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二十

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二十

浏览次数: 77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二十,

正例:我们一定能控制“非典”蔓延,进而彻底战胜它。

正例:大家叫他早点来,他不仅没有早来,反而迟到了二十分钟。从而、进而

    巧记:无条件“不管”,有条件“尽管”

不管:表无条件限制,常搭配“都”。"不管…"表示一种假设,后面用表示任指或选择的词语。

尽管:表有条件限制,常搭配“也”。"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

示例:不管风雨多大,我都要去上学。|尽管雨很大,我也要去上学。

 任凭 无论 不管

任凭:(1)听凭;(2)无论、不管。连词"任凭"后面提出的条件是极端的。如:任凭多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的脚步。连词"任凭"后面一般不用表示选择的并列成分。"无论、不管"后则常用。如:无论投弹还是射击,他们班的成绩都是优秀。

 即使 尽管 虽然

(1)"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虽然"是表示一种事实。

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完成任务。|尽管(虽然)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完成了任务。

(2)"尽管、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不能。

例:尽管(虽然)很晚了,可是(但是)他还不肯离开。

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

只要 只有

   "只要"表示具备了某条件就足够了,但还可以有别的条件引起同样后果;"只有"表示某条件是唯一有效的,其他条件都不行。

例:只要打两针青霉素,你这病就能好。(不排除其它药能治好)|只有打青霉素,你这病才能好。(其它药都不能治好)

 

 

   文言词语识记


  1言未既(尽,完)                 2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
  3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4三军既惑且疑(既----又---并列关系)
  5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不久)      6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7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
  5假令仆伏法受诛(假令:假如)    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与)

  1凡天地之间(两事物的当中)      2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4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
  5彼节者有间(间隙,空隙)        6遂与外人间隔(隔离)
  7间以诗记所遭(间或)            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10骨微伤,病间月(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
  11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12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间谍)
  1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表时间有时、偶然)

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表状态,从小路)
  1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看见)               2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会见)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     4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见解,见识)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6冀君实或见恕也(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已怎么样,可译"我")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同"现"出现)   8军无见粮(现成的)

9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见的东西)

四、诗歌鉴赏解题法一————整体解题法

1、审诗题——题目显示时间、处所、人物、场合、感情基调、写作缘起等信息。

如《晚晴》《月夜》等表地点,《乌衣巷》《小孤山》等表地点,《剑客》《贫女》等表人物,《蝉》《早梅》等表物象,《春日登楼怀归》《邯郸冬至夜思家》《与洁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坐敬亭山》《九月九日甚一日山东兄弟》《征人》《晁卿衡》《书》《春夜雨》等能直接看出内容和情感,《旅夜书怀》《望月怀远》等看出诗的思路,《次北固山下》《寻隐者不遇》等稍作分析就知道内容和情感……

很多题目包含几个词,只要认真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对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

2、审作者——时代、身世生平、思想、风格流派,所谓知人论世也。

如读到王维,就应该想到他喜好山水丹青,修学释道的特点,所以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宁静,风格含蓄生动,清新明快淡远,有“诗中在画,画中有诗”、“诗佛”等美誉。所以概括此类隐逸诗的情感一般就是“表现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3、看注释——分词句注(难字居多)、作者注、背景注、题目注、典故注等几类。

如宋人李弥逊的《春日即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一诗表达什麽情感?只看诗歌好像只能感觉出凄凉伤感,但是什麽样的寂寥伤感不清楚。但看完注释就明白了。

这道题的[注]是: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解题思路】注释①介绍了李弥逊的情况,虽然简单,却是我们答题的方向。注释讲,李弥逊“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这几句是很重要的信息,诗言志,是作者的心声,是作者感情的宣泄。可以说,这首诗所表达的情绪与注释中“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的处境有很大关系,抓住了这一信息,答题也就游刃有余了。

因此就能比较准确地做出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4、抓词句——理解句义(首句出特点,尾句出主旨,景句味情感),认清歧义,理顺倒文,解读典故,关键是推断品味关键字词,特别是围绕名词的修饰词句,往往在表情达意上有重要作用。理解词语,包括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揣测词语后的深层含义(情感义、文化义等)。

如“石头城”,不是指用石头筑成的城,而特指南京城,六朝时的南京城,往往寄托怀古伤今或怀古讽今之意。此类词往往是一些典故和古典诗歌中的固定意象,如子规、鸿鹄、沙鸥,柳、梧桐、莲,碧血、采薇、青鸾等等。

抓词句的一个核心就是抓意象,需要体会意象词本身的含义——其表达景物的形声色质味等特点——从修饰词句上体会情感、意境、技巧手法(结构关系类、语意关系类、表达方式类、语句修辞类)和风格等。既注意单个意象,更要注意几个意象在脑海中形成的具有时空感的“多媒体”图景,就是说不能孤零零地体味诗歌,要顺着意象走入诗歌的意境中,设身处地,涵泳品味,领悟其中的“情”或“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二十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三语文  学习计划  笔记本   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