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蕴隽永耐品味——品味《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语言
浏览次数: 59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九年级下同步辅导
标签:九年级下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http://www.350xue.com
意蕴隽永耐品味——品味《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语言,
语文老师在讲授散文、诗歌、小说时,往往精雕细刻,力求把散文的韵味、诗歌的意象、小说的人物讲深讲透。总想把文章的语言细细品味,把文章的内容充分赏析,让学生领略名
家名篇的精妙所在。而在讲授文言文时,却往往只是为了考试的需要,点出文章重点的字、词和句式,疏通大意就算完事了,即让学生过了字词关、翻译关,文言文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忽略了对文言文语言的品味,忽略了对文言文内容的欣赏。学生学习文言文变成了机械记忆而不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因而觉得文言文枯燥无味,学文言文没意思。本人觉得文言文只要老师引导学生对语言充分地感知、感悟,文言文跟经典诗歌、散文一样精彩。下面就《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品味含义丰富的句子 对于看似平常但含义丰富的句子,要作深入的理解和辨析,要细心体会它们所具有的表现力。
例(1):品味邹忌的三问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第一问的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轶丽,朝服衣冠,窥镜。”
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 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问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 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 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
第三问的背景是:“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 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
小结: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 “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
例(2):品味妻、妾、客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得自然非常肯定。
妾,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所以就用反问的语句,表达更加肯定的语气。
客,他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 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
上边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 态也就有差别。(言为心声)
通过细细品味这些语言,邹忌这个人物的形象更鲜明,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文章精彩的对话特点。
二、品味邹忌进谏的技巧
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语句值得品味外,邹忌进谏的话语同样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的。本文选自《战国策》,课文记载了邹忌向齐威王献策的故事,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推断来看,齐国的政治也比较腐败。“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的热闹场面正说明腐败的积弊“甚”矣,大概也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的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却能叫齐威王欣然从谏如流。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应该注意的是,作者目的是强调游说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实,但邹忌进谏的艺术却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以上进谏技巧的品味、学习,使学生明确知道,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赏析这些说辞,以借鉴于今日,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品味本文的“画意”
文章有起因、有过程、有效果,有评论,而且人物的口吻生动逼真,很富有戏剧性。可以根据文意,给课文配上七幅简笔画(①问妻问妾 ②与客坐谈 ③和徐公比美 ④暮寝而思之 ⑤邹忌进谏 ⑥门庭若市 ⑦战胜于朝庭)。
意蕴隽永耐品味——品味《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语言
语文老师在讲授散文、诗歌、小说时,往往精雕细刻,力求把散文的韵味、诗歌的意象、小说的人物讲深讲透。总想把文章的语言细细品味,把文章的内容充分赏析,让学生领略名
家名篇的精妙所在。而在讲授文言文时,却往往只是为了考试的需要,点出文章重点的字、词和句式,疏通大意就算完事了,即让学生过了字词关、翻译关,文言文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忽略了对文言文语言的品味,忽略了对文言文内容的欣赏。学生学习文言文变成了机械记忆而不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因而觉得文言文枯燥无味,学文言文没意思。本人觉得文言文只要老师引导学生对语言充分地感知、感悟,文言文跟经典诗歌、散文一样精彩。下面就《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品味含义丰富的句子 对于看似平常但含义丰富的句子,要作深入的理解和辨析,要细心体会它们所具有的表现力。
例(1):品味邹忌的三问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第一问的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轶丽,朝服衣冠,窥镜。”
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 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问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 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 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
第三问的背景是:“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 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
小结: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 “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
例(2):品味妻、妾、客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得自然非常肯定。
妾,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所以就用反问的语句,表达更加肯定的语气。
客,他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 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
上边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 态也就有差别。(言为心声)
通过细细品味这些语言,邹忌这个人物的形象更鲜明,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文章精彩的对话特点。
二、品味邹忌进谏的技巧
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语句值得品味外,邹忌进谏的话语同样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的。本文选自《战国策》,课文记载了邹忌向齐威王献策的故事,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推断来看,齐国的政治也比较腐败。“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的热闹场面正说明腐败的积弊“甚”矣,大概也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的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却能叫齐威王欣然从谏如流。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应该注意的是,作者目的是强调游说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实,但邹忌进谏的艺术却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以上进谏技巧的品味、学习,使学生明确知道,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赏析这些说辞,以借鉴于今日,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品味本文的“画意”
文章有起因、有过程、有效果,有评论,而且人物的口吻生动逼真,很富有戏剧性。可以根据文意,给课文配上七幅简笔画(①问妻问妾 ②与客坐谈 ③和徐公比美 ④暮寝而思之 ⑤邹忌进谏 ⑥门庭若市 ⑦战胜于朝庭)。
意蕴隽永耐品味——品味《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语言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九年级下同步辅导,九年级下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九年级下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九年级下同步辅导 推荐
- ·九年级(上)第二单元备课指导(二)
- ·九年级下教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娇儿”的妙用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鉴赏
- ·初中语文毕业试卷(无答案)
- ·中考试题(无答案)
- ·教参: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 ·九年级下教参:我用残损的手掌
- ·九年级下教参:《诗经》两首——关雎、
- ·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九年级下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
- ·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九年级下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
- ·九年级下教参:邹忌讽齐王纳谏
- ·教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 ·九年级下教参:曹刿论战
- ·教参: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 ·令人遐想,美不胜收——我读《秦风·蒹
- ·《关雎》赏析
- ·读《关雎》----比兴、叙事、梦幻中
- ·为什么说《关雎》是一首出色的恋歌?
- ·论《愚公移山》和再论《愚公移山》
- ·教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 ·九年级下教参:威尼斯商人(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