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李商隐诗歌题材取向与艺术表现

李商隐诗歌题材取向与艺术表现

浏览次数: 182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李商隐诗歌题材取向与艺术表现,
    李商隐咏史诗尽管在古今的联系方式上有以古鉴今、借古喻今、托古讽今之别,但诗人在回溯历史、讽谕现实时,负载的情感意绪却主要是注入了冷峻深沉成分的感伤忧患。其咏史诗渗透充溢于历史题材之中的悲剧 色彩正是晚唐时代生活的一种折射。


三、李商隐的咏物诗

    李商隐还创作了一些优秀的咏物托志、即景抒情的诗篇。他的咏物诗体物工切入微,但又不限于描绘所咏之物的外部特征,表现所咏之物的固有的神态情韵,而是在此基础上寄托身世之感,将自己的身世遭遇、人生体验等藉所咏之物体现出来,咏物抒怀。如其《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诗人假物寓情。首联写先春零落的牡丹比开不及春的榴花更令人伤心。次联玉盘迸泪,点点伤心,写花朵含雨;锦瑟惊弦,声声破梦,写急雨败花。三联写阴云万里,殊于往日曲江旧圃之环境。花片委地,一年生意已附流尘。末联写今日零落如此,异日化为泥滓,其悲更甚于今日,并会觉得今日雨中被摧败的牡丹尚粉态新艳。这首咏物诗借写牡丹为雨所败,比喻自己未及施展才能即横遭打击排摈,并暗示将来的遭遇更加不幸。李商隐的咏物诗寄慨身世,大都是表现作者的悲剧性命运和心理体验。可以说这是晚唐社会知识分子生活遭遇的折射和投影。如诗人笔下的流莺(《流莺》),流莺巧啭哀鸣中自有本意衷曲,然而不被理解。虽值良辰,未必有遇合之佳期。作者自伤漂蓬、无所依托而以流莺自寓,通体凄婉。
    李商隐的咏物诗有的可以徵实,自寓的本事比较明显;有的难以考索,自寓的本事比较隐微。前者字字比附,妙不粘滞;后者咏物揭神,并非漫咏。如其《蝉》诗、《北禽》诗,无论是事徵还是情会,都可以感到“其中有一义山在”(《义门读书记》)。如《蝉》诗前半写寒蝉栖止高树,吸饮清露,而终身难饱。彻夜悲鸣,几欲声绝,却徒劳费声。周围只是一树冷幼的碧色。这四句写蝉,也是诗人自况:寓托自己坚守高洁却穷困潦倒、哀告无门的悲愤心情。同时隐喻世人自叙身世遭逢:官职低微、漂泊沉沦,犹如梗泛。故园荒芜,似欲警诚,实则我亦举家清苦,无异于蝉。这首诗咏蝉着重揭示它的极幻极冷的心理感受,写已意在笔先,以蝉见意。故虽然本事难徵,地不虚泛。《北禽》诗自寓的本事比《蝉》诗明显。诗一二句写北禽因爱恋温暖的巴江而不惮瘴雾的蒸腾。三四句写北禽纵能朝谒杜宇,也难避苍鹰之害。五六句写北禽空怀精卫填海之志,实有赠缴身射中之忧。七八句写北禽欲学有“知来”智的乾鹊,飞向雕陵以侥幸避害。写的是诗人随柳仲郢来东川以求托庇。然而尽管得到柳仲郢的辟置,却仍然难免牛党的排击。诗人因此感伤自己有志反击却无能为力,小心防范而不能自全。最后表示要脱身远害。通首以北禽自寓,本事比较明显。    李商隐咏物诗托物喻怀的方式主要有三:一是融我于物,物我交融。这类咏物诗一般通篇皆用比兴之体,诗人的遭遇、感受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表现出来。假物寓慨,隐而能显。如《柳》“曾逐东风拂舞筵”,芳春时节,轻盈的柳树飘拂于乐游苑中的舞筵之上,婀娜多姿,生气蓬勃,历经繁华富盛。无奈到了秋天,光景顿殊,柳枝望秋凋零,在斜阳残蝉相伴下度过萧条凄凉的时光。咏柳先荣后翠以寓托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由得意到失意时的迟暮之伤、沉沦之痛。慨已兼及慨人。上举《北禽》诗也属引类。二是写物写已,物我交错。诗中有咏物寄情的句子,也有撇去下面咏物,而从题外起言,直接抒发诗人情感的句子。如《流莺》诗,前六句咏流莺,最后两句打合到诗人自身:自己曾被伤春之情所苦恼,不忍再听流莺的巧啭哀鸣,而在这长安城内,又哪里能找到可让它栖息的花枝呢?再如《蝉》诗,“前半写蝉,即有寓;后半自写,仍归到蝉”(《纪昀《诗说》)。咏物诗推开一笔的写法,并不破坏咏物诗意曲而挚、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三是物我之间,似分似合,在即离之间。这类咏物诗中的人称往往不太分明,既似指物。如《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中的“浪笑”,“更愁人”,“君回顾”,“并觉”可以理解为是拟人化了牡丹的心态及行为。这种托物寓怀的咏物方式,加深了人与所咏之物之间的通感。令人感到亲切自然。


四、李商隐的爱情诗

    “义山一生,善作情语”(《李义山诗集笺注》)最能代表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的,是他的爱情诗。从爱情关系上,可将李商隐的爱情诗大略划分为两类。一是实有其事的,这类爱情诗抒情对象明显、特定,与诗人具体的爱情经历有关。在这类爱情诗中,无论是叙述与洛阳里娘一见钟情的初恋心曲的,还是表达与王氏婚后客中思家情怀的,抑或是抒发妻亡后感逝,悼伤意绪的,皆表达明白,本事背景也都比较清楚,或曲中而有直。
    李商隐写与妻子王氏爱情的思家忆内诗,明点相思,意旨显豁而又情深一往。如《端居》,诗人幕游远地,长别家乡,归心不遂,无以遣怀,因此日夜盼望妻子来信以慰离情,希企自己梦魂能够踏上归程。似乎是为诗人深切真挚的爱情所感动,相思心切的妻子的梦魂不惮遥远,来与诗人相会于梦中:“帘垂幕半?,枕冷被仍香。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夜意》),构思与杜甫《梦李白》:“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相似。诗人有时遥想妻子的抱雏之乐,更加怅怨分离之苦:“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凤》)。李商隐与王氏的婚姻不幸而牵连党争,给诗人带来了政治上的不幸和家庭生活上的艰难;诗人仕途漂泊,夫妻常常分居两地。尽管如此,双方的感情依然十分融洽。“结爱曾伤晚”(《摇落》)是他们的共同感叹。李商隐妻卒于大中五年的春末夏初,卒前未及见面。作者除幕归来,心情格外悲伤,“柿叶翻时独悼亡”(《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写下了《房中曲》这首感情沉挚深重的悼亡诗。集中悼亡诗始此。诗语言幽艳略带古涩,基调凄苦寓于纤冷,但结构脉络还是清晰的。哀悼之情中致以身世之慨,沉痛感人。李商隐悼亡诗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托喻以悼”(赵臣瑗语),即把亡妻之痛和身世之感结合起来。有时是抒写身世之感,寄寓悼亡之情,如《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燕作》;有时是抒发悼亡之情,寄寓身世之感,如《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余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尾联秋霜腹疾、西风夜长,极写妻亡后隐痛难遣的鳏鳏不寐之情,同时突出了环境的凄冷黑暗,渗透着浓重的身世之感。诗人“平平写法,凄断欲绝”(钱良择语)。李商隐的悼亡诗有时不仅深深地伤悼王氏,而且怀有更大范围的亲故零落之痛。如《正月崇让宅》:崇让宅,先前热闹、繁华,是亲人相聚之地,但此时却是不堪愁对的一派荒凉景象。从选择的背景看,悼伤的对象除以亡妻为主外,似还包含其他亲故。当然,此自悼亡之诗,追忆感旧而归于伤逝悼亡:诗后半追忆亡妻,动成疑似、深致其哀的婉切表现,可见诗人笃于伉俪。
    李商隐的另一类爱情诗,爱情对象不详,诗中抒情主人公也未必是诗人本人。本事背景难以考据,不宜索隐。如果强求确定本事背景,必致穿凿。但是,诗并非意无归着地泛咏爱情,而是在个人爱情生活的体验、社会爱情现象的观察基础上所进行的艺术概括和创造。无题诗格,为李商隐首创。李商隐以无题标题的约有二十首,大多当因不便明言而命为无题。其中除“万里风波一叶舟”外,皆以男女幽思苦恋为题材,但有的是祖述《离骚》美人芳草之遗的,托喻痕迹较明显,显非纯粹的爱情诗。如“八岁偷照镜”,“照梁初有情”,“白道萦回入暮霞”,“紫府仙人好宝灯”,“何处哀筝随急管”等,都是表面上写爱情而实际上另有寄托的。李商隐无题诗中脍炙人口的,为历代广为传诵的是那些寄托痕迹似有似无的作品。这些爱情诗有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基调凄婉,主题内涵多是抒写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间阻、期待与失望、执着与缠绵、苦闷与悲愤。牵情寄恨,情真理至。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别后追思,寄望于别而再见,凄苦伤感而深挚执着。“春蚕”二句,比喻中寓象征,表达出一息尚存,念情不断的离恨与挚爱。“言情至此,真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赵臣瑗语)。李商隐这类诗悲剧色彩较浓,爱情虽间阻但不作绝望之辞,因此愈显凄美。他的爱情诗大都是写失意的爱情,感情强烈,刻骨铭心。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幽期未至,良会难成。全诗写一位痴情男子对远隔天涯的所爱女子的思念。情愫不通,故而望之切而怨之深,表现了爱情追求中希望与失望的交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www.350xue.com
,春心荡漾,情焰炽烈,但却相思无望,终归灰心。而在绝望与悲哀的自我戒饬中,又透露出爱情之萦绕坚牢,难以抑止泯灭。对爱情的热烈向往和希望幼灭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李商隐的爱情诗从思想感情上盾,大多写得纯真、优美,格调高洁,有的融人人生感概,更觉回味无穷。如《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身不能至而心则可通,写出了苦闷间隔中的欣喜慰藉,最后微露失意蹉跎的人生之感。李商隐的爱情诗艺术上比兴、象征和寄托往往融合在一起,因此诗歌内蕴和诗歌意象的暗示性大大增强。诗境朦胧,色调凄艳,幽眇曲折。
    题材的划分是相对的。题材的意蕴靠诗人寓托。上述政治诗、咏史诗、咏物诗、爱情诗是李商隐诗歌最具发展与创新的题材,而表现题材的艺术方式,在唐代诗歌发展过程中也趋于精致精微,这是李商隐在诗歌史上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李商隐》刘学锴,余恕诚著1980年1月中华书局印行。
2、《李商隐诗歌集解》刘学锴,余恕诚著1988年12月中华书局印行。
(04-18-2002 01:12:10 中国诗学网 沈文凡



上一页  [1] [2] 


李商隐诗歌题材取向与艺术表现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诗歌  李商隐  艺术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