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有所别,游非同趣——古代游记散文比较阅读(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浏览次数: 89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意有所别,游非同趣——古代游记散文比较阅读(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和《峡江寺飞泉亭记》这四篇山水游记,是分别代表了唐宋明清各时期游记散文风格的典范之作,并且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极高的文学造诣。
但是因为作者们所处的朝代不同,各自的经历不同,所以出游原因、心情也不同,当然这四篇古文的风格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亦不相同。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突出一个“豪”字。“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将西山之高突出的尤为大气。然而,根据资料记载我们知道,西山并无此特点。柳宗元故意将其写的高大,一览无余,将豪气和恢弘的气势加于西山,只是为了借景抒情,为了发泄被贬的忿忿之情。《始》文作者柳宗元,被贬至永州后,只好寄情山水,聊以忘忧。其间写成《永州八记》。作者通过《永州八记》开篇之目的《始》文,将自己遭贬谪之后抑郁忧愤的情怀小心翼翼地表露出来。特别是游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为什么呢?因为一旦从这物我两忘的美好境界中回到现实,就得回到自己罪人的身份,再次坠入“惴栗”之中。怀才不遇呀,怎能让人心潮平静。面对自然,面对山水,不禁高诵“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欣赏“西山之怪特”,实是一处曲笔。表面说山怪,实则指自己性格怪异,与众不同。柳宗元的傲世情怀溢于言表。
“悠”字与欧阳修的个性及其《醉翁亭记》恰为适合。同样是被贬,醉翁与柳州的心境却大相径庭。做小官也有好心情,能造福一方,使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自己又与民同乐,这便是太守之乐,醉翁之意。也许是心情合一吧,众人也愿和这位和蔼的老翁共享人间美好的景象。欧阳修被贬后,仍能悠悠自得,这海般的胸襟又岂是当时的皇帝及众奸臣所能及的呢?《醉》文的点睛之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便是为文章写景抒情定下基调。比起柳宗元心情沉重地“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那样步履缓慢、意态散漫,毫无目的,《醉》文中却是有“歌于途”、“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往来而不绝”。欧阳修是游于其中,乐在其中了。
《满州游记》处处洋溢着“新”的气息,春回大地的景象新,作者的心情新,更有文章的技艺新。袁宏道的创作是与前两篇颇为不同的,它只有单纯的创作没有复杂、多变的情感。喜悦,就是喜悦,不夹杂任何其它的东西。《满》文中,作者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于所观各处景物: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就颇有体现。作为“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主张在自己的文章中“独抒灵性”。《满》文中,作者通过对满井水光山色,柳枝麦苗、游人欢欣、鱼鸟之乐地细腻描写,表现了自己早春出游,如脱笼之鸟那种欢快愉悦的心情和感受。为官清闲的袁宏道大有李白的作风,游山玩水,抒发豪情壮志更是到了“恋躯惜命,何用游山”的境界。也正因为这样,让后人的思想有了借鉴,才创作出了更为流传的佳作。读此作品,沏壶好茶在身边,更觉有鬼斧神工之妙,让人之气畅通。
袁枚的《峡江寺飞泉亭记》继承了袁宏道的风格,“清”是最主观的感受。没有浓浓的修饰,没有深奥难懂的文字,寥寥之笔,几句明白晓畅的语句描绘出了“绝妙”的飞泉寺。“天籁人籁,合同而化”,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声音。读它,似乎真有清凉的水珠喷到脸颊,沁人心脾。归隐随园的袁枚继承了明代“公安三袁”的文学思想,通过《峡》,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他的描写中,那声势浩大的瀑布以及瀑旁安逸的飞泉亭耸然眼前,宛若仙境般的世外桃源,有山有水,还有怎样更好的世界呢?作者陶醉其中,以人之逸,待水之劳,让心与大自然得到交汇。实谓“人籁不如地籁,地籁不如天籁”。
四作者游赏之趣各不相同——
《始》文开始讲到与朋友漫无目的地游山玩水,偶然间被“不与培楼为类”的“怪特”西山所吸引。于是“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在最后感叹“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欣赏的是卓尔不群之山。
《醉》文中,作者被“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吸引,被醉翁亭一年四季之变幻美景所陶醉,游于斯,醉于斯,注重的是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满》作者则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对初春景物柳、土、天空、水面、山、风、麦田、鸟、鱼、人进行惟妙惟肖的刻画。
《峡》文作者袁枚把对瀑布、飞泉亭的描写与自己的所感结合起来,最终留连难舍,发出“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的感叹。
他们的嗜酒之趣也不同——
《始》文中作者柳宗元是“倾壶而醉”,“醉而梦”,或“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无论是醉酒,还是入梦,都是将自己的愁绪消融在山水中,求得对世物的遗忘,散漫放任,苦中作乐,可谓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醉》文中有“肥鱼”,有“山肴野蔌”前陈,有清香甘洌的酒和众宾客共饮。沉于宴酣之乐,在于各得其乐。不愧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更可谓“酒不醉人人自醉。”
《峡》文中,作者则是泡一壶清茶,坐于亭,“笑看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
写作技巧和笔法也风格迥异——
《始》文作者柳宗元是“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他提倡学习诸子散文长处,避免文章绮丽、浮躁、媚俗的词句堆砌。所以《始》文语句或长或短,或偶或散,或上下钩连,一唱三叹,有曲折回环之美。特别是长短句搭配,上句末尾与下句开头字词连接,有一气呵成,抑扬顿挫之感。笔触可谓是巧夺天工,穷微入妙。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继承了“古文运动”的理论,提倡文章应“言简而意丰”。代表作《醉》遣词凝炼、流畅婉转、抑扬错落。
《满》文作者袁宏道的文字可谓是“健若没石之羽,秀若出水之花。”此文多用比喻句,颇有新意。
《峡》文作者袁枚主张诗文创作不要抄袭古人。因此《峡》文中不用典故,语言大多通俗易懂。如“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中的“不适”,“久留”如“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即成语“以逸待劳”。
总观这四篇文章,确是各有千秋,四大家的典范之作,让人拍案叫绝。他们文中个性张扬的特色,清丽自然的风格,音节和谐的语言,都是值得我们今天吸取、借鉴的。
意有所别,游非同趣——古代游记散文比较阅读(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和《峡江寺飞泉亭记》这四篇山水游记,是分别代表了唐宋明清各时期游记散文风格的典范之作,并且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极高的文学造诣。
但是因为作者们所处的朝代不同,各自的经历不同,所以出游原因、心情也不同,当然这四篇古文的风格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亦不相同。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突出一个“豪”字。“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将西山之高突出的尤为大气。然而,根据资料记载我们知道,西山并无此特点。柳宗元故意将其写的高大,一览无余,将豪气和恢弘的气势加于西山,只是为了借景抒情,为了发泄被贬的忿忿之情。《始》文作者柳宗元,被贬至永州后,只好寄情山水,聊以忘忧。其间写成《永州八记》。作者通过《永州八记》开篇之目的《始》文,将自己遭贬谪之后抑郁忧愤的情怀小心翼翼地表露出来。特别是游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为什么呢?因为一旦从这物我两忘的美好境界中回到现实,就得回到自己罪人的身份,再次坠入“惴栗”之中。怀才不遇呀,怎能让人心潮平静。面对自然,面对山水,不禁高诵“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欣赏“西山之怪特”,实是一处曲笔。表面说山怪,实则指自己性格怪异,与众不同。柳宗元的傲世情怀溢于言表。
“悠”字与欧阳修的个性及其《醉翁亭记》恰为适合。同样是被贬,醉翁与柳州的心境却大相径庭。做小官也有好心情,能造福一方,使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自己又与民同乐,这便是太守之乐,醉翁之意。也许是心情合一吧,众人也愿和这位和蔼的老翁共享人间美好的景象。欧阳修被贬后,仍能悠悠自得,这海般的胸襟又岂是当时的皇帝及众奸臣所能及的呢?《醉》文的点睛之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便是为文章写景抒情定下基调。比起柳宗元心情沉重地“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那样步履缓慢、意态散漫,毫无目的,《醉》文中却是有“歌于途”、“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往来而不绝”。欧阳修是游于其中,乐在其中了。
《满州游记》处处洋溢着“新”的气息,春回大地的景象新,作者的心情新,更有文章的技艺新。袁宏道的创作是与前两篇颇为不同的,它只有单纯的创作没有复杂、多变的情感。喜悦,就是喜悦,不夹杂任何其它的东西。《满》文中,作者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于所观各处景物: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就颇有体现。作为“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主张在自己的文章中“独抒灵性”。《满》文中,作者通过对满井水光山色,柳枝麦苗、游人欢欣、鱼鸟之乐地细腻描写,表现了自己早春出游,如脱笼之鸟那种欢快愉悦的心情和感受。为官清闲的袁宏道大有李白的作风,游山玩水,抒发豪情壮志更是到了“恋躯惜命,何用游山”的境界。也正因为这样,让后人的思想有了借鉴,才创作出了更为流传的佳作。读此作品,沏壶好茶在身边,更觉有鬼斧神工之妙,让人之气畅通。
袁枚的《峡江寺飞泉亭记》继承了袁宏道的风格,“清”是最主观的感受。没有浓浓的修饰,没有深奥难懂的文字,寥寥之笔,几句明白晓畅的语句描绘出了“绝妙”的飞泉寺。“天籁人籁,合同而化”,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声音。读它,似乎真有清凉的水珠喷到脸颊,沁人心脾。归隐随园的袁枚继承了明代“公安三袁”的文学思想,通过《峡》,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他的描写中,那声势浩大的瀑布以及瀑旁安逸的飞泉亭耸然眼前,宛若仙境般的世外桃源,有山有水,还有怎样更好的世界呢?作者陶醉其中,以人之逸,待水之劳,让心与大自然得到交汇。实谓“人籁不如地籁,地籁不如天籁”。
四作者游赏之趣各不相同——
《始》文开始讲到与朋友漫无目的地游山玩水,偶然间被“不与培楼为类”的“怪特”西山所吸引。于是“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在最后感叹“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欣赏的是卓尔不群之山。
《醉》文中,作者被“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吸引,被醉翁亭一年四季之变幻美景所陶醉,游于斯,醉于斯,注重的是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满》作者则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对初春景物柳、土、天空、水面、山、风、麦田、鸟、鱼、人进行惟妙惟肖的刻画。
《峡》文作者袁枚把对瀑布、飞泉亭的描写与自己的所感结合起来,最终留连难舍,发出“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的感叹。
他们的嗜酒之趣也不同——
《始》文中作者柳宗元是“倾壶而醉”,“醉而梦”,或“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无论是醉酒,还是入梦,都是将自己的愁绪消融在山水中,求得对世物的遗忘,散漫放任,苦中作乐,可谓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醉》文中有“肥鱼”,有“山肴野蔌”前陈,有清香甘洌的酒和众宾客共饮。沉于宴酣之乐,在于各得其乐。不愧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更可谓“酒不醉人人自醉。”
《峡》文中,作者则是泡一壶清茶,坐于亭,“笑看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
写作技巧和笔法也风格迥异——
《始》文作者柳宗元是“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他提倡学习诸子散文长处,避免文章绮丽、浮躁、媚俗的词句堆砌。所以《始》文语句或长或短,或偶或散,或上下钩连,一唱三叹,有曲折回环之美。特别是长短句搭配,上句末尾与下句开头字词连接,有一气呵成,抑扬顿挫之感。笔触可谓是巧夺天工,穷微入妙。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继承了“古文运动”的理论,提倡文章应“言简而意丰”。代表作《醉》遣词凝炼、流畅婉转、抑扬错落。
《满》文作者袁宏道的文字可谓是“健若没石之羽,秀若出水之花。”此文多用比喻句,颇有新意。
《峡》文作者袁枚主张诗文创作不要抄袭古人。因此《峡》文中不用典故,语言大多通俗易懂。如“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中的“不适”,“久留”如“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即成语“以逸待劳”。
总观这四篇文章,确是各有千秋,四大家的典范之作,让人拍案叫绝。他们文中个性张扬的特色,清丽自然的风格,音节和谐的语言,都是值得我们今天吸取、借鉴的。
意有所别,游非同趣——古代游记散文比较阅读(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散文 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栏目导航
语文辅导大全 推荐
- ·语文教学的导课艺术
-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兴趣探究
- ·如何多角度使用论据
- ·语文学法指导七字诀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剧(鲁人版高三
- ·东周列国之秦晋大事年表及君主更替(鲁
- ·最新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人教版
- ·长相思(高三)
- ·高一,你讲语法了吗?(人教版高一必修
- ·落日与英雄之美(苏教版高一必修)
-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粤教版高一必修
-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八年级选修)
- ·以情育人,宽严相济
- ·《孔雀东南飞》“区区”就是“小”吗?
- ·用两个词写篇文章--谈记叙文构思
- ·关于《荷塘月色》中两处比喻解释的质疑
- ·综合实践,让每一个学生自由飞翔(语文
- ·阅读教学中的“三警惕”
- ·“清澈见底而又安然自得的一瞥”——兼
- ·积累、思路与技巧(高三)
- ·诗教的真谛(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 ·文言句式的难点(高三)
- ·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七年级)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读后感(人教版高
- ·中小学生减负对策的研究
- ·《事事关心》也是典型的纵式结构
- ·《威尼斯商人》教学反思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