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指导
浏览次数: 29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指导,
7、三顾茅庐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你一定很喜欢读。《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就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第三十八;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的内容改编而成,刘玄德就是课文中的刘备。
课文以"拜访诸葛亮"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刘备亲自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的事情。
读完这篇课文之后,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鲜明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
第2-4自然段,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通过对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非常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第5自然段,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精彩片断 点评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 (1)把蜿蜒的山冈比作卧龙。暗示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正是一个"等
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 待时机准备腾飞"的世外高人。
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 (2)环境描写,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儒雅、智慧的性格特点,给文章增添
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 了美感。
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 (3)写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 (4)写得具体。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
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 (5)一方面嘱咐童子,另一方面吩咐张飞,刘备想得周到,表达出他对人
刘备,诸葛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 才的虔敬。
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 (6)为了把刘备这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作者真是不惜笔墨
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 ,细致描绘!
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 (7)"悠然"一词把诸葛亮神定气闲、多智多识的儒雅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 ,传神至极。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刘备对他如此敬重。
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
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欣赏】
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把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与虔敬写得惟妙惟肖。这段开头是环境描写,作者惜墨如金,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把诸葛亮居所的景色却写得生动有致,很精彩。接着写刘备来到草堂准备见诸葛先生,用了不少的神情、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求贤若渴、胸怀大志的君主形象。请你多读几遍,细细体会。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留心细处,生动刻画
大家都知道,描写人物,离不开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那怎么才能把人物写具体生动,写得准确传神,留心细处、生动刻画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三顾茅庐》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读完课文之后,脑海中刘备的形象是栩栩如生,宛在眼前。上路前对张飞的呵斥;见面前谨慎的下马、步行;在草堂前耐心的、长时间的站立等候……那一幅幅画面就仿佛出现我们眼前。
具体地,我们以第3自然段为例,请你比较一下下面这段话与课文描写的不同,你觉得哪种好?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就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好长时间,诸葛亮醒了,刘备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
可以看出,这段话里,刘备的神态和一些具体的动作都没写出来,一点也不能让人感受到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那我们在进行人物的描写时,就不能这样粗枝大叶。要留意人物的细微处,这当然离不开你平时的观察。另外,还要学会使用准确的词语、句子把这些细微处描写出来。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这篇课文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你可以把原著这一章节找来读一读,比较课文与原著的异同,体会原著的语言风格以及编者的用意。
2、描写人物时如能从细微处去刻画,会使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请留心观察你身边的人,挑选一个进行一段细节描写。
提示:
她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显得很窘迫。白皙的脸涨得红红的,像喝醉了酒似的。手不知放在哪儿才好,眼皮从几缕漂亮的刘海后面不停地翻上翻下,黑葡萄般晶莹的眼珠闪动着聪慧的光芒,却不敢正视我们。高高的鼻梁下面,一张小巧的嘴巴紧紧地抿着。脚不停地在讲台上挪来挪去,腿似乎在微微颤抖……
附课后练习4提示:
(1)这是一句比喻,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是喻体。
(2)这是一句比喻,把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形势分析之后的感受,比作了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句是喻体。
(3)这是一句比喻,刘备把自己得到诸葛亮,比作鱼儿得到水一样。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是喻体。
附课后练习5提示:
我来到祁连山数十里外的戈壁滩上,只见这儿一片辽阔,视线无阻,黑色的戈壁滩衬托着白色的雪峰,格外分明。此时日光从西方射来,正好使我领略了祁连山的另一侧面。在这柔和的光线下,雪却更加清晰,每一山峰上层层峦岭,道道峡谷,像雕刻出的缕缕冰纹,交相映错,而群山却是雪的峰、冰的剑,森然罗列,浩淼相联。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1、 诸葛亮
(插图: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人,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联吴破曹、占据荆益两州、和好西南各族、逐步统一全国的方略,即所谓《隆中对》,为刘备采纳。蜀汉政权建立后,他任丞相。他治事谨慎,善于用兵。有《诸葛亮集》。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指导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2、 原文选读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节选)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quot;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指导
7、三顾茅庐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你一定很喜欢读。《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就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第三十八;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的内容改编而成,刘玄德就是课文中的刘备。
课文以"拜访诸葛亮"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刘备亲自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的事情。
读完这篇课文之后,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鲜明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
第2-4自然段,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通过对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非常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第5自然段,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精彩片断 点评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 (1)把蜿蜒的山冈比作卧龙。暗示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正是一个"等
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 待时机准备腾飞"的世外高人。
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 (2)环境描写,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儒雅、智慧的性格特点,给文章增添
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 了美感。
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 (3)写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 (4)写得具体。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
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 (5)一方面嘱咐童子,另一方面吩咐张飞,刘备想得周到,表达出他对人
刘备,诸葛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 才的虔敬。
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 (6)为了把刘备这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作者真是不惜笔墨
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 ,细致描绘!
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 (7)"悠然"一词把诸葛亮神定气闲、多智多识的儒雅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 ,传神至极。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刘备对他如此敬重。
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
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欣赏】
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把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与虔敬写得惟妙惟肖。这段开头是环境描写,作者惜墨如金,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把诸葛亮居所的景色却写得生动有致,很精彩。接着写刘备来到草堂准备见诸葛先生,用了不少的神情、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求贤若渴、胸怀大志的君主形象。请你多读几遍,细细体会。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留心细处,生动刻画
大家都知道,描写人物,离不开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那怎么才能把人物写具体生动,写得准确传神,留心细处、生动刻画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三顾茅庐》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读完课文之后,脑海中刘备的形象是栩栩如生,宛在眼前。上路前对张飞的呵斥;见面前谨慎的下马、步行;在草堂前耐心的、长时间的站立等候……那一幅幅画面就仿佛出现我们眼前。
具体地,我们以第3自然段为例,请你比较一下下面这段话与课文描写的不同,你觉得哪种好?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就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好长时间,诸葛亮醒了,刘备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
可以看出,这段话里,刘备的神态和一些具体的动作都没写出来,一点也不能让人感受到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那我们在进行人物的描写时,就不能这样粗枝大叶。要留意人物的细微处,这当然离不开你平时的观察。另外,还要学会使用准确的词语、句子把这些细微处描写出来。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这篇课文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你可以把原著这一章节找来读一读,比较课文与原著的异同,体会原著的语言风格以及编者的用意。
2、描写人物时如能从细微处去刻画,会使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请留心观察你身边的人,挑选一个进行一段细节描写。
提示:
她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显得很窘迫。白皙的脸涨得红红的,像喝醉了酒似的。手不知放在哪儿才好,眼皮从几缕漂亮的刘海后面不停地翻上翻下,黑葡萄般晶莹的眼珠闪动着聪慧的光芒,却不敢正视我们。高高的鼻梁下面,一张小巧的嘴巴紧紧地抿着。脚不停地在讲台上挪来挪去,腿似乎在微微颤抖……
附课后练习4提示:
(1)这是一句比喻,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是喻体。
(2)这是一句比喻,把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形势分析之后的感受,比作了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句是喻体。
(3)这是一句比喻,刘备把自己得到诸葛亮,比作鱼儿得到水一样。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是喻体。
附课后练习5提示:
我来到祁连山数十里外的戈壁滩上,只见这儿一片辽阔,视线无阻,黑色的戈壁滩衬托着白色的雪峰,格外分明。此时日光从西方射来,正好使我领略了祁连山的另一侧面。在这柔和的光线下,雪却更加清晰,每一山峰上层层峦岭,道道峡谷,像雕刻出的缕缕冰纹,交相映错,而群山却是雪的峰、冰的剑,森然罗列,浩淼相联。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1、 诸葛亮
(插图: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人,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联吴破曹、占据荆益两州、和好西南各族、逐步统一全国的方略,即所谓《隆中对》,为刘备采纳。蜀汉政权建立后,他任丞相。他治事谨慎,善于用兵。有《诸葛亮集》。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指导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2、 原文选读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节选)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quot;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指导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一堂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望月怀远》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李贺小传》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棋王》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死水》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永远的海子》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之一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菩萨蛮》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细柳营》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给语言插上音乐的翅膀》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绝版的周庄》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源头活水自在行》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泥哨》教学设计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栏目导航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
- ·小学四年级语文《练习》教学设计之一
- ·小学四年级语文《练习三》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猎人海力布》教学片段
- ·小学四年级语文《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 ·小学四年级语文《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 ·小学四年级语文《猎人海力布》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之一
- ·小学四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之三
- ·小学四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之二
- ·小学四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之五
-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2
-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学设计之六
-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学设计之二
- ·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之四
- ·小学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学设计之一
- ·小学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学设计之三
- ·小学四年级语文《走,我们去植树》教学
- ·小学四年级语文《船过三峡》第一课时教
- ·小学四年级语文《绝句》教学设计之二
- ·小学四年级语文《绝句》教学设计之四
- ·小学四年级语文《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
- ·小学四年级语文《维生素C的故事》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西湖的“绿”》教学设
- ·小学四年级语文《西瓜皮回来了》教学设
- ·小学四年级语文《西门豹》教学设计之一
- ·小学四年级语文《西门豹》教学设计之七
- ·小学四年级语文《西门豹》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