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地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对高度方法指南
[典型例题]
(1)如下图是某大陆沿海某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按气温垂直变化的一般规律,该地区地势最低点和最高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①1120米②920米③820米④620米
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
(2)若该图是我国某地平均气温等值线图,该图中的温差是由于地势引起的,则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大致是()
A.1000米~1667米B.1333米~2000米C.1333米~1667米D.1667米~2000米
[命题意图]
本题是地理基本地形与“气候”中大气气温垂直递减规律知识的综合命题。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地理基本地形地势的判断,大气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数学域值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数学域值知识求解地理基本地形与“气候”中大气气温垂直递减规律的变性思维及地理基本运算能力。
[解题思路]
地理的基本地形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地五种。而“气候”中大气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是:海拔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在解决此类问题时,①要认真观察题目中的地形;②注意题目中的气温数值及相邻的两条等温线上的气温数值的差是多少。如题(1)中的两条等温线上的气温数差是1℃,题(2)中的两条等温线上的气温数差是2℃;③大气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是:海拔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④由数学域值计算原理知道,在求最值时,是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如题(1)中,就是27℃—22°C=5℃;⑤特别注意的是在求地形地势的最值时,并不是图中显示的数值的大小,而要根据具体题目的要求,结合数学域值计算原理进行适当的假设。如题目(1)中的甲地温度据题意设定为28℃,乙地的最低温度可能是21℃等。
www.350xue.com
[解题过程]
(1)从题图中知道,甲地为山地,乙地为盆地。
则有:甲地的温度为,27℃<甲<28℃;
同理乙地的温度为21℃<乙<22℃;
由数学域值计算原理,设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值为P,则
P=甲—乙
∴(27℃—22℃)<P<(28°C—21℃)
∴5℃<P<7℃
又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有
920米<P<1120米
故:答案是D。
(2)由题图知道,甲为盆地,乙为山地。则
假设甲地为最低点,气温为甲,有
4℃<甲<6℃;
同理,乙地为最高点,气温为乙,有
—6℃<甲<—4℃;
由数学域值计算原理,设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值为P,则
P=甲—乙
∴[4℃—(—4℃)]<P<[6℃—(—6℃)]
∴8℃<P<12℃
∴1333米<P<2000米
故:答案是B。
[理性思考]高考地理应用性问题的热门话题之一,是地理知识计算型和信息迁移型试题设计时有出现。解答这类问题的要害是要深刻理解题意,学会地理文字语言向数学的符号语言的翻译转化,这就需要建立恰当的地理基本计算教学模型,因为这是当前高中地理整体思维的具体体现。当然,地理高考应用性问题适当关注当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紧扣时代的主旋律,凸显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色,是历年高考地理命题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求地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对高度方法指南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学 -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栏目导航
- ·高中自然地理--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 ·高中地理图像的学习程序一:辨图辨则明
- ·高三阶段怎样提高学习效率
- ·高中地理常见题型答题模型
- ·四招“心理操”提高考试成功率
- ·巧用口诀记规律 快速解决地理题
- ·高考地理复习:地理助记途径探讨
- ·地理计算题中“两个日期”题的解题技巧
- ·高三第三次考试后的反思与总结
- ·高中地理:使用学科语言 确定答案要点
- ·高中地理高考答题思路和模式
- ·高三学习计划无法按时完成怎么办?
- ·高中地理学习 用“矩阵”法计算地方时
- ·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归纳
- ·高中地理三角坐标图的简易判读方法
- ·地方时、时区、区时计算方法
-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的巧妙方法示例
- ·高考地理计算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 ·高考地理计算题的解析及备考对策
- ·高考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指导
- ·高考地理日期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 ·高考地理学习:经纬网与时区计算
- ·高中地理地方时和区时的解题技巧
-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信息获取与审题能力
- ·高考地理时间计算复习策略
- ·高中地理学习 关于地方时的计算
- ·高考地理学习 经纬网与时区计算
- ·高考地理经纬网图应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