟悉的哲学中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则。我们现在就来分析黑格尔提出的这个原则中所包含的那些不朽的真理成分。
哲学史是真理发展史。哲学史上出现的各种哲学体系都是真理发展长河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也是人类所渴求的那个绝对真理自我认识的一个阶段。因此,黑格尔严肃地指出,哲学史就是人类精神从自身内部必然产生的前进运动。那种认为哲学史不过是死人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中,各种哲学相互争斗,你来我往,不是我征服你,就是你征服我,最后留下来一堆枯骨僵尸的观点,是错误的。以往的哲学家并不是横尸于哲学战场上的牺牲者,相反,他们是一些从事理性思维的英雄、斗士,他们一个比一个更深入地探究事物、自然、精神的本质,殚思极虑,竭忠尽智,为后代发掘最贵重的珍宝,即人类理性认识的珍宝。他们的哲学思想是串在理性发展之路上的盏盏明灯。古希腊大哲泰勒斯是首先点燃理性明灯的人。在黑格尔眼中,泰勒斯称得上真正无畏地运用人类最高智慧,勇敢探究绝对真理的英雄。黑格尔讲了有关泰勒斯的这样的一件轶事:有一次,泰勒斯仰头观望星辰,专注于星象的奇妙,苦思着天象的奥秘,不小心掉到了大坑里。人们就嘲笑他说,哲学家泰勒斯可以认识天上发生的事情,但却不能看见自己脚下的东西。对于这种讥讽,黑格尔同样也给予尖刻的嘲讽。黑格尔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不会掉到坑里去。而哲学家则是永远仰望高处的人。所以,哲学家有时很像阿拉丁(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阿拉丁故事》的主角),为了探究真实,由好奇心驱使,也会不小心掉到一个黑暗的洞穴里。但哲学家不是蠢人,他们会在黑暗的洞穴中,找到那神奇的“阿拉丁神灯”。像上面提到的先哲泰勒斯就曾利用自己的智慧还击过讥讽者。他利用自己丰富的天文学知识预见了一次橄榄丰收,于是提前租下城里所有能到手的榨油坊,等收获季节一到,再按照自己定下的价格转租出去,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以此向讥讽者显示,哲学家只要想赚钱,就能够赚钱。哲学史上像泰勒斯这样的哲人大师还有许多。像苏格拉底、柏拉图、斯宾诺莎、康德等都是一些甘愿为人类的理性事业献身的哲人大师,他们的言与行也因此成为全人类分享的财富。
当然,在哲学通向真理的路途中,也存在着撞击,甚至可以说是斗争。旧的哲学不断被新的哲学所代替。任何一种新的哲学学说都要求驳倒过去的一切,要求占有真理,这当然无可非议。使徒保罗对安纳尼亚说:“看吧!将要抬你出去的人的脚,已经站在了门口。”迄今为止的经验表明,这句话用在那样一些哲学体系上也是贴切的:“瞧着吧!将要把你的哲学驳倒并排挤掉的那种哲学不久就会来到,正如它对于其它哲学并没有姗姗来迟一样。”
但是,没有一种哲学学说会消失得干干净净,不留任何痕迹。相反,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每一种哲学体系总会以被扬弃的状态继续存在着。哲学发展中,后面出现的哲学学说不仅是必然地从前一哲学学说中脱颖而出,而且还在吸收了前一哲学学说中有价值成分之后,又加以发挥拓展。在哲学史中,传统好像一根神圣的链条,把现在同过去联系起来。哲学史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一股越汇越大的洪流,纳百川入大海,生气勃勃,气势恢宏。
黑格尔执着地坚持这股洪流的目标是朝向纳百川于自身的绝对精神之真理大海。他将每一时间出现的哲学都看作是这股洪流中的浪花,或者说是波涛。譬如,现存的展示精神完善真理形态的哲学体系(黑格尔自诩是自己的哲学),是从“存在”开始的,哲学史也是从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开始的。在此之后,哲学体系中出现了“生成”范畴,哲学史上就出现了赫拉克利特的流变哲学,达到了“生成”阶段。哲学史中的每一种哲学就是这样扮演人类精神走向辉煌顶点的帮手,以特定方式表现哲学最高真理在某一历史时期所把握的真理的程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诗意的精神——黑格尔哲学概略
栏目导航
- ·语文教学的导课艺术
-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兴趣探究
- ·如何多角度使用论据
- ·语文学法指导七字诀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剧(鲁人版高三
- ·东周列国之秦晋大事年表及君主更替(鲁
- ·最新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人教版
- ·长相思(高三)
- ·高一,你讲语法了吗?(人教版高一必修
- ·落日与英雄之美(苏教版高一必修)
-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粤教版高一必修
-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八年级选修)
- ·以情育人,宽严相济
- ·《孔雀东南飞》“区区”就是“小”吗?
- ·用两个词写篇文章--谈记叙文构思
- ·关于《荷塘月色》中两处比喻解释的质疑
- ·综合实践,让每一个学生自由飞翔(语文
- ·阅读教学中的“三警惕”
- ·“清澈见底而又安然自得的一瞥”——兼
- ·积累、思路与技巧(高三)
- ·诗教的真谛(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 ·文言句式的难点(高三)
- ·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七年级)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读后感(人教版高
- ·中小学生减负对策的研究
- ·《事事关心》也是典型的纵式结构
- ·《威尼斯商人》教学反思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