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背景 化难为易——教《愚溪诗序》一得(柳宗元)
师:(击案)精彩!老师被你说服了。这里就应该读成"今予/家是溪",老师怎么就没有想到呢?看来呀,真是"活到老,学不了"噢!
【点评】积累乃语文课堂之魂。学生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要说学好了语文,那是骗人。关键是积累应融入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而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在此,老师创设了一种"学生当老师"的课堂情景,确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相信,这些知识一定会深深镌刻在他们的脑海里。
师:这篇文章的意思大家都弄懂了吗?
生:(齐声)弄懂了!
师:中气十足啊,好!不过,老师现在却遇到了一处疑问,那就是文章最后"寂寥而莫我知"中的"莫我知"究竟应怎样理解。(板书"莫我知")一种观点认为它的意思是"没有人理解我",一种观点认为是"连自己的存在都忘了"。老师也搞糊涂了,拿不定主意。同学们能不能认真思考或相互讨论一下,帮帮老师呢?(生兴奋)不过,要求大家说服我的时候,一定要有文中依据。
(生思索、讨论,举手。师随点生C)
生C:我认为应该是"没有人理解我"。因为作者是由于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受牵连被贬到永州的,所以他一定会认为别人不理解他。而且,文中最后一段明确提到他自己"不合于俗"。
师:既能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分析,又能找出文中依据,嗯,很有说服力。老师准备接受……
生D:(迫不及待地)老师,您要听听我的。我认为"莫我知"的意思是"不知自我"也就是"连自己的存在都忘了"。因为作者不是清清楚楚地说"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了吗?这是他对愚溪之美的高度肯定,正反衬了他称溪为"愚"是迫于无奈的违心之语,其愤激之情可以想见。
师:依据充分,很有说服力。我现在真是"双手提篮子,左也篮(难),右也篮(难)"啰!这样吧,这两种理解我都接受,同学们意下如何?
生:(齐声)可以!
【点评】抓住两可问题,引导学生依文探究,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持之有故的辩证思维能力。
师:现在,我们不妨将全文核心内容梳理归结一下。"我"因"不合于俗"遭贬,是"愚";"溪"因"莫利于世"而称"愚"。可以说是以一"愚"字贯穿全文。(板书归结内容)给大家一个任务,数数正文中有多少个"愚"字。(生数。有人说28个,有人说27个。)
师:我听到有人说"28个",有人说"27个"。到底多少个?
生:(齐声)27个。
师:对了,27个。28个是包括了题目中的那个"愚"字的。大家记住了,探究任何问题,首先要弄清条件。刚才我说"正文中",那就是条件。那么,我想问一下,面对这通篇的"愚"字,大家就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哄然)"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愚''''''''字?""愚溪那么美,为什么要说它''''''''愚''''''''?""作者称己''''''''愚''''''''景''''''''愚''''''''的目的何在?"……
师:大家能提出这么多问题,很好。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连环的核心问题。首先是:愚溪真的"愚"吗?那么,现在请大家自己思考或相互讨论,要能从文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依
据。
(生思考、讨论)
师:问题解决了吗?谁来给大家谈一谈?(生举手,师随点一人)
生E:我认为愚溪表面愚,实际上不愚。
师:(颔首)为什么呢?
生E:在世俗之人看来,它很愚,因为"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但事实上它很美,因为它"善
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只是它这种美不被世俗之人接受和欣赏罢了。
师:嗯,有理有据,言之凿凿。好,好!(生掌声)那么,现在就涉及到第二个核心问题了:既然愚溪这么美,而作者偏偏说它"愚",其目的何在?
生F:我认为作者这是正话反说,是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师:何以见得?
生F:作者给愚溪命名,是因"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且"古有愚公谷"之故。根据我查阅的柳宗元的相关资料可知,柳宗元"聪警绝众",很有文学才华和政治才干。唐顺宗即位,王叔文、王伾等人发起一场政治革新运动,柳宗元受到重用,成为政治革新的中坚力量。由于改革触犯了权贵和宦官的切身利益,顺宗受手握兵权的宦官俱文珍的胁迫,将帝位让给太子宪宗李纯。宪宗杀死王叔文,逼死王伾,把柳宗元贬到荒凉的永州作司马。这对胸怀大志的柳宗元来说是一个巨大打击,其愤激可知。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只是"不合于俗"罢了。所以,当他看到秀美的愚溪无人问津时自然联想到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命运……
师:对不起,我打断一下。也就是说,在作者看来,"秀美"的愚溪和"寂寥"的自己其实是"智"的。当真是"同''''''''愚''''''''相怜,痴心不改"呀!(板书)好,请接着说。
生F:于是,作者悲愤无奈之情顿生,才正话反说,托物言志,借叙写愚溪之景来抒发自己遭贬见辱、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
师:真是精妙无比的分析!(生掌声大作)我想,到这个份上,老师也没有必要再饶舌了。
【点评】以数"愚"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利用文本和相关资料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正符合问题探源法的精义。
师:以上是同学们对课文内涵的探究、挖掘和对课文表现手法的分析。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解决一个行文技巧方面的问题:作者是如何巧妙布局,将愚溪七景叙写得井然有序的呢?
(生思考、讨论,举手。师随点一女生,一男生听错,倏然而起,生哄堂大笑。)
师:(莞尔)好好好,就是你。
生G:作者在介绍愚溪七景时先一个一个地引出景物,就像导游引着游客便走边看、逐个介绍景点一样……
师:对不起,我打断一下。同学们注意,这里"像导游引着游客便走边看、逐个介绍景点一样"很重要,这种写法就是所谓的"移步换景"。请继续。
生G:介绍到"愚池"时,就像是游客站在某地欣赏周围的美景一样。作者就是这样巧
妙布局的。
师:"站在某地欣赏周围的美景"的写法,就叫"定点取景"。这样,作者将移步换景和定点取景两种叙写手法融合使用,由线而点行文,自然使得叙写景物层次井然。大家今后在作文中也不妨试试这种写法。最后,老师归结一下问题探源法的基本思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请同学们利用这种方法完成课外作业:找出文中的典故,查阅相关资料,弄清其内涵,并分析其文中作用。好,下课了。我衷心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展示。同学们再见!
生:(齐声洪亮地)老师再见!
【点评】由老师就课文局部行文技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体会,内容技巧并重。
适时对问题探源法进行归结,既显示理性深度,又使学生易于操作、学以致用。最后明确要求学生用问题探源法解决问题,以巩固强化。
附:板书设计
愚 溪 诗 序
柳宗元
溪
莫利于世 秀美
愚 智
不合于俗 寂寥
我
同"愚"相怜 痴心不改
【总评】"双促双发"旨在使师生双方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和对话式的教学状态中共同促进、提高、发展,而问题探源法正是教学相长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师生沟通的一个最佳渠道。本教例中,就是通过一个个问题被"发现――提出――探究――解决"的过程,使师生双方在一种令人轻松愉快的创造状态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双促双发"的目的。
文言文教学的新尝试
王群丽
按照惯例,文言文需要精讲,教师总是对重点字词的详细提示,以逐字逐句的串讲进行微言大意的剖析。即便是自读,老师也是小心翼翼的扶着走。拿到文章,教师是一个中介者,
巧用背景 化难为易——教《愚溪诗序》一得(柳宗元)
tag: 柳宗元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闻一多名作欣赏》·谢罪以后
- ·徐志摩<爱眉小札>:爱的全体验
- ·快速筛选文章信息
- ·徐志摩名作欣赏《泰戈尔》
- ·读《伊索寓言》——启发学生认识生活真
-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参考
- ·试论《呐喊》、《彷徨》的艺术风格
- ·《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
- ·由对《荷塘月色》的问题整合谈高中语文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初唐四杰研
- ·悼志摩(林徽因)|再别康桥|徐志摩
- ·《鸿门宴》通假字(全)
- ·《闻一多名作欣赏》·纳履歌
- ·神话诗人——海子
- ·论语做人格言
- ·情和理(庄子)
- ·侧看庄子:古老阅读的现代体验
-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答路透社记者问
- ·毛泽东诗词选
- ·读《毛泽东诗词集》杂想之六
- ·毛泽东的诗|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感怀《大堰河——我的保姆》
- ·花未眠板书设计
- ·高一(上)语文期中试题
- ·里尔克传——第三章 萨洛美和俄国
- ·论语别裁
- ·微子篇第十八(论语)
- ·《我有一个梦想》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