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英咀华 披文入情
君到城市,莫将簪弁胜荷衣。
⑴颔联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⑵通读全诗,试说说尾联两句的含意。
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路旁老人
耿韦(加三点水旁)
老人独坐倚官树,欲语潸然泪便垂。陌上归心无产业,城边战骨有亲知。
余生尚在艰难日,长路多逢轻薄儿。绿水青山虽似旧,如今贫后复何为。
⑴本诗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⑵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⒍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韦应物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
⑴颔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⑵颈联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⒎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⑴简要赏析三、四两句。
⑵通读全诗,说说首联中的“病客情”具体包含哪些内涵?
⒏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示同志
刘克庄
满身秋月满襟风,敢叹栖迟一壑中。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使草堂空。
岂无高士招难出,曾有先贤隐不终。说与同袍二三子,下山未可太匆匆。
⑴首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⑵尾联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⒐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⑴简要赏析颔联两句的景物描写。
⑵本诗颈联与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⒑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春半
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⑴“触目此情无限”一句中“此情”指什么?“无限”一词具有怎样的内涵?请扼要分析。
⑵“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⒈⑴五、六两句记梦中所见景况:故乡门巷荆棘丛生,荒凉萧瑟;中原君臣陷身豺虎之口,岌岌可危。这两句以梦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家国之思。国家动荡不安,社会民生凋敝,自身漂泊他乡,国恨家愁使诗人难以安眠,可见其忧国忧民之心。
⑵这两句是梦醒后的议论,它紧承颈联的梦境写来,中原君臣处在虎狼之中,故国门巷为荆棘所蔽,国事凋零,民生多艰,唐王朝向何处去?诗人认为只有尽快结束战争,让农民回到土地上去安居乐业,普天之下没有骄横的官吏横征暴敛,唐王朝才会复兴。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对人民的无限同情,以及对清明政治的向往,沉痛中饱含着期望。
⒉⑴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用“九曲黄河”来比喻政治斗争和人生的曲折、险恶,把自己比作“九曲黄河”中一粒小小的河沙,由于政治风浪的冲卷,自己被贬到极远的边地。这一比喻十分形象、生动,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情势的急转直下,作者个人的无能为力,都隐含在字句之中。但一个“自”字,却又透露出诗人对一切并不以为意的态度,任你黄河万里,任你惊涛骇浪,我在“天涯”却也自得其所,这就表现出作者在遭受打击和挫折中,仍然保持着昂扬的精神和乐观的态度。
⑵本诗构思的独到之处在于瑰奇的想象。本诗从黄河到银河,再到牛郎、侄女家作客,想象新奇,是极富于人民性的幻想,把神话和现实紧密、自然地联系起来,读来极有情韵,意味深长。
⒊⑴首联两句是说自己受命不远万里从长安来到安西,安西在唐代是一个遥远、荒凉的所在,不少人视为畏途,而诗人却全然不顾,只身前往万里之遥的安西,从中可见出他那种一往无前,义无反顾、豪迈乐观的气概。
⑵本诗首联追叙了自己由京入安西的壮怀;颔联与颈联描写了来安西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安西大漠的雄浑景色,写出了日夜兼程的辛苦,洋溢着对新鲜生活的追求和对边疆的热爱,也含有对友人的旅途艰辛,须多保重的提醒;尾联写为李判官送行的场景,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又洋溢着雄浑豪迈的气息。
含英咀华 披文入情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栏目导航
- ·语文教学的导课艺术
-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兴趣探究
- ·如何多角度使用论据
- ·语文学法指导七字诀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剧(鲁人版高三
- ·东周列国之秦晋大事年表及君主更替(鲁
- ·最新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人教版
- ·长相思(高三)
- ·高一,你讲语法了吗?(人教版高一必修
- ·落日与英雄之美(苏教版高一必修)
-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粤教版高一必修
-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八年级选修)
- ·以情育人,宽严相济
- ·《孔雀东南飞》“区区”就是“小”吗?
- ·用两个词写篇文章--谈记叙文构思
- ·关于《荷塘月色》中两处比喻解释的质疑
- ·综合实践,让每一个学生自由飞翔(语文
- ·阅读教学中的“三警惕”
- ·“清澈见底而又安然自得的一瞥”——兼
- ·积累、思路与技巧(高三)
- ·诗教的真谛(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 ·文言句式的难点(高三)
- ·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七年级)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读后感(人教版高
- ·中小学生减负对策的研究
- ·《事事关心》也是典型的纵式结构
- ·《威尼斯商人》教学反思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