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注释“举”疑
浏览次数: 29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六国论》注释“举”疑,
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六国论》中的注释“举以予人”令人费解。课本是这样作注的:“[举以予人]都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举,全部,都。”如此注释,至少有以下两个疑问:①按照忠实原文的翻译原则,既然“举”译作“都”,“予人”译作“送给别人”,那么“拿它(土地)来”就应该是“以”字的译文,也就是说,“以”字既要译作介宾短语“拿它(土地)”,又要译作连词“来”,同一句中同一个字同时作两种用法,岂不自相矛盾?②如果“举”译作“全部,都”,就意味着前文所言诸侯“子孙”把自己的土地“全部都”拿来送给别人了,而原文紧邻的下一句是“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分明是“日削月割”,怎么能说是“全部”都拿来送给别人呢?
《汉语大字典》:“举②:拿着。”李白《月下独酌》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西游记》第三十回云“他举着壶,只情酌,那酒尖尖堆起,就如十三层宝塔一般”,《赤壁之战》中孙权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第三例中“举”如果译作“全部”就与后一个字“全”的意思重复。
因此,依笔者之见,“举以予人”的“举”应译作“拿”,与后面的“予”构成承接关系,中间的“以”作连词,“举以予人”翻译成“拿(它,指土地)来送给别人”也就顺理成章,前面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邮箱: wjinlu001@163.com
《六国论》注释“举”疑
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六国论》中的注释“举以予人”令人费解。课本是这样作注的:“[举以予人]都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举,全部,都。”如此注释,至少有以下两个疑问:①按照忠实原文的翻译原则,既然“举”译作“都”,“予人”译作“送给别人”,那么“拿它(土地)来”就应该是“以”字的译文,也就是说,“以”字既要译作介宾短语“拿它(土地)”,又要译作连词“来”,同一句中同一个字同时作两种用法,岂不自相矛盾?②如果“举”译作“全部,都”,就意味着前文所言诸侯“子孙”把自己的土地“全部都”拿来送给别人了,而原文紧邻的下一句是“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分明是“日削月割”,怎么能说是“全部”都拿来送给别人呢?
《汉语大字典》:“举②:拿着。”李白《月下独酌》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西游记》第三十回云“他举着壶,只情酌,那酒尖尖堆起,就如十三层宝塔一般”,《赤壁之战》中孙权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第三例中“举”如果译作“全部”就与后一个字“全”的意思重复。
因此,依笔者之见,“举以予人”的“举”应译作“拿”,与后面的“予”构成承接关系,中间的“以”作连词,“举以予人”翻译成“拿(它,指土地)来送给别人”也就顺理成章,前面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邮箱: wjinlu001@163.com
《六国论》注释“举”疑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略谈《六国论》的结构
- › 介绍苏洵的《六国论》
- › 《过秦论》与《六国论》异同比较
- › 《六国论》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 › 《六国论》导读(二)
- › 《六国论》导读(一)
- › 《六国论》注释“举”疑
- › 《六国论》中三个近义词的运用
- › 《六国论》分析
- › 《六国论》讲解
- › 《六国论》中“食之”解
- › 《六国论》评注
- › 《六国论》的结构安排和语言特色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高二同步辅导 推荐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