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巧用背景 化难为易——教《愚溪诗序》一得(柳宗元)

巧用背景 化难为易——教《愚溪诗序》一得(柳宗元)

浏览次数: 52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巧用背景 化难为易——教《愚溪诗序》一得(柳宗元),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写的序,主要陈述写作该诗的旨趣。这篇序文文字浅显但含义深刻,因为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段,而且多处正话反说,如果生硬地告诉学生课文某某地方是正话反说,它的实际意思是什么,这样不便于学生自主理解,为了使学生水到渠成地把握文章真义和这种写法,我在教学中尝试巧用背景,化难为易,效果不错。
  这篇文章的背景是:公元805年,就是唐顺宗永贞元年,王伾、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入主朝政,发动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矛头直指豪门贵族、藩镇、宦官,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由于主客观原因,这场运动只维持了146天,便被宦官勾结豪门贵族镇压下去。结果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宪宗上台后,杀了王叔文,逼死了王伾,柳宗元就是因此被贬到永州做司马的,而且朝廷还规定他终生不得赦免。这就是说,柳宗元只能老死在贬所。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凡是能称得上革新运动的,它都代表着先进生产力,能够推动社会向前进,是一种新生事物,最终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他的意图是好的,对广大人民是有益的,所以当权者对它应该采取保护、扶持的态度,而不应压制扼杀它,否则很难说这个时代的政治是清明的,因而“永贞革新”的失败及有关人员的遭遇,恰恰证明柳宗元生活的宪宗时代并不是一个“有道”的社会。然而,在《愚溪诗序》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却说“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其中所谓“遭有道”就是指生活在宪宗执政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说是“有道”,恐怕纯粹是一种讽刺!因而,所谓的“违于理”“悖于事”,便无一不是反话了。那么,文中其它段落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让我们一块分析一下第五自然段。
  这段开头第一句说“溪虽莫利世”,情调有点低沉,但是,紧接着笔锋一转,感情色彩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条溪水“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着喜笑眷暮,乐而不能去也。”这是一个多么恬静、闲适、幽美、和谐的世界啊!把这么一个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政治对比一下,哪一个龌龊,哪一个光明,不是昭然若揭了吗?这样一个世界难道只能使愚昧的人心喜目笑、眷恋向往,高兴得不愿离去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那些聪明的人所留恋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世界呢?真是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接下来笔锋又一转,便直抒起胸臆来了。“予虽不合于俗”,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是从人世中被排挤出来的,被排挤出来以后,虽然冷漠、孤单,却有一枝能洗涤世间万物、包罗各种形态的笔伴随着自己,安慰着自己。在这无违无碍的茫茫然的大自然之中,返朴归真,自得其乐,不胜似生活在那昏暗龌龊的人世吗?不难看出,这仍然是作者在抒发内心深处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这样由背景直接转入正文的难点处,学生也就不难理解本文正话反说这一特点了。当然,文章的真义也就很明确了,既然如此,那么前三个自然节不成了多余的了吗?恰恰相反,这正体现了这篇序的另一特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因为这种写法同学们了解的较多,所以在此仅作简单分析。
  前三个自然段是写溪以及溪附近的丘、泉、沟、池、堂、亭、岛等都被冠以“愚”字的缘由。很显然,它们是受到作者的“以愚触罪”的连累,因为“予家是溪”。本来作者被贬就是不公平的,而由此牵连到贬所的溪水,这就更不公平了。这种不公平无疑是对当时黑暗政治的抗议。在这里,作者借溪水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来折射自己,借以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淹没、遭打击的不平。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写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充分反映了一个遭受沉重打击的正直的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同时也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综上所述,这篇课文的难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问 题 巧 探 源,双 促 又 双 发
                 ――《愚溪诗序》问题探源法教例
                       万永翔
    问题缘起
  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漠视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是教参的传声筒或翻版,而没有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等弊端,着眼于新世纪语文素质教育的教改发展方向,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提出了"教师的教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学促进语文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简称"双促双发")的省级实验课题。经过全市29所首批实验学校一学年的实验,成效明显。而问题探源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既古老而又全新的教学方法,因在新世纪教改中被赋予了深刻而鲜活的思想内涵,而成了新的教育模式的担纲者。它为各阶段各学科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原动力,使教师的一桶水甚至是一杯水引出学生一条奔腾不息的创造力之河成为可能。基于此,笔者将问题探源法引入"双促双发"教改实验中,以期有"他山之石"的效果。下面这篇《愚溪诗序》的教例便是这样催生的。
  教学构想
  在学生充分预习、基本弄懂课文字词句篇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老师提出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寻根究底式的探讨,以"发现-提出-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鉴赏柳宗元散文《愚溪诗序》的关键点,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双促双发",尤其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查阅柳宗元的相关资料,其中以其参加王叔文政治改革而被贬为重点,上课备用。
  2.引导学生基本掌握文中字词读音、常见虚词、重要实词、词类活用、重要文言句式等,做好笔记,为鉴赏做好必要的积累。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请问大家。不过,大家一定要说实话哟!
  生:(喧动)什么问题?
  师:大家是喜欢别人说你聪明呢,还是喜欢别人说你愚蠢?
  生:(异口同声)聪明!
  师:看样子啊,好智之心人皆有之,恶愚之心人皆亦有之。(生会心地笑)说自己愚蠢,在别人看来那是愚不可  及。可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就有这么一位"愚不可及"的人。他不仅自己称"愚",而且连其所钟爱的山水也被他以"愚"冠之。初中阶段,同学们学过他的《捕蛇者说》。他就是被称为唐宋什么"家"(生齐答:散文八大家)之一的、与谁齐名(生齐答:韩愈)的唐代文学家(停顿。生齐答)柳宗元。那么,他为什么以"愚"自称并且称他所钟爱的山水为"愚"呢?今天,就让我们用问题探源法来共同欣赏他的散文《愚溪诗序》,以解开我们心中的疑团。(板书课题)

  【点评】导入设置了一种悬念,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和思索,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同时也注重积累,巧妙复习了相关文学常识。明确提出学习方法,指令明确。
  师:这篇课文大家都读熟了吗?
  生:(齐声)读熟了。
  师:那好。现在呀,我来朗读一遍,请大家当当老师,看我读得好不好,有没有错误,怎么样?
  生:(高声)好!
  师: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字音是否正确,二是句中节奏是否准确,三是作者以愚自称之处是否读出了悲愤之情,四是次段愚溪"七愚景"是否读出了层次感。(师范读。其中故设三处机关:一句节奏出错,一个字音读错,一个字读成旧读。)好,我读完了,请大家评判评判?(生掌声)谢谢大家的肯定!不过,我还是想听听大家批评性的意见。
  生A:(迟疑,举手)老师,我觉得您有两个字的音读错了。(师期待神情,目光鼓励)一个是"塞其流"的"塞"应该读sāi,您读成了sè;一个是"夫水,智者乐也"的"乐"应读lè,您读成了yào。
  师: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生A:因为好像只有"闭塞"、"堵塞"、"塞责"这些词中"塞"才读sè,"乐"在这里的意思是"爱好,喜欢",应该读lè。
  师:好,好!能发现问题,还能说明理由。关于"塞"的读音,你的意见非常正确。同学们注意,这个字有三个读音。读sài好说,如"要塞"、"塞外"等,读sāi和sè时,要注意区分。当其为"堵塞"义时,在某些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合成词中读sè,而不读sāi,除刚才××同学说的外,再比如"搪塞"、"淤塞"、"阻塞"等,其他情况下读sāi而不读sè。关于"乐",古人依反切读为yào,沿袭至今。但反切注音,拼读时随意性较大。老师对"乐"的上古音和中古音进行过研究,认为读yào无必然和充分依据,而且也违背字义之理。所以老师当场更正,这个字按无据从简原则读lè。这就叫"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了,贡献"!
  生:(大笑)广告辞呃!
  师:好。还有哪位发现我朗读的其他什么问题没有?
  生B:您朗读确实读出了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愚溪七景您也读出了层次感。但是我认为第一段的"今予家是溪"的节奏您读错了。
  师:(鼓励)能给老师纠正过来并说明理由吗? 
  生B:"今予家是溪"应读成"今予/家是溪",而您却读成了"今予家/是溪"。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我在这条溪流边安家",若按您的读法,那意思就变成了"现在我的家就是这条溪流"了。

[1] [2] [3]  下一页


巧用背景 化难为易——教《愚溪诗序》一得(柳宗元)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柳宗元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