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小说的几何美学模式分析法──兼析《红楼梦》的几何美学模式

小说的几何美学模式分析法──兼析《红楼梦》的几何美学模式

浏览次数: 825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小说的几何美学模式分析法──兼析《红楼梦》的几何美学模式,
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关于香菱重要性并与钗黛并提,在脂批中处处可见。
例如,脂研斋在《甲戌本》第一回批道:“宝钗之热,黛玉之怯,悉从胎中带来。
今英莲有痣,其人可知矣。”他还在《庚辰本第48回》的双行夹批中论述为何作者
安排香菱入住大观园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
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
至为侧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
哉?!”又对“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作批
说:“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yin又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
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
特为梦中之人作此一大梦也。脂砚斋。”这些似乎均是在说香菱是书中最为完美的
人物,总合了



www.350xue.com
十二钗诸人所有的优美特徵,暗示香菱一人就是十二副钗的代表,换
句话说她是十二副钗合一的原型,《红楼梦》一书的主旨之一就是写这个隐藏的真
她。《金陵十二钗》的女儿们都属“薄命司”的人,脂研斋在《甲戌本》批英莲说
道:“可伶真可伶!一篇《薄命赋》,特出英莲。”在书中,香菱是唯一的一个被
明确说明属于副钗的人,她的甄姓提示着她是那真事隐背影后的真实的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个事实是书中以香菱最先出场而也以香菱在第八十回中最后出现
而暂时收幕,曹雪芹写到此时就告一段落,因为他为香菱所写的真传于此回也基本
完成了。在第八十回中,香菱饱受金桂和薛蟠的折磨,她本来怯弱,“今复加以气
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
药亦不效验。”想必她会因此一病不起,血干而亡。因为第五回写她的判词已经明
示过她会死于金桂之手,判词是这样说的:“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脂研斋在《甲戌本》批“两地生孤木”说:“拆字法”。所以,“两地生孤木”的
谜底就是金桂的桂字,该句是说自从薛蟠娶了金桂使她出现在香菱的生活中后,香
菱就会受金桂的折磨而“致使香魂返故乡”。
《红楼梦》书中有真假两个宝玉,实际上十二钗也有真假之分。真十二钗的唯一代
表人物是甄香菱,属于隐写的副钗。假十二钗的代表人物则是黛玉和宝钗,此二人
的合一融合了社会中的香菱和精神领域中的香菱为一体,体现了香菱的完美性和复
杂性。俞平伯和王蒙等人分别根据钗黛共用一个判词和脂批而主张“钗黛合一论”
[7]。此论从真假隐显角度上说来,倒还真有其道理在,而这个真实合一的隐匿原型
可能就是甄香菱吧?!这个真假隐显角度意义上的“三合一论”(指钗黛香三人隐
显合一论),可在脂批中找到旁证。脂砚斋在《庚辰本》第22和42回中分别批道:
“将林薛作甄玉、贾玉看书,则不失执笔人本旨。”“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
此幻笔也。”有趣的是,这个香菱的这个香字还是钗黛二人所共同具有的特徵,如
书中所说的宝钗的冷香丸之香和黛玉为香玉之香的“典故”等是例。鉴于上述这些
属索隐的范畴而超出了本文所论的主题,故在此不再多论。
论及真和假,书中的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名字,大有深义,隐藏着《红楼梦》一
书的主旨,值得深究。周汝昌先生《在北大以『红楼梦和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演讲》
说:甄士隐名费,出自大学中庸中的“君子之道,费而隐”。又说:“贾雨村名化,
取的是“春风化雨”之意。”周先生对甄士隐名字的解释颇为精到,但对贾雨村名
字的解释则颇有商榷的余地。甄士隐与贾雨村这两个名字,一真一假,在《红楼梦》
中是对立统一体的两个方面,这在该书的开章就讲得很明白,所以贾雨村应该是甄
士隐的反对。甄士隐的名字源自《中庸》,孔子说:“ 素隐行怪, 后世有述焉,
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世不见知
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君子之道,费而隐。”很明显,曹雪芹在这里是将甄士隐比
喻为君子,所谓甄士隐其意实指君子之道隐。贾雨村作为甄士隐的反对,其隐意应
该为小人,意指小人之道彰。这个喻意也恰和贾雨村的表字时飞相合,意指小人随
时而飞。时,指四时;飞,指飞黄腾达;时飞,指随时而显达。时飞的深意,也源
自《中庸》。仲尼在《中庸》里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
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所以时飞就是“小人反中庸”之意。
这个时飞之意,在书中时时有显露,贾雨村的对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
时飞”就是显例。所以,《红楼梦》的主旨之一,实际上就是“怨世骂时”、骂小
人得势的书,而并非书中所说的“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
之书”等特意表述的避嫌笔墨。
在上述正、副、又副等模式之间,如果进一步描述它们间的联系,那么在小说的几
何结构中就引入了第三维空间,此时的模式就易变为立体构象,这时的小说也就是
在述说立体社会中的故事了。因此,作者述说的故事,就方方面面,无不具备,有
强烈的真实生活感,大有现实主义作品的风格,而这也正符合了道家所说的“大巧
若拙”的真旨。一部《红楼梦》,真正是大梦若真呀!
五、结语
研究小说主旨,从小说艺术手法、美学模式着手倒也不失为一个途径。本文所建构
的小说几何美学模式分析方法,不仅仅是在红学研究中,也应该在解构和分析其它
的文学作品中有其作用。此方法尤其适用于分析解构复杂的作品,在红学研究中应
该大有其用场。《红楼梦》一书,主旨很多,线索和提示也不少,只要澄心研究,
多半会有所收获,有道是:行行复行行,曲径通花村;重重又重重,梦桥连密境。



[1] 美学三性指美学公式中的同构性、简单性和差异性。
[2]哈特曼与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译本,中国大陆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
版,第213页。译文略有改动。
[3] 吴开朗《数学美学》中国大陆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第29页。
[4] 即以最少的数和最简单的几何形状来满足美学原理的三要性。
[5] (+/-)意指加或减。
[6]全息:全息观念源自全息术和全息照片。1980年张颖清在中国大陆《潜科学》第
二期发表了《生物全息律》一文,提出了全息的概念。1995年,中国山东人民出版
社出版了王存臻和严春友合著的《宇宙全息统一论》一书,将全息概念提升到了哲
学高度。所谓“宇宙全息律是说一切事物乃至宇宙都具有四维立体全息性,并且每
一事物都是宇宙的全息元。”笔者对此说不敢苟同,也不打算在这里多作辩证,本
文所引用的乃是取其物物间有其相同处的主意。
[7]王蒙《心有灵犀¨钗黛合一论》,中国大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第67-76页。


上一页  [1] [2] [3] 


小说的几何美学模式分析法──兼析《红楼梦》的几何美学模式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红楼梦  小说  美学  分析法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