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评语大全幼儿评语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

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

浏览次数: 843次| 发布日期:05-11 11:37:07 | 幼儿评语
标签:中班幼儿评语,小班幼儿评语,学前班幼儿评语,http://www.350xue.com 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

  三、教育评价科学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教育评价的科学化首先是必要的。教育评价是人类把握教育活动对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可以说,没有教育评价就没有人类教育的发展。虽然教育评价概念正式使用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可是教育评价活动渗透于人类教育活动的始终,与人类教育的历史一样悠长和久远。教育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使教育活动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趋利避害是一切生物的本能,是一切生物得以生存下来的基本的活动机制。人类活动的特点在于它不仅能利用自然,而且能通过改变自然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说:“人类所做和所想的一切都关系到要满足迫切的需要和减轻苦痛”①,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是人类活动的本质。不合规律的活动,人类不可为之;不合目的的活动,人类不愿为之。合规律是为了合目的。教育作为人类进步的一种必要活动,其活动的本质亦然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所以说,人类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发现教育价值、创造教育价值、实现教育价值和享用教育价值,而教育评价就是人类发现教育价值,揭示教育价值的一种基本的教育活动。

  教育评价的科学化也是可能的。在现实中,人与教育的关系具有三种基本类型,即认识与被认识、创造与被创造、利用与被利用。教育是人认识的对象、创造的对象,同时又是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对象。在这三重关系中,认识是
www.350xue.com 创造的前提,创造是认识的目的;而认识与创造都是利用的手段,利用是认识与创造的目的。如前所述,人类教育活动的本质特点就是合规律合目的地创造教育价值,以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人类对于教育的利用是以创造为前提为手段的,人类所利用的教育,实际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和在原有基础上创新了的教育。正因为如此,人对教育的认识就不仅要认识教育本身是什么,教育的规律是什么,而且要掌握教育对人和社会的意义,掌握哪些是对人有利的,人可以利用的,而哪些是对人有害的,人应避免的,哪些是经过改善后可以利用的,以及在现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有价值的教育为人类所利用,等等。人类对教育的认识有两种不同的取向,一是揭示教育的本来面目,二是揭示教育的意义或价值,前者曾是认识论全神贯注的问题,后者是认识论未曾关注,但却应加倍关注的问题。对于前者可称之为认识,对后者可称之为评价。因此在认识活动中,教育评价的定位是:一种以揭示客观教育的价值,观念地建构教育价值世界的认识活动。在人类的教育活动序列中,教育评价的定位是:一种较之认知更接近于教育实践(改善教育)活动的认识活动。教育评价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将认知包含于自身的、更高一级的认识活动。教育评价既基于对教育客观规律本身的认识(事实判断),又基于对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价值关系的认识(价值判断)。教育本身的规律及教育对人和社会的价值,就构成了教育评价活动的两个尺度,其一称之为合规律,其二称之为合目的。人们对合规律(事实判断)的科学化不持怀疑,而对合目的(价值判断)的科学化有疑虑。事实上,当教育满足了人和社会的需要时,教育对人和社会而言是有价值的;当教育部分地满足了人和社会的需要时,教育对人和社会而言具有部分价值;当教育不能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时,教育对人和社会是无价值的;而当教育损害了人和社会的利益时,教育对人和社会具有负价值;当教育尚未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但却具有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可能时,教育对人和社会具有潜在的价值;当教育尚未损害人和社会的利益,但有可能损害时,教育对人和社会具有潜在的负价值。就其表层而言,教育价值是教育满足人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效应。它是一种效果,一种可以感知的存在。当这一效果不是可能的而是现实的时,它是外在的、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可以直接认识的。教育评价是完全可能通过对这一效应的衡量,来把握人和社会与教育之间的内在的、深藏的、不能直接认识的教育价值关系。

  四、教育评价科学化之困惑与解惑

  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人们对教育评价这种价值判断能否科学化问题,感到困惑的疑问有三个:一是教育评价中有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性;二是教育评价中有没有一种公认的、一致的评价标准;三是教育评价中有没有科学的方法解决教育评价的争议?

  对第一个疑问的回答是:教育评价是建立在对教育价值客体事实判断基础之上的,关于教育价值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价值判断,它包含着与事实判断中相同的具有不依赖于判断者的客观性。教育评价确实表达了教育评价主体的主观愿望,但它所表达的并不仅仅是教育评价主体的主观愿望。从根本上讲,教育评价所揭示的是教育价值主体与教育价值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而这种教育价值关系同教育价值客体本身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以已有、现有、将有三种时态而客观地存在着。人们如何验证教育价值客体的客观性,就可以如何验证教育价值关系的客观性。教育评价是关于这一客观实在的教育价值关系的陈述,而不仅是主观愿望的表达。教育评价不可能离开
www.350xue.com 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也不可能离开教育评价主体的主观愿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具有离不开人的需要的性质,如果愿意的话可以称之为主观性。但是,教育评价并不是意谓的、梦想的,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和教育评价主体的主观愿望,不是由人主观随意决定的,它根本上同人的社会存在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评价是有客观性可言的。教育评价的客观性是认识的客观性

对第二个疑问的回答是:教育评价不可能有全人类公认的、完全一致的评价标准,因为这种要求本身就是有悖科学化的。因为,教育评价标准的实质是人和社会对教育的需要,而人和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有道德的、功利的、审美的三种类型,相应的有三种教育评价内容及方式。同时,不同的人和社会以及人和社会在不同的时期对教育的需要是不同的,也要求有不同的教育评价内容和形式。追求人类公认的、完全一致的评价标准是不可能的,果真如此的话,将会使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形式多样、五彩缤纷的教育变成单一的、僵死的教育。这显然是与科学化相悖的。我们不是说教育评价无标准可言,只是说教育评价没有通用的、永恒的、绝对的评价标准。教育评价在一定的时空限度内,是具有相对的、公认的和一致的评价标准的。

  对第三个疑问的回答是:我们有科学的方法解决教育评价的争议,但这种科学的方法仍是历史的、相对的,是在人类科学发展的范围内,而不是超人类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马克思指出:“人类始终只是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①当代科学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创造出了许多进行科学测量和计量的方法和仪器,并且日益渗透到教育科学领域。这在客观上为解决教育评价争议准备了条件。另外,我们可以通过组建教育评价的权威机构,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解决教育评价的争议,促进教育评价的科学化。

  五、教育评价科学化的标志

  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主体性的社会意识活动,它反映的是主体性的或客体主体化的事实。同一般的科学认知特别是自然科学的认知相比较,教育评价的固有特征在于它的内容和形式的主体性或教育主体性。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在本质上是对教育价值主体及其活动的认识和实践的科学化,这种科学化有如下标志。

  一是教育价值和教育评价问题成为教育的科学研究对象。应该承认,对于教育价值和教育评价问题的研究尚待深入。长期以来,特别是在传统认识论的影响下,教育学者认为只要把教育和教育规律认识清楚了,自然也就弄清了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利害得失,教育实践就可以成功。当前,在教育评价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如教育评价的认识论本质,教育评价结论的多元性与确定性等等很少研究。在这些基本问题上,由于缺乏研究而产生的分歧以及不成熟的观点,影响到整个教育价值论和教育评价学体系的自洽性、严密性和完整性。离开了自洽性、严密性和完整性,就谈不上科学化。因此,以这些基本问题为对象开展研究,本身就意味着科学化的开始。

  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学的成果,对教育评价的机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以揭示教育评价的一般规律及其在各种情况下的特殊形态。应该说,现代教育评价已有近70年的历史,但其理论研究还很不成熟,未
www.350xue.com 形成理论体系,且某些概念混乱。如教育评价主体与教育价值主体,教育评价客体与教育价值客体概念区分不清;教育目标、教育评价目标、教育管理目标及其关系没有进行合理界定;定性与定量在教育评价中的表现没有详细探讨,模糊了教育评价的限度,等等。从现在的情况看,我国的教育评价学有涵盖其生态群落中考试学(教育测验)、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论学之嫌。①事实证明,教育评价不是根本不能科学化,而是迄今为止人们对教育评价学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一旦教育评价学的研究成熟之后,必将推动教育评价的科学化进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幼儿评语,中班幼儿评语,小班幼儿评语,学前班幼儿评语,评语大全 - 幼儿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