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岳阳楼上的忧愁为什么博大?
杜甫在岳阳楼上的忧愁为什么博大?
又如,【别房太尉墓(在阆州)】
都是很平静的,并不是很激动的样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诗的体裁,都是五律。这可能不是偶然的。为什么同样是杜甫的律诗,七律就很少是这样的。如《登高》一开头,就是很高亢的调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廻”。五言诗虽然只比七言诗少两个音节,但是,其风格都是比七言的要高雅古朴得多的。这表现在文字上往往是朴素无华,在情感上则内敛,不事张扬。不轻易地激动,更不轻易以文彩取胜。故下面的句子:
不过曹操说得比较朴素,用了两个“若”,是明喻,而杜甫,干脆就把假定性从字面上省略了。从修辞上来说,直接用了“坼”和“浮”,是暗喻。这个“浮”字,可能是唐诗人十分欣赏的:王维《汉江临泛》:
这还只是波澜的涌起,造成城市(郡邑)的浮动的感觉,而杜甫却是乾坤,大地和天空日日夜夜地浮动。想像的气魄更为博大,这不仅是湖面的浩淼起伏,而且是精神空间的宏伟和辽阔。在登高的场景中,把自己情绪放在尽可能宏大的空间中,使得他感情显得宏大。这是杜甫的拿手好戏。这一联,得到历代诗评家的喝彩。《唐诗品汇》引一刘姓评家称赞这一联“气压百代,为一方雄浑之绝”(1)但是,杜甫又不完全停留在高亢的音调上,常常是由高而低,由,由历史到个人:
明明是个人的痛苦,有关亲朋离异的,有关自己健康恶化的,这可能是小痛苦,但是,杜甫却把它放在宇宙(“乾坤”)和时间的运动(“日夜浮”动)之中,这个气魄,就宏大而深沉了。当然,这并不完全是技巧问题,而是诗人总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亲朋离散,老病异乡和远在视线之外的战乱(“戎马关山”)和战事,也就是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种境界是够宏大的了,但是,他随即又转向了他个人命运,而且为亲朋信息杳然和自己的老病而涕泗横流起来。这不但不显得小家子气,而且以深沉的情绪起伏来调节他的情感节奏。《杜诗说》的作者说这首诗:“前半景如此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这种“阔狭顿异”,也就情绪的大幅度起伏变幻,事实上也就是杜甫本人在《雕赋》中自我描述的“沉郁顿挫”(《新唐书》卷二百一)。在《登楼》中,则是: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他个人的的“伤心”总和“万方多难”的战乱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得他的悲痛有了社会的广度,为了强化这社会性的悲痛,他又以“天地”的宏大空间,从“古今”的悠远时间两个方面加以充实其深度。杜甫的气魄,杜甫的深度,就是由这种社会历史感和宏大空间和悠远的时间感三维一体的构成的。哪怕他并不是写登高,他也不由自主地也以宏大的空间来展开他的感情,例如秋兴八首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
杜甫在岳阳楼上的忧愁为什么博大?
栏目导航
- ·语文教学的导课艺术
-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兴趣探究
- ·如何多角度使用论据
- ·语文学法指导七字诀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剧(鲁人版高三
- ·东周列国之秦晋大事年表及君主更替(鲁
- ·最新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人教版
- ·长相思(高三)
- ·高一,你讲语法了吗?(人教版高一必修
- ·落日与英雄之美(苏教版高一必修)
-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粤教版高一必修
-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八年级选修)
- ·以情育人,宽严相济
- ·《孔雀东南飞》“区区”就是“小”吗?
- ·用两个词写篇文章--谈记叙文构思
- ·关于《荷塘月色》中两处比喻解释的质疑
- ·综合实践,让每一个学生自由飞翔(语文
- ·阅读教学中的“三警惕”
- ·“清澈见底而又安然自得的一瞥”——兼
- ·积累、思路与技巧(高三)
- ·诗教的真谛(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 ·文言句式的难点(高三)
- ·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七年级)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读后感(人教版高
- ·中小学生减负对策的研究
- ·《事事关心》也是典型的纵式结构
- ·《威尼斯商人》教学反思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