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十八

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十八

浏览次数: 34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十八,

 赏析:

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想借这个机会杀掉曹植。曹植却出口成章,念出上面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来。诗人以豆子来比自己,以豆萁来比曹丕,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两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诫兄弟之间不要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而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可见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据记载,诗人七步之内写成了这首诗,使曹丕失去了迫害他的借口。尽管曹丕看了诗也心有所动,感到惭愧,但是始终害怕诗人与他争夺王位,一直把他软禁终生。

公元4到6世纪,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大约是传入南朝后由乐府机关采集而存的,传世的约有六十多首。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诵读:

情绪要明朗豪放。“穹庐”、“笼盖四野”、“ 苍苍”、“ 茫茫”要重读,读出苍远辽阔的意境。“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要注意音调的高低起伏,重音落在“见”、“牛羊”上。语调中要洋溢着对美丽草原的无比热爱之情。

注释:

①敕勒歌:我国南北朝时敕勒族的一首民歌。②敕勒川:就是敕勒族居住的平原地区,在今天山西北部及甘肃、内蒙古南部一带。③阴山:山脉名,大部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④穹庐:毡做的圆顶帐篷,俗称“蒙古包”。⑤四野:四面的原野。⑥苍苍:深蓝色。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⑧见:同“现”,显露。

译文: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赏析:

这首敕勒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七、时文天天见——伟人探秘

毛泽东五大成功秘诀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众所周知,毛泽东是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他不但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被称为“巨人中的巨人”。那么,他成功的奥秘究竟何在?以笔者之见,毛泽东的成功主要有四大秘诀:

一是“笃志嗜学,垂老不倦”。毛泽东自青年时代起就立志要做大事,发誓要“翻天揭地、改造社会”。为此,他发奋读书,在学海中遨游,在书山上攀登,笃志嗜学,垂老不倦。他曾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对中国传统的典籍文化、口碑流传的民俗文化、植根地方的湖湘文化、康梁变法的改良文化和西方赫胥黎的进化论等等,他都兼收并蓄。但在中西文化两大系中,他更为熟悉中国先秦的儒、法、道、墨,以及程朱理学。其中尤为重视《二十四史》,这部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明崇祯17年长达4000年历史,约4000万字,是一部史料极为丰富的历史巨著。毛泽东以顽强的毅力通读了这部巨著。有许多部分则反复阅读,看过5遍以上。《资治通鉴》是毛泽东颇感兴趣、百读不厌的另一部历史巨著。全书从东周到五代十国,记录15个朝代的兴衰成败,贯穿1362年历史,总计294卷。毛泽东一生阅读、圈点17遍,并多次向人推荐。毛泽东对读书的态度是读而不死,不做书的奴隶,而让书为其所用。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够驾驭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地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和辩证地融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养料和思想土壤。这就是毛泽东不同于常人的地方。丰富的历史知识为毛泽东实现远大的志向奠定了深厚的学问基础。

二是“熟悉国情,把握精准”。毛泽东家祖辈务农,自己从小参加农田劳动,13岁就几乎被当一个整劳力干活。17年的农村生活使他了解了农民的疾苦,熟悉了农村社会,培养了对农民深厚的感情,并决心站在劳苦大众一边,为广大农民谋利益。这为他日后研究中国问题,善于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须知中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中国的社会主要由农民组成。在这样的国家里,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首要意义的是解决农民问题。诚如他后来指出的:所谓人民大众,最主要的部分是农民。所谓人民战争就是农民战争,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中国革命说到底是解放农民。毛泽东的理论说到底也基本上是组织农民、武装农民、宣传农民、解放农民的理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与研究加上他在家乡农村生活17年的特殊经历,使他对中国农民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有最真切的直感,这为他实现理论认识上的飞跃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对中国社会的深刻了解,有利于毛泽东准确地把握中国革命的特点。

三是“总结经验,集思广益”。毛泽东是一位睿智的哲学家。他善于总结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与创造。1964年8月29日,毛泽东在会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时,一位团员问:“您所以这样伟大的秘密是什么?您力量的源泉是什么?请告诉我们,以便让我们多少学得一点。”毛泽东回答,我没有什么伟大,就是从老百姓那里学了一点知识而已。虽然我们学了一点马克思主义,但是单有马克思主义还不行。要从中国的特点和事实来研究中国问题。他又说,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一年之后,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会见刚从海外归来的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和夫人。接见时,李的秘书程思远作陪。在谈话中,毛泽东主动向程先生发问:“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程一时茫然。毛缓缓道:“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每个战役后总要总结一次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的两次谈话道出了他一生的成功秘密:善于总结经验,集中群众智慧。

四是“与时俱进,独辟蹊径”。 毛泽东有着出众的才华和极高的领悟力。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称毛泽东“资质俊秀”、“殊为难得”,是农家出的“异材”。毛泽东的另一位老师黎锦熙在日记中写道:“得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加上毛泽东“性不好束缚”“好独辟蹊径”,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特性格,这就决定了毛泽东学马列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学得刻苦而不死板,读得认真而不教条,没有丝毫学理主义习气。他与时俱进,学习和研究马列理论,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马列而马列,而是为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问题去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斯大林说:“列宁的伟大,正在于他没有做马克思主义的俘虏,而善于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并从这个实质出发,向前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毛泽东与列宁有着相同的基本品格。毛泽东的极高领悟力还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军事谋略与军事智慧上。毛泽东从来没有进过军事院校,无师自通,用兵如神。他是不背枪的统帅。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的,但他对笔杆子似乎情有独钟。长征途中,贺子珍为他特制了一个备有多层口袋的可以装好多笔墨纸砚的挎包。他开玩笑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四大家族。他的指挥艺术出神入化,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毛泽东的军事智慧也不是由一堆突发奇想的念头构成的,而是有了一整套的理论;他的雄才大略也丝毫不带有侥幸的色彩,而是基于他对敌我双方态势的全面、深刻的分析和洞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十八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三语文  学习计划  笔记本   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