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富有“数学味”的课堂
浏览次数: 44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06 | 小学课堂艺术
标签:小学数学课堂实录大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http://www.350xue.com
打造富有“数学味”的课堂,
打造富有“数学味”的课堂
摘要:“数学味”是数学课堂本质特点的体现,也是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具有“数学味”的数学课堂需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本质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充分展开探索过程,充分尊重并鼓励每个学生的思考,还要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数学味”课堂本质探索思想方法
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怎样的数学课堂才富有“数学味”。我想,充满“数学味”的课堂应该是既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又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富有“数学味”的课堂也是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探索过程、思考过程和反思过程的课堂。
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安排了两道典型例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假设、替换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积累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对如何打造富有“数学味”的课堂这一问题有了一些感悟。
一、数学味,来自对数学本质问题的深入探究
【教学片段1】
出示例2。
师: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运用替换吗?为什么?
生1: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可以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因为如果要替换的话,需要知道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知道两个量相差多少。这个问题只知道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没有进行比较,所以我觉得不能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
师:哦,这是顾*的想法。不过,从他的思考中我们可以听出来,如果运用替换解决问题的话,需要根据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展开替换。
生1: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大船每只坐5人,小船每只坐3人,那就是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坐2人,可以把大船替换成小船,或者把小船替换成大船的。
生2:我也觉得可以用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问题告诉我们大船、小船一共有10只,一共坐了42个人,如果运用替换的策略让这些人全部坐一种船的话,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
生3:不可以替换。如果把大船都替换成小船,那坐船的总人数就变了。
生4:可以替换。昨天我们研究的有些问题,在替换过程中,总量是可以变化的。
师:现在,大家都认为如果可以把两种船转化成一种船,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根据大船每只比小船每只多坐2人,大家也觉得可以展开替换。那么,怎样展开替换,替换后怎样找出大船和小船的只数呢?我相信,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展开思考,你们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要想让替换真正成为学生解决问题时能主动运用的一种策略,就应该让学生感受替换的本质。着眼于这样的思考,我想,学生经过了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替换策略意识,把握了一些“替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运用替换的策略,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聚焦于对替换本质的思考。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学生把握了替换的两个本质问题:一是替换的必要性,要把两种船转化成一种船;二是替换的可能性,根据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坐2人,即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展开替换。有了这样的认识,再引导学生着力于探索如何展开替换,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数学味,来自对学生探索过程的充分展开
www.350xue.com 【教学片段2】
师:请大家动脑、动笔研究一下。需要的话,可以和组内同学讨论讨论。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10只船全部看成大船,那么这些船一共可以坐50人,比实际的42人多坐了8人。下面我就想不下去了。
师:把所有的船看成大船,也就是把其中的一部分小船替换成大船了。那我们是把几只小船换成大船才会多出这8人的呢?
生2:我是画图来想的。我画了10只大船,每只船坐5人,一共坐了50人,比实际的42人多坐了8人。我就从50人中划掉8人,一只船划掉2人,一共划了4只船。所以,小船有4只,大船有6只。 师:关于他的思考过程,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3:为什么一只船划去2人?
生4:因为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坐2人,从一只大船上划去2人,还剩下3人,这只大船就变成小船了。
师:是啊,用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会把小船换成大船,还要会根据多出的8人和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2人,再把大船换回成小船。在替换过程比较复杂时,借助画图能让替换变得直观、清楚。
师:一起回顾刚才我们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画图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史宁中教授曾经说过:“过程的教育不是指在授课时要讲解、或者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甚至不是指知识的呈现方式。而是,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类似问题,不仅要能换过去,而且更要能换回来。这个问题替换的难点是根据换成大船后多出的8人和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出的2人,把大船换回成小船。图画,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替换后多出的8人所表示的含义,从而推理得到,当把其中4只大船换回成小船时,坐船的总人数就正好是42人。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可以使他们在遭遇到困难时,主动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困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思考的沟通和启发。数学课堂中,只有让学生经历探究、思考、推理、质疑、反思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数学味,来自对每个学生思考的充分尊重
【教学片段3】
(在以往的课堂中,施*每次都愿意举手发言,但基本上稍有思考性的问题,他的回答都是错的。在计算解决问题之后,他又有话要说。)
生:老师,我想用列举法解决。
大船:1 2 3 4 5 6 7…11
小船:1 2 3 4 5 6 7…11
人数:8 16 24 32 40 48 56…88
www.350xue.com 师: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想方设法解决新问题,是多好的数学学习品质啊。不过,根据题目意思,在他一一列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能指出问题所在吗?
生:他每次列举时,大船和小船只数的总和不是10只。
师:能调整一下吗?
生(施*):大船:10 9 8 7 6
小船:0 1 2 3 4
人数:50 48 46 44 42
通过列举,很容易看出,大船有6只,小船有4只。
师:感谢施*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思维的窗,让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又一种方法。
列举法是解决类似问题的比较原始但相对直观的方法。替换其实就隐含在列举和调整的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反思列举调整的过程,发现调整的规律,那学生对替换的理解会更深刻。而恰恰就是学生一个美丽的错误,成就了这堂课的完整。由此让我感叹,课堂中,我们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思考,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考的机会。无论学生的思考是对是错,我们都可以从中提取有价值的部分,这样既尊重和保护了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又能促进教学的针对性和深刻性。因此,只有尊重了学生思考的课堂才可能是真正富有数学味的课堂。
四、数学味,来自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提升
【教学片段4】
师:回顾同学们列举的过程,我发现最初列举时,大家计算总人数速度很慢,后来计算总人数越来越快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我们发现规律了,总人数每次少2。
师:2这个数很有意思啊,刚才计算过程中同学们也用到过,这里怎么会每次少2人的呢?
生:我们调整时,每次把一只大船换成一只小船,就要少坐2个人,所以总人数就少2人了。
师:是啊,观察一下,我们从10只大船调整到6只大船,经历了几次调整?对比一一列举和画图、计算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从50人调整到42人,要经过4次调整。
生2:我发现把一只大船换成一只小船,就会减少2人,换4次就减少8人。
生3:我发现8÷2=4就表示把大船换成小船要换4次,人数就正好是42人。这个4就表示小船的只数。
生4:我发现不管是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用画图、计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都要先假设,再替换。
郑毓信教授曾经说过,现代数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归纳思维的培养,以此发展人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探索答案,而不一定是通过讲道理分析出答案。通过“道理”直接给出方程固然是好的,但是通过有规律的计算寻求这个规律是得到一般结果的有效手段,特别是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道理”,这就是归纳推理的手法。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不能仅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而应着眼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归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对比、反思等思考问题的方式都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发现和归纳。引导学生关注一一列举过程中总人数的变化规律,探寻产生这个规律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从一一列举中归纳替换的思维原型,借助一一列举的过程更好地理解替换过程;引导学生对比和反思一一列举、画图、计算等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可以更好地沟通画图、列举、计算的方法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内在联系,从而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掌握替换策略的思考方式。
打造富有“数学味”的课堂
打造富有“数学味”的课堂
摘要:“数学味”是数学课堂本质特点的体现,也是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具有“数学味”的数学课堂需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本质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充分展开探索过程,充分尊重并鼓励每个学生的思考,还要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数学味”课堂本质探索思想方法
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怎样的数学课堂才富有“数学味”。我想,充满“数学味”的课堂应该是既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又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富有“数学味”的课堂也是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探索过程、思考过程和反思过程的课堂。
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安排了两道典型例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假设、替换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积累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对如何打造富有“数学味”的课堂这一问题有了一些感悟。
一、数学味,来自对数学本质问题的深入探究
【教学片段1】
出示例2。
师: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运用替换吗?为什么?
生1: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可以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因为如果要替换的话,需要知道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知道两个量相差多少。这个问题只知道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没有进行比较,所以我觉得不能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
师:哦,这是顾*的想法。不过,从他的思考中我们可以听出来,如果运用替换解决问题的话,需要根据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展开替换。
生1: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大船每只坐5人,小船每只坐3人,那就是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坐2人,可以把大船替换成小船,或者把小船替换成大船的。
生2:我也觉得可以用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问题告诉我们大船、小船一共有10只,一共坐了42个人,如果运用替换的策略让这些人全部坐一种船的话,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
生3:不可以替换。如果把大船都替换成小船,那坐船的总人数就变了。
生4:可以替换。昨天我们研究的有些问题,在替换过程中,总量是可以变化的。
师:现在,大家都认为如果可以把两种船转化成一种船,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根据大船每只比小船每只多坐2人,大家也觉得可以展开替换。那么,怎样展开替换,替换后怎样找出大船和小船的只数呢?我相信,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展开思考,你们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要想让替换真正成为学生解决问题时能主动运用的一种策略,就应该让学生感受替换的本质。着眼于这样的思考,我想,学生经过了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替换策略意识,把握了一些“替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运用替换的策略,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聚焦于对替换本质的思考。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学生把握了替换的两个本质问题:一是替换的必要性,要把两种船转化成一种船;二是替换的可能性,根据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坐2人,即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展开替换。有了这样的认识,再引导学生着力于探索如何展开替换,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数学味,来自对学生探索过程的充分展开
www.350xue.com 【教学片段2】
师:请大家动脑、动笔研究一下。需要的话,可以和组内同学讨论讨论。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10只船全部看成大船,那么这些船一共可以坐50人,比实际的42人多坐了8人。下面我就想不下去了。
师:把所有的船看成大船,也就是把其中的一部分小船替换成大船了。那我们是把几只小船换成大船才会多出这8人的呢?
生2:我是画图来想的。我画了10只大船,每只船坐5人,一共坐了50人,比实际的42人多坐了8人。我就从50人中划掉8人,一只船划掉2人,一共划了4只船。所以,小船有4只,大船有6只。 师:关于他的思考过程,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3:为什么一只船划去2人?
生4:因为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坐2人,从一只大船上划去2人,还剩下3人,这只大船就变成小船了。
师:是啊,用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会把小船换成大船,还要会根据多出的8人和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2人,再把大船换回成小船。在替换过程比较复杂时,借助画图能让替换变得直观、清楚。
师:一起回顾刚才我们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画图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史宁中教授曾经说过:“过程的教育不是指在授课时要讲解、或者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甚至不是指知识的呈现方式。而是,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类似问题,不仅要能换过去,而且更要能换回来。这个问题替换的难点是根据换成大船后多出的8人和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出的2人,把大船换回成小船。图画,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替换后多出的8人所表示的含义,从而推理得到,当把其中4只大船换回成小船时,坐船的总人数就正好是42人。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可以使他们在遭遇到困难时,主动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困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思考的沟通和启发。数学课堂中,只有让学生经历探究、思考、推理、质疑、反思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数学味,来自对每个学生思考的充分尊重
【教学片段3】
(在以往的课堂中,施*每次都愿意举手发言,但基本上稍有思考性的问题,他的回答都是错的。在计算解决问题之后,他又有话要说。)
生:老师,我想用列举法解决。
大船:1 2 3 4 5 6 7…11
小船:1 2 3 4 5 6 7…11
人数:8 16 24 32 40 48 56…88
www.350xue.com 师: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想方设法解决新问题,是多好的数学学习品质啊。不过,根据题目意思,在他一一列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能指出问题所在吗?
生:他每次列举时,大船和小船只数的总和不是10只。
师:能调整一下吗?
生(施*):大船:10 9 8 7 6
小船:0 1 2 3 4
人数:50 48 46 44 42
通过列举,很容易看出,大船有6只,小船有4只。
师:感谢施*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思维的窗,让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又一种方法。
列举法是解决类似问题的比较原始但相对直观的方法。替换其实就隐含在列举和调整的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反思列举调整的过程,发现调整的规律,那学生对替换的理解会更深刻。而恰恰就是学生一个美丽的错误,成就了这堂课的完整。由此让我感叹,课堂中,我们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思考,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考的机会。无论学生的思考是对是错,我们都可以从中提取有价值的部分,这样既尊重和保护了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又能促进教学的针对性和深刻性。因此,只有尊重了学生思考的课堂才可能是真正富有数学味的课堂。
四、数学味,来自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提升
【教学片段4】
师:回顾同学们列举的过程,我发现最初列举时,大家计算总人数速度很慢,后来计算总人数越来越快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我们发现规律了,总人数每次少2。
师:2这个数很有意思啊,刚才计算过程中同学们也用到过,这里怎么会每次少2人的呢?
生:我们调整时,每次把一只大船换成一只小船,就要少坐2个人,所以总人数就少2人了。
师:是啊,观察一下,我们从10只大船调整到6只大船,经历了几次调整?对比一一列举和画图、计算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从50人调整到42人,要经过4次调整。
生2:我发现把一只大船换成一只小船,就会减少2人,换4次就减少8人。
生3:我发现8÷2=4就表示把大船换成小船要换4次,人数就正好是42人。这个4就表示小船的只数。
生4:我发现不管是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用画图、计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都要先假设,再替换。
郑毓信教授曾经说过,现代数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归纳思维的培养,以此发展人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探索答案,而不一定是通过讲道理分析出答案。通过“道理”直接给出方程固然是好的,但是通过有规律的计算寻求这个规律是得到一般结果的有效手段,特别是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道理”,这就是归纳推理的手法。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不能仅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而应着眼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归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对比、反思等思考问题的方式都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发现和归纳。引导学生关注一一列举过程中总人数的变化规律,探寻产生这个规律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从一一列举中归纳替换的思维原型,借助一一列举的过程更好地理解替换过程;引导学生对比和反思一一列举、画图、计算等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可以更好地沟通画图、列举、计算的方法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内在联系,从而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掌握替换策略的思考方式。
打造富有“数学味”的课堂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栏目导航
小学课堂艺术 推荐
- ·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
- ·教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及其运用
- ·名师课堂艺术的经典细节
- ·让趣味和探究走进数学课堂
- ·课堂听课中常见的坏习惯
- ·小学数学课堂听课方法
-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 ·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 ·怎样才能较轻松的学好数学呢?
- ·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 ·小学数学课堂艺术 有目的地选择最佳的
-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情感因素
-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3个特点
- ·课堂学习艺术 良好的学习习惯
- ·感知规律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 ·如何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
- ·教你用方程解含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 ·小学生的坏习惯有哪些?
- ·小学生学习好习惯的培养
- ·提高学习效率的七个技巧
- ·引发学习兴趣的三种方法
- ·课堂艺术 加法原理
- ·打造富有“数学味”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