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诗意的精神——黑格尔哲学概略

诗意的精神——黑格尔哲学概略

浏览次数: 77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诗意的精神——黑格尔哲学概略,

3.看!那喷薄而出的太阳

  我们已经谈到,黑格尔学派解体所带来的最积极的后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这是人类思想史上蔚为壮观的一次辉煌日出。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渊源关系已为世人所熟知,人们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看作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来源之一。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人是如何从黑格尔的信徒转变为独立的科学哲学世界观的发现者的呢?他们又是如何拨开黑格尔哲学的重重迷障,捧出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的呢?这就是一个专门化的哲学史问题了。让我们简单地勾勒一下这段光辉的历史行程。

  马克思踏入哲学大门时,是位青年黑格尔主义者。他在柏林大学读书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组织的“博士俱乐部”的活动,并通过与这群年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大学教师、作家和大学生们的接融,开始接近他早先讨厌的黑格尔哲学,终于发现了它的思想闪光之处。

  发现了最崇高的智慧,领会它深邃的奥秘,
  我就像神那样了不起,像神那样披上晦暗的外衣,
  我长久地在探索着,漂游在汹涌的思想海洋里,
  在那儿我找到了表达的语言,就紧抓到底。

  转向黑格尔,对马克思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他在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中说:

  “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时机,它好像是表示过去一段时期结束的界标,但同时又明确指出生活的新方向。”的确,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使他站在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高峰,从辩证思维的海洋中吸取智慧,从而为自己的思想发展找到了一把钥匙。

  当然,马克思从来不是一个纯正的青年黑格尔派。从他加入“博士俱乐部”活动之初,就与青年黑格尔派存在分歧。在政治上,马克思是革命民主主义者,而青年黑格尔派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自由派;在哲学上,青年黑格尔派中许多人,从黑格尔退回到费希特,而马克思则更为重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这些分歧,开始还是处于萌芽状态,随着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而不断扩大、深化,终于导致了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

  1841 年,马克思大学毕业,原本计划在大学任教,后因大学中保守势力占上风,思想自由被抹杀而放弃了这个打算,转向投身于实际的政治斗争。这样,马克思冲出了“博士俱乐部”狭小的圈子,结束了带有浪漫气息的咖啡店的争论,迈出了学院生活的大门。

  《莱茵报》期间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参与,通过对出版自由和对政治、法律、国家等问题的讨论,使马克思的世界观逐渐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为共产主义者。这最终导致了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彻底决裂,并进展到从思想上彻底清算黑格尔及黑格尔学派思辨的神秘哲学影响阶段。

  像马克思一样,恩格斯也经历了一个由青年黑格尔派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历程。

  恩格斯早年曾参加青年德意志运动(“青年德意志”是19 世纪30 年代产生于德国的一个文学团体,受海涅等人的影响,追求民主主义政治思想,捍卫信仰和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后脱离这个以文学为主要特征的小资产阶级运动,投身到以哲学为主要特征的青年黑格尔运动,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为维护黑格尔的辩证法,反击谢林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蔑视,恩格斯像一个斗士,满怀激情,拔剑出鞘,毅然同俨然是哲学界庞然大物的谢林进行决斗。恩格斯同谢林的斗争,受到青年黑格尔派的推崇。但是同马克思一样,他也和青年黑格尔派存在分歧。恩格斯重视政治实践。随着斗争的发展,他勇猛地抨击普鲁士的封建专制。而青年黑格尔派越来越脱离当时反对普鲁士制度的政治斗争,沉湎于夸夸其谈的所谓纯批判之中。这样,恩格斯同青年黑格尔派的分歧加深了。

  1842 年,恩格斯来到英国的曼彻斯特。他开始关心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并通过自己亲自接触到的真正大工业无产阶级,亲眼看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后果。通过调查社会状况,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各种社会主义学说,恩格斯开始了从唯心主义者到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站到了科学哲学世界观的大门口。

  从1843 年开始,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开始清算自己思想中的唯心主义残余。1844 年,两位历史巨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开始了长达40 年的共同战斗历程。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对黑格尔哲学和黑格尔学派的批判,奠定新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于是,他们合作完成了两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在理论上宣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和黑格尔学派的死刑,并系统制定出新的科学世界观的基本原理,从而向世人宣告马克思主义哲学初步形成。

  纵览《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二书,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清算黑格尔哲学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揭穿了黑格尔思辨哲学结构的秘密。马克思、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黑格尔哲学是一种儿子生出母亲、精神产生自然、结果产生起源的唯心主义哲学。这种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之一在于,把世界头足倒置了,将本来处于第二性、从属地位的思想、观念、概念变成了第一性、居主导地位的东西。例如,“果实”这一概念,本来是人从现实的苹果、梨、草莓、扁桃中概括抽象出来的。可是,在唯心主义者看来,“果实”这一概念存在于人之外,是苹果、梨、草莓、扁桃的本质,而苹果、梨、草莓、扁桃是“果实”这个概念的存在形式。这种用一般概念去构造个别事物的做法大错而特错。所以,唯心主义哲学是一种神秘的、虚幻的、醉醺醺的哲学。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也同时肯定了黑格尔在辩证法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指出被法国启蒙运动、特别是被18 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所击败的17世纪的思辨唯心主义,在德国哲学、尤其是在19 世纪德国思辨哲学中,有过胜利的和富有内容的复活。这次复活的最大成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是第一次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的哲学家。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辩证法在黑格尔那里是倒立着的,与其哲学精神不相适宜的,因而极易走向它的反面。所以,必须拯救辩证法,将在黑格尔哲学中倒置的辩证法再倒过来,以发现其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系统制定了新科学哲学世界观的基本原则。根据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结构秘密的揭露,马克思、恩格斯着手创立一种新型的唯物主义哲学,这种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哲学原则,指出,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因而,客观世界是不依人的意志而存在的真正第一性的东西。同样,这种哲学原则也必须被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在这个领域也要强调物质资料生产的决定作用,坚持从现实的人出发,首先肯定“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的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就将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了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

  第四,马克思、恩格斯重新厘定了哲学的功能与任务,指出哲学最迫切的任务是变天上的批判为尘世的批判,变宗教和哲学的批判为法和政治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已清楚地意识到哲学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作用,特别强调哲学家的任务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从而将革命性和科学性两大特征统一在一种新的哲学形态中。

  “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黑格尔哲学中有价值的遗产就这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联系在了一起。马克思、恩格斯了解透彻了黑格尔哲学,以历史巨人的步伐超越了黑格尔哲学。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而作为它的背景的哲学则在它那灿烂光芒下变得黯然失色了。

  然而,马克思主义者决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发育成长的纪念册中,将永远铭记着黑格尔这位不朽的伟大哲人。

  让我们最后唱一支歌安慰这位哲人的亡灵吧:

  他们回去了,他们同时带回,
  一切至美,一切崇高伟大,

  一切生命的音响,一切色彩,只把没有灵魂的言语留下;他们获取了,摆脱了时间的潮流,在品都斯山顶上面飘荡;要在诗歌中永垂不朽,必须在人世间灭亡。——席勒

结语

  有一位古代哲人曾这样说:在诗歌中只有激情和技巧,而在哲学中却有诗意和智慧。我们对伟大的辩证法大师黑格尔一生精神活动的巡视,目的就是要证明:真正的思想家应当是诗人哲学家,真正的诗人也应当是哲学家诗人。

  人们常说,哲学的真正魅力在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在于寻求者执着不渝、上下求索的个性魅力,在于著述者睿智妙语、勾魂摄魄的风格魅力。那么,用美的文学语言掩盖思想的贫乏,用千人一面的牧师般面孔布道一种毫无个性的哲学,就不能算是真正哲学的品格。一个哲学家只要用心地去体验人生、历史、世界,只要用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方式将自己智慧的结晶悉心陈列出来,即使他的语言晦涩难懂,即使他的著作深奥艰深,也会由于它本身闪现着哲学家个性的独特光华,记录着哲学家用心用血吟成的人生智慧的篇章,而打破了僵硬,终止了呆板,成为流动着的有生命力的东西,牵动历史,走向未来,像风,像雨,更像诗,供千万代人吟诵。“入妙文章本平谈,等闲言语变瑰奇。”

  以这个标准观之,黑格尔哲学就如诗如画,富于个性色彩,具备独特魅力。它符合时代精神,它凝聚了人类思想精华,它化作有生命的东西,潜入到人类通向智慧王国的滚滚洪流中,放射着诗的光辉。“黑格尔扬起风帆,周游世界,勇敢地进入了思想的北极。”他拉开沉重的哲学帷慢,敢于窥视美杜莎而不惮于化作岩石。他永远是一个有诗人般浪漫气质的英雄式哲学家。

  “丹青难写是精神。”在即将合上这本小册子时,我们最大的心愿是,但愿我们的记述能为读者朋友了解黑格尔其人其生其学说提供足够的帮助;但愿我们的记述能恰切地表达黑格尔哲学的真正精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诗意的精神——黑格尔哲学概略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哲学  黑格尔   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