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地理教学高中地理学习方法高中地理区时计算的巧妙方法示例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的巧妙方法示例

浏览次数: 87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32 |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标签:学习地理的方法,http://www.350xue.com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的巧妙方法示例,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的巧妙方法示例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时区和区时是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和应用。因而,如何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里快速、准确的掌握不同时区的区时计算,成为该节的重点和难点之处。本人根据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对该节内容的理解程度认为,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一般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地点要比西边的地点的时刻早。
  2.地球作为一个近似的球体(360度)每24小时自转一周。即1小时转过经度15度,那么每隔15度就划1个时区。国际上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度到东经7.5度,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
  3.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个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4.分清一天24小时的时间表示方法:
  凌晨、上午用0:00~12:00点表示,
  下午、晚上用13:00~24:00点表示。
  5.区时计算用东”加”西”减”法。
  当学生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后,不同时区的区时计算就可以参照以下方法进行:
  
  (一)知道“西”求“东”,用西的时间“加”上东和西相隔的时区即可,但有两种情况:
  1.如果两数之和在0:00~24:00之间,那么该数即为所求地的时间,并且日期不变。
  例如:
  已知:A:东四区为3月24日,下午15:00点;
  求:B:东九区的区时。(3月24日晚上20: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5个时区,即两地相差5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东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5:00)“+”相隔时区(5),即15:00+5=20:00点。由于两数相加之和(20:00)在(0:00~24:00)间,故B地的日期不变,同样为3月24日。
  2.如果两数之和大于24:00,那么所求地的日期首先增加一天,时间为:两数之和减去24的差。例如:
  已知:A:西九区为3月24日,上午9:00点;
  求:B:东八区的区时。(3月25日凌晨2: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17个时区,即两地相差17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东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9:00)“+”相隔时区(17),即9:00+17=26:00点。由于两数相加之和(26:00)大于(24:00),故B地的日期首先增加一天,即为3月25日;时间为:26:00-24:00=2:00,即凌晨2:00。
  (二)知道“东”求“西”,用东的时间“减”去东和西相隔的时区即可,同样有两种情况:
  1.如果两数之差在0:00~24:00之间,那么该数即为所求地的时间,并且日期不变。
  例如:
  已知:A:东三区为3月5日,晚上19:00点;
  求:B:西四区的区时。(3月5日上午12: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7个时区,即两地相差7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西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9:00)“-”相隔时区(5),即19:00-7=12:00点。由于两数之差(12:00)在(0:00~24:00)间,故B地的日期不变,同样为3月5日。
  3.如果两数之差为一个负数,那么所求地的日期首先减少一天,时间应为:两数之差加24的和。
  例如:
  已知:A:东八区为3月5日,下午13:00点;
  求:B:西十区的区时。(3月4日晚上19: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18个时区,即两地相差18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西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3:00)“-”相邻时区(18),即13:00-18=-5:00点,由于两数之差(-5:00)为一个负数,故B地的日期首先减少一天,即为3月4日;时间为:-5:00+24:00=19:00,即晚上19:00。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所求区时稍有难度的是:两数之和大于24:00和两数之差为一个负数的情况,但在教学中只要举例让学生多练习,学生便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应用。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的巧妙方法示例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学 -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