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词七首》教案

《词七首》教案

浏览次数: 673次| 发布日期:06-12 11:37:57 | 高三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词七首》教案,
朝廷所用的激愤。 
9 .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10 .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 " 掉书袋 " 的毛病。你认为如
何? 
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
风光,是 " 京口怀古 " 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
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
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11 .总结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这首词借 " 怀古 " 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碎北伐的冒险行动,表
达自己的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运用典故,十分恰当,是它的一大艺术
特色。 
[ 附录 ] 
(一)重点内容图示。 
1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阔:写景,赞叹山河美 
│ 
(过渡句) 

下阔:写人,怀古发感慨 

《词七首》教案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阔:盛赞历史上多位英雄人物 
│ 
(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下阔:力表自己抗金的态度 
(二)作者介绍。 
苏轼( 036 ~ 1101 )字子瞻,四川眉山人。 1056年(仁宗嘉?元年)与父苏洵、弟苏辙
进京,次年与苏辙同科进士及第,父子三人文名大震,号称 " 三苏 " 。同年,因母丧返
川。 1060年,苏轼再入京,次年,任凤翔府签判。 1065 年(英宗治平二年),还朝,值
史馆,次年,苏为卒,扶丧回川。 1069年(神宗熙宁二年),苏轼又返朝。历任官职,直
至 1072 年,才通判杭州。 1075 年起,历知密州、徐州、湖州。 1079年(神宗元丰二
年),突遭逮捕,审讯,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他经营东坡,务农,号东坡居士。 
苏轼本来一帆风顺,为什么会遇到坎坷呢? 
当时朝廷政局多变。王安石两相两罢,有一些乘时而起的小人,得了权势。在新政首领王安

[1] [2] [3] 下一页  



《词七首》教案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上一页  [1] [2] [3] 


《词七首》教案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三语文教案,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