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李商隐诗歌和四六文风格的多样性

李商隐诗歌和四六文风格的多样性

浏览次数: 68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李商隐诗歌和四六文风格的多样性,

诗中词语意象,如“凿天”之“凿”,“踏云”之“踏”,“撼碎”之“撼”均带有强力,甚至显得生硬过头,与李贺诗中一些动词用法相近。“鬼”、“血”、“死”则是李贺最爱用的字。“牛山撼碎珊瑚声”、“日暮向风牵短丝”,也与李贺“羲和敲日玻璃声”、“寒绿幽风生短丝”等诗句有意象上的联系。至于整体风格,则如张采田所评:“全宗长吉,专以峭涩哀艳见长。”(《李义山诗辩证》)此诗与李贺的鬼诗可以说同一气调。除此之外,商隐还有学长吉的艳体,艳丽中带奇险,婉媚中具拗峭,如《河阳诗》、《河内诗二首》、《燕台四首》等篇,其中像“研丹擘石天不知,愿得天牢锁冤魂”、“蜀魄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等,置之李贺集中无疑可算上等好句。
    李商隐学杜,是他“转益多师”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成就的方面。不光登堂入室,而且加以拓展变化,形成自己的面目。由于杜甫风格多样,义山学杜亦有多种,有像《河清与赵氏昆季讌集得拟杜工部》那样清丽而颓放的;有像《杜工部蜀中离席》那样曲折顿挫,并且用当句对的;也有像“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即日》)那种声调悠扬,笔致流走的;更有像《筹笔驿》、《重有感》那样从杜诗中脱胎,在典故、虚字上更为讲究,且有义山之气概见识和情感深挚之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义山五古中还有像《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那样长篇巨制,非常接近杜甫的《北征》。前引边连宝诗云:“五言大篇愈雄浑,惶惑万怪奔洪河”,可谓推崇备至。此诗叙议相兼,兼有史诗和政论的特色,确如冯浩所云:“朴拙盘郁,拟之杜公《北征》,面貌不同,波澜莫二。”
    论义山诗的风格多样性,当然应该特别强调玉溪集中最具艺术个性,在诗史演进上最具有意义的“绮密瑰艳”(敖器之《诗评》)、“沉博绝丽”(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序》)之作,他的《锦瑟》、“无题”等篇,致力于情思意绪的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表达上又讲究词藻、典故,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因而形成绮艳密致、迷朦奥隐的风格,这无疑是后世论玉溪诗者最为看重之点。但值得指出的是,义山还有许多同样写得很美,并且很有自己特色的诗,并不用秾丽的词藻,不用或少用典故,它们往往采取直接描写、抒情的手段,创造出一种白描胜境。刘学锴先生最近曾以专文加以论述,他指出像义山的《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全篇不用一个典故,没有秾艳词藻,不施细致刻划,纯用白描。首联客去高阁,满目所见唯有落花乱飞,透露出心绪的迷惘纷乱。颔联写落花纷飞,势连曲径,遥送斜晖弥漫态势,诗人惜花的情怀和目送落花的黯然神伤也一齐传出。腹联侧重从人的主观感受角度写惜花心情,而落花委积、残花依枝的情状仿佛可见。尾联“芳心”、“沾衣”双关,将落花与具有落花般身世境遇与心境的诗人融为一体。诗中表现的“伤春”意绪,包蕴深广,诗情诗境都非常美,极能代表义山诗的特色,但却不是浓妆艳抹,而是一种白描风格。钟惺云:“俗儒谓温、李作《落花》诗,不知如何纤媚,讵意高雅乃尔。”(《唐诗归》)即使是《落花》诗,都能写得毫无脂粉气,毫无纤媚秾艳之态,可见李商隐确实是能够创造多种风格的高手。



                                           二


    李商隐的文与诗有密切关系。清代何焯说李商隐“是个以文为诗者”(《义门读书记》),钱钟书先生说:“樊南文与玉溪诗消息相通。”(《谈艺录》)诗文相通,李商隐骈文(四六)文的风格,也具有多样性。
唐代骈体文经过从“四杰”到陆贽、柳宗元等人的发展,到令狐楚、李商隐的四六在艺术追求上起来越来越强烈,樊南四六总体上大致可以说是“意思精密,情文婉转”(孙梅《四六丛话·李商隐》),其特征——精丽和富有情韵,而围绕精丽和情韵,展现的是多种面貌。
    好事对切,婉转精丽,在李商隐骈文的多种风格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如《上令狐相公状》:
    伏思自依门馆,行将十年;久负梯媒,方沾一第。仍世之微音免坠,平生之志业无亏。信其自强,亦未臻此。愿言丹慊,实誓朝暾。虽济上汉中,风烟特异;而恩门故国,道里斯同。北堂之恋方深,东阁之知未谢。夙感激,去往彷徨。彼谢掾辞归,系情于皋壤;杨朱下泣,结念于路歧。以方兹辰,未偕卑素。况自今岁,累蒙荣示,轸其飘泊,务以慰安。促曳裾之期,问改辕之日。五交辟而未盛,十从事面非贤。仰望辉光,不胜负荷。至中秋方遂专往,起居未间。瞻望旌旄,如润天地。伏惟俯赐照察。
    开成二年春,李商隐进士及第。这是放榜后写他的恩师令狐楚的书启。启中要表达的是两层意思:一是向令狐楚表达感谢之情,感谢十年来受到其教导推荐得以登第的提携之恩。二是令狐楚在兴元(汉中)任节度使,多次致书,要商隐至兴元幕府任职,而商隐此时打算回故乡济上看望老母,到中秋至至兴元。谢恩门与拜老母相矛盾,两难的心情,需要充分表达,以求令狐楚的谅解。第一层比较容易表达,第二层意思则很难周到贴切,把感激眷恋和虽欲往而难以立即成行的委曲,表达得极为动人。启中“虽济上汉中,风烟特异;而恩门故国,道里斯同”,用隔句对,而一、三句又含句中对。“北堂”——“东阁”、“谢掾”——“杨朱”、“促曳裾”——“问改辕”、“五交辟”——“十从事”,既是工整的对仗,又用典故。句子长短相同,上下句对与隔句对相间,声情起伏,又加上“风烟”、“故国”、“北堂”、“东阁”、“皋壤”、“路歧”、“ 曳裾”、“改辕”等辞藻,充分表现了商隐这类四六文工于对偶,巧于用典,宛转精丽的风格特点。
    但李商隐的四六文并不都是讲究典故、词藻,让人感到写得很精密、很用意的。著名的《祭侄女寄寄文》:
    自尔没后,侄辈数人,竹马玉环,绣襜文褓;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花争药,纷吾左右。独尔精诚,不知所之。况吾别娶以来,胤绪未立。犹子之谊,倍切他人。念往抚存,五情空热。呜呼,荥水之上,坛山之侧,汝乃曾乃祖,松  林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华綵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

对偶句不少,甚至还有大量的句中对,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一任情感的倾泻,信笔写成。没有典故



www.350xue.com
,也不讲究词藻,有些地方甚至接近白描。商隐早年本来是能为古文的,后来因为受的令狐楚的影响,又在幕府里长期从事四六体的公文写作,遂以四六名家。但从深处看,古文的潜在影响还是有的。这段文字,虽然几乎全是四字句,并且大量对偶,但中间却有一些散句。整齐的并且含有句中对的偶句,用以描写场面。散句则用于意思转换和叙述情事。从节奏上看,虽是四字一句,意思上却往往是好几个句子一气直下,需要连读,骈文中有散文的气脉。所以,宏观世界几乎让人忽略是四六文而接近于散文。这种作品,在商隐文中并不罕见。他的《荥阳公与浙东杨大夫启》、《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以及象《奠相国令狐公文》中“天平之年,大刀长戟,将军樽旁,一人衣白”等段落,也都给人以类似的感觉。
    商隐四六文包括表、状、启、牒、祝文、序、书、碑、铭、祭文、黄箓斋文等不同样式,类型不同,风貌上也往往呈现差别。表、状、启一类,密致清圆,语辞委婉,有典多面笔致有余,意思表达得细密、周全。如在梓州时,府主柳仲郢拟赐予一名歌妓,商隐在《上河东公启》中,一则说:“某悼伤(丧妻)以来,光阴未几。梧桐半死,才有述哀;灵光独存,且兼多病。眷言息胤,不暇提携。或小于叔夜之男,或幼于伯喈之女。检庾信荀娘之启,常有酸辛;咏陶潜通子之订,每嗟漂泊。”申述自己丧妻未久,子女幼小,内心酸辛。又说:“兼之早岁,志在玄门,及到此都,更敦夙契,自安衰薄,微得端倪。”表白自己信道,安于衰薄。再从对方进行分析:“况张懿仙本自无双,曾来独立,既从上将,又托英僚。汲县勒铭,方依崔   ,汉庭曳履,犹忆郑崇。宁复河里飞星,云间堕月。窥西家之宋玉,恨东舍之王昌。”说张懿仙出于种种原因,也不会有意追求自己。用了许多典故和很得体而又富于情感的句子,把一层意思讲透,最后作出总结:“诚出于恩私,非所宜称。”并请求说:“伏惟克从至愿,赐寝前言,使国人尽得展禽,酒肆不疑阮籍。则恩优之理,何以加焉。”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他这类文章,出于人事方面的需要,表情达意既深透又委婉,驱使书卷而又灵活流动的特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李商隐诗歌和四六文风格的多样性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诗歌  李商隐  风格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