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幽寂的光芒(花未眠|川端康成)

幽寂的光芒(花未眠|川端康成)

浏览次数: 583次| 发布日期:08-23 03:41:13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幽寂的光芒(花未眠|川端康成),

  1918年 10月,川端康成去伊豆旅行,与一伙江湖艺人结伴。其中有一位十四岁的小舞女,川端对她产生了一种美好的情愫。这一年川端十九岁。八年以后,二十七岁的川端写出了《伊豆的舞女》,令他一举成名的作品。而在前一年,他的散文《温泉通信》,据研究川端的专家分析,也同他邂逅的那个小舞女有关。然而。在这篇散文,川端对此事却只字未提,只是将笔触伸向沐浴在阳光之下的竹林,想像“竹林用寂寞、体贴、纤细的感情眷恋着阳光”。阳光透过竹叶所呈现的浅黄透明的色彩,既招人喜爱,又令川瑞感到寂寞。而他的心情,“完

  全变成竹林的心情了。”

    日本文学有一种传统手法,即“季节感”。以景托情,创造一种特殊的氛围,从而表现人物情绪。比如这篇散文,关于竹林,以及开端“疑是白羽虫漫天飞舞,却原来是绵绵春雨”;“本以为在下雨,谁知外面却是洒满了月先”;“白色的霭雾腼腆地在溪流上空飘浮。”有意识地利用春雨、月光、雾霭,曲折地表现作者的心境。川端早几年在此地对小舞女产生了悲悯之爱,一种若明若暗的情绪流动,托之于景物当然也如烟似雾了。

    在日本,自《源氏物语》以来,便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的美学观念,认为在人们的诸多情感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一切不如意的事,才使人感受最深。这种情绪,日本人概括为“幽情”。川瑞康成继承了这个传统。《温泉通信》便迷茫着这种伤感、幽寂的情绪。

    “孤单的寂寞不时地向我袭来。我合上眼睛,咬着棉袍的袖子。就嗅到一股温泉的气味。我很喜欢温泉的气味。现在我对这块土地已经非常熟稔,不觉得怎么样了。可是从前我舍弃交通工具走下坡路,快到旅馆便感到有一股温泉气味,泪珠便快扑簌簌地滚落下来。”

    这里,川端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意绪,其背后则是日本文学捕捉“幽情”的传统。

    1968年,川端六十九岁的时候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在瑞典科学院发表演说,题目是《日本的美与我》,阐述了日本的和歌、禅宗与文学传统。指出对自然与人生一种悲寂心态的捕捉,是日本文学的底蕴。他的作品,《雪国》、《千鹤》、《古都》等,都弥漫着日本文学的传统光芒,从而值得一嚼、再嚼、三嚼。




幽寂的光芒(花未眠|川端康成)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川端康成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