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移情转,融情入景——试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浏览次数: 87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景移情转,融情入景——试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朱自清,这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以其朴素、平常、深沉和饱蘸真情的独特风格,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坛的地位。“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最为光辉绚丽的篇章,应属他的抒情小品。作家的名字已经跟他的抒情名篇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蔡清富《〈朱自清散文选集〉序言》)《荷塘月色》正是这样的美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饱蘸着感情浆液的彩笔,情景交融地抒写了他特定时期的心情。”(同上)景移情转,融情入景,达到了情与景完美的统一,织就了朱自清散文中的一精粹。
作者一开头就这样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正是本文的文眼,主旨所在,整个文章中都渗透着这种情绪。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继“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又发动了“四·一五”广州大屠杀。朱自清曾这样评论道:“近来广州的事变,杀了那么些人,烧了那么些房屋,也许是在恐怖的开始吧!”“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罢了”,“那里走”这个问题,“只要有些余暇,它就来盘据心头,挥也挥不去”。(《那里走》)作者对反动派的暴行极其愤慨,但又对革命抱怀疑态度,看不清革命的前途,表现出极度的彷徨和烦闷。接着作者说夜已深了,孩子们都玩完回家了,“我”自然想起那清雅幽静的荷塘来,“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于是披衣出门,沿着“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走向荷塘。更深月淡,杨柳蓊郁,这可人的景色怎不令人忘乎身外呢?世界是那样的令人窒息,何不在这美景中赢得片刻的逍遥?正如作者所说,“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如果说以上是“我”刚刚进入景色,那么下面所描绘的“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则是作者完全把自己融入了了这“荷香月色”之中,完全“超出了平常的自己”,陶醉在这“荷塘月色”中了。对“月下荷塘”作者写到了田田的叶子、零星的白花、塘上的微风、缕缕的清香和叶下脉脉的流水,行文如流水,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如轻风送来清香一样清新舒畅,又像密密的碧叶一样醇酽醉人。对“塘上月色”,作者写到如流水的月光、薄薄的轻雾、淡云中满月、参差斑驳的树影,用轻柔的笔触,皴画出一个朦胧的仙景,“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对于本两段精巧的结构和多姿的笔法等这里不作探讨。)
醉人的美景完全是作者超脱中淡淡的喜悦,然而景转位移,这片刻的逍遥也应付被打破。以下作者的笔锋略一侧转,景与绪便开始了偏移。全面地观察荷塘的全貌,难舍塘中塘上的梦景,却也感到了身居景外;塘外的“远山”和“路灯”虽悄然无言,却引出那淡淡的愁绪上心头,“蝉声”与“蛙声”也就难引起人丝毫的兴致,只感到缠人的烦闹又伏上身来。
于是“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的情景是详和舒心、热闹有趣的;刚刚领略了超脱的喜悦,怕敢触到那被现实折磨够了的心弦,不能不“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对于“惦着江南”,作者在写此文后两个月曾说过这样的话:“在北京住了两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过去。要说福气,这也是福气了。因为平平常常,正象‘胡涂’一样‘难得’,特别是‘这年头’。但不知怎的,总不时想着在那儿过了五六年转徙生活的南方。转徙无常,诚然算不得好日子;仅是一要说到人生味,怕倒比平平常常时候容易深切地感着。”表明在白色恐怖的年头,作者深感到世态的炎凉,因而特别向往过去在江南生活的“人生味”。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以此作结,似是自然平常,实是冷水浇下的一激凌,使“我”完全从那种超脱中惊回到现实中来,不满现实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绪又袭上心头。
《荷塘月色》就是这样以感情作文章主题思想的根基,又作其内在联系的纽带,构结了一幅淡雅恬静的“荷塘月色”图,融进了他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抒写了他微妙难达的心绪,塑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作者邮箱: lcphh@163.com
景移情转,融情入景——试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朱自清,这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以其朴素、平常、深沉和饱蘸真情的独特风格,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坛的地位。“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最为光辉绚丽的篇章,应属他的抒情小品。作家的名字已经跟他的抒情名篇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蔡清富《〈朱自清散文选集〉序言》)《荷塘月色》正是这样的美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饱蘸着感情浆液的彩笔,情景交融地抒写了他特定时期的心情。”(同上)景移情转,融情入景,达到了情与景完美的统一,织就了朱自清散文中的一精粹。
作者一开头就这样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正是本文的文眼,主旨所在,整个文章中都渗透着这种情绪。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继“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又发动了“四·一五”广州大屠杀。朱自清曾这样评论道:“近来广州的事变,杀了那么些人,烧了那么些房屋,也许是在恐怖的开始吧!”“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罢了”,“那里走”这个问题,“只要有些余暇,它就来盘据心头,挥也挥不去”。(《那里走》)作者对反动派的暴行极其愤慨,但又对革命抱怀疑态度,看不清革命的前途,表现出极度的彷徨和烦闷。接着作者说夜已深了,孩子们都玩完回家了,“我”自然想起那清雅幽静的荷塘来,“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于是披衣出门,沿着“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走向荷塘。更深月淡,杨柳蓊郁,这可人的景色怎不令人忘乎身外呢?世界是那样的令人窒息,何不在这美景中赢得片刻的逍遥?正如作者所说,“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如果说以上是“我”刚刚进入景色,那么下面所描绘的“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则是作者完全把自己融入了了这“荷香月色”之中,完全“超出了平常的自己”,陶醉在这“荷塘月色”中了。对“月下荷塘”作者写到了田田的叶子、零星的白花、塘上的微风、缕缕的清香和叶下脉脉的流水,行文如流水,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如轻风送来清香一样清新舒畅,又像密密的碧叶一样醇酽醉人。对“塘上月色”,作者写到如流水的月光、薄薄的轻雾、淡云中满月、参差斑驳的树影,用轻柔的笔触,皴画出一个朦胧的仙景,“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对于本两段精巧的结构和多姿的笔法等这里不作探讨。)
醉人的美景完全是作者超脱中淡淡的喜悦,然而景转位移,这片刻的逍遥也应付被打破。以下作者的笔锋略一侧转,景与绪便开始了偏移。全面地观察荷塘的全貌,难舍塘中塘上的梦景,却也感到了身居景外;塘外的“远山”和“路灯”虽悄然无言,却引出那淡淡的愁绪上心头,“蝉声”与“蛙声”也就难引起人丝毫的兴致,只感到缠人的烦闹又伏上身来。
于是“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的情景是详和舒心、热闹有趣的;刚刚领略了超脱的喜悦,怕敢触到那被现实折磨够了的心弦,不能不“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对于“惦着江南”,作者在写此文后两个月曾说过这样的话:“在北京住了两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过去。要说福气,这也是福气了。因为平平常常,正象‘胡涂’一样‘难得’,特别是‘这年头’。但不知怎的,总不时想着在那儿过了五六年转徙生活的南方。转徙无常,诚然算不得好日子;仅是一要说到人生味,怕倒比平平常常时候容易深切地感着。”表明在白色恐怖的年头,作者深感到世态的炎凉,因而特别向往过去在江南生活的“人生味”。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以此作结,似是自然平常,实是冷水浇下的一激凌,使“我”完全从那种超脱中惊回到现实中来,不满现实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绪又袭上心头。
《荷塘月色》就是这样以感情作文章主题思想的根基,又作其内在联系的纽带,构结了一幅淡雅恬静的“荷塘月色”图,融进了他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抒写了他微妙难达的心绪,塑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作者邮箱: lcphh@163.com
景移情转,融情入景——试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朱自清 荷塘月色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一同步辅导 推荐
- ·《闻一多名作欣赏》·谢罪以后
- ·徐志摩<爱眉小札>:爱的全体验
- ·快速筛选文章信息
- ·徐志摩名作欣赏《泰戈尔》
- ·读《伊索寓言》——启发学生认识生活真
-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参考
- ·试论《呐喊》、《彷徨》的艺术风格
- ·《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
- ·由对《荷塘月色》的问题整合谈高中语文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初唐四杰研
- ·悼志摩(林徽因)|再别康桥|徐志摩
- ·《鸿门宴》通假字(全)
- ·《闻一多名作欣赏》·纳履歌
- ·神话诗人——海子
- ·论语做人格言
- ·情和理(庄子)
- ·侧看庄子:古老阅读的现代体验
-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答路透社记者问
- ·毛泽东诗词选
- ·读《毛泽东诗词集》杂想之六
- ·毛泽东的诗|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感怀《大堰河——我的保姆》
- ·花未眠板书设计
- ·高一(上)语文期中试题
- ·里尔克传——第三章 萨洛美和俄国
- ·论语别裁
- ·微子篇第十八(论语)
- ·《我有一个梦想》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