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白居易
(5)、语言通俗、朴实直露。
四、论述题
白居易诗歌中价值最大、自视最高的是他的一百七十余首讽喻诗,题材相当广泛反映的社会政治内容极为丰富。
(1)、真实描写了中唐社会底层人民悲惨命运深重苦难,深刻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残酷掠夺。 如《采地黄者》写农民因春旱年荒衣食无着,只得到田野里采集地黄卖给“朱门”家喂马:“与君啖马肥,光可使照地。愿以马残粟,救此苦饥肠。”这是一副惨绝人寰的人瘦马肥图。又如《观刈麦》描写了一个拾麦穗的贫妇形象:“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蔽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表现出诗人深切的同情。《卖炭翁》则通过一个卖炭老人被“黄衣使者”掠夺的故事,愤怒地揭露了唐代宫市制度的罪恶。诗的前半部分运用形象描写、心理刻画和反复映衬等多种手法,描写卖炭老人伐薪、烧炭、运炭的艰辛劳动,卖炭换回衣食的满腔希望,衣服单薄却愿天寒的反常心理,表现他生活的极端困苦。后半部分写宫使的骄横跋扈和无耻的掠夺:“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绫一丈纱,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老人的失望与悲痛,诗人的愤怒与同情都在最后的“炭直”两个字上表现出来。
(2)、揭露统治者骄奢yin逸的腐朽生活,致使民困的罪恶。 中唐社会远没有盛唐社会的繁荣,但统治者生活的享受有增无已。白居易的讽喻诗对此作了较多的反映。如《红线毯》揭露宣州太守为了取得皇帝的宠信,每年都要逼迫宣州人民向朝廷进贡红线毯对这种用心不在民事而在进奉的行径,诗人愤怒的谴责道:“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绫,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宦官专权是中唐以后朝政腐败的重要表现,《轻肥》一诗截取了宦官们去赴“军中宴”的片段,揭露他们的炙手可热、气焰熏天,充分显示了诗人“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的批判精神。诗以赴宴、席间、宴后为序,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神情、排场和宴席奢华的铺陈排比写其意气之骄,生活的奢侈,酒酣耳热后的趾高气扬。再后两句笔锋陡转,推出江南大旱,饥民相食的惨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在鲜明强烈的对比中,有力地揭示出人民所以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天灾,更在于统治者鱼肉人民。
(3)、从多方面反映在封建制度压迫下,妇女的不幸命运。 如《上阳白发人》,是白居易讽喻诗中一首著名的“悯怨旷”,“悯幽闭”的新乐府诗。诗人选取了一个在上阳宫幽闭了四十多年(“入时十六今六
第二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感伤诗与杂律诗
学习目的
1、
www.350xue.com
了解白居易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的不同特点。
2、 理解《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的思想内
容和艺术特点。
学习提示
从白居易贬谪江州以后生活思想发生的变化入手,来理解他闲适诗、感伤诗的创作。
关键词
闲适诗 感伤诗
复习与思考
1、 白居易的闲适诗有何特点?
文学史——白居易
- ›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高三)
- › 文学史——白居易
- › 巴尔扎克——文学史上的拿破仑
- › 中国文学史----第四节:报告文学、杂文、散文(聂绀弩)
- › 中国新文学史--巴金
- › 《中国文学史 》——李白
- › 《中国文学史 》:杜甫
- ›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三节:《阿Q正传》
- › 初中语文常识--现代文学史常识集粹
tag: 文学史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