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故里考
浏览次数: 49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白居易故里考,
一、白居易故里在渭南市
白居易撰的《故巩令白府君(鍠)事状》说:“始皇思武安(白起)
之功,封其子仲于太原,子孙因家焉,故今为太原人。”〔4〕这是阐述白居易自称是太原人的原因。接着又说:“高祖讳建,北齐五兵尚书。曾祖讳士通,皇朝利州都督,祖讳志善,朝散大夫,尚衣奉御,父讳温,朝请大夫检校都官郎中。”这是白居易追述其祖白鍠的家谱世系。这时候他们白家在哪里?《旧唐书》则说:“建立功于高齐,赐田于韩城,子孙因家焉,遂移籍同州。”这说明到白鍠的高祖白建的时候,白建的一支已经搬家韩城,移籍同州了,韩城属同州。接着又说:“至温,徙于下邽 ,今为下邽人焉。”〔5〕这里明白告诉我们:白居易的曾祖父白温又从韩城搬自己的一支到下邽安家了。子孙以下邽为籍。到了白居易这一代,白家在下邽安家已历三世,故而今下吉镇尚有《三贤故里》的刻石。(三贤指张仁愿、白居易、寇准)。唐下邽县的管辖范围也正是今渭南市渭河北地区。所以白居易故里在渭南,白居易是渭南人,我想这一点是应该得到公认的。
再者,从白氏先茔来说,白居易《襄州别驾白府君(季庚)事状》云:“自司空而下,都官郎中而上皆葬于韩城县,今以归葬不便,遂改葬巩县府君及襄州别驾两府君于下邽县义津乡北原。”〔6〕据考:“白鍠、白鏻、白季庚、白敏中、白行简、白幼文和白居易的外祖母陈润夫人的坟墓都埋在今渭南市龙北乡北程一带,这也说明白居易为渭南籍的一证。
在这里要解释两个问题:
其一:为什么白居易、白敏中自称是太原人呢?这是因为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士族门阀制度,太原白氏乃一望族。虽然白建一支已迁韩城,然而按照宗法制的说法,此一支乃太原白氏分出的小宗。至于白温一系又迁下邽,这更是白氏门派中出的支族而已。在唐代士族门阀观念严重的情况下,白居易他们当然是缅怀先祖,所以仍然要自称太原白氏。
其二:为什么白居易又于贞元二十年(804)徙家于秦,卜居渭上呢?白温在唐朝官为都官郎中,他从韩城迁到下邽是可以理解的。都官郎中是京官,常在长安,下邽离京长安一百多里。白居易的祖父白鍠是白温的第六个儿子,白敏中的祖父白鏻是白温的长子。白鍠十七岁就当上了鹿邑县尉,历任洛阳主簿、酸枣县令、滑台节度参军、巩县县令,死于长安。大半生时间都是在游宦中度过的。〔7〕白鏻也是扬州录事参军。〔8〕白家子弟都在外地作官,妻小随任,所以下邽白家老屋,不过是田产庄园所在,白鍠一系很少有时间去经营白温迁下邽的老屋。这个始迁下邽的老屋故址已无资料可考了,只是白居易在《下邽庄南桃花》一诗中透露一点消息。〔9〕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是白鍠的长子,白季庚先后当过萧山县尉、左武卫兵曹参军、宋州司户参军、彭城令、徐州别驾、襄州别驾。白居易大半生也是任上度过的。白居易就出生在河南新郑官宅,后来淮海战乱,白家子弟在关东回不到下邽老家,白季庚的一家南迁居江南,后来又迁洛阳。白居易在他青年时代就曾写过《朱陈村》诗。说他“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10〕这说明白居易青少年时代还回过陕西,到陕西当然是去下邽看望祖辈亲人,说明在下邽还有白家老屋。
白居易在公元八00年时还写过《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下邽弟妹》这又是白居易卜居渭上之前在下邽有白家老屋存在的证据。〔11〕
既然下邽有白家老屋,为什么白居易又在贞元二十年(804)把家又从洛阳迁居渭上而不搬到下邽老屋呢?我以为原因有二:一是下邽地区地下水深处有盐碱,水质咸恶,今日下邽一带仍吃窖水,而渭上地区皆甜水之区,这应是一个原因。再者就是白氏先茔在义津乡洪义原了。〔12〕洪义原即今龙北乡北程一带。
二、白居易“卜居渭上”的故居在渭南市信义乡上太庄南洼一带
公元八0四年白居易卜居渭上。
今渭南市下吉镇有三贤故里之称,下吉镇是唐下邽县城所在地,下吉镇南距渭河50华里之遥。在唐代,下邽地近京城,很多名人在下邽县当过官。陆应、杜廷、赵公仪在下邽当县令,刘充济、薜存亮、白季康当过县尉,裴怀古、李商隐、贾岛当过主簿。白季康是白鏻之子,白敏中之父,白居易之叔。在他当下邽县尉时,当然住过白温迁下邽时的老屋。〔13〕至于白季庚兄弟都游宦天涯,加之当时战乱,白家骨肉长期分离,各自为家,到战乱稍息,白居易到了长安做官,加上他是白鍠长门长孙,一为所卜葬地在渭上了,二为要经营一下零乱的旧家,于是白居易就卜居渭上了。
白居易的这个家他自说在“渭村”,“茅茨十余间”还在这烧过酒,这个家规模不小,在哪里呢?他在《汛渭赋》中说:“门去渭兮百步,常一日三往。”在《新构亭台示弟侄》诗中又说:“南檐当渭水,卧看云帆飞。”〔14〕说明白居易的家离渭河很近。面且能在他新筑的亭子上卧看渭河行船扬帆,充其量也不过离渭河二里远近。关键是唐代的渭河北限在哪里?从渭南三十年考古调查资料证明:几千年来,渭南市境里的一段渭河,大体是从北向南滚的。大夫张村发现有唐墓,油陈有汉墓,仓渡有周墓,金滩有汉墓,这说明渭河北限在唐代不出今辛市龙北仓渡一线。此一段渭河唐代有一曲。白居易在《重到渭上旧居》诗中提到“旧居清渭曲”。〔15〕当指此曲。这一线北距下吉镇四十里之遥,当然这个村离下吉镇很远了。
至于渭村故址在今渭南市何地呢?先说一下白氏先茔吧,白温以上皆葬韩城。白温以下葬下邽。〔16〕白敏中墓志铭载:葬于下邽县义津乡洪义原”。〔17〕此墓志系一九五八年出土于渭南龙北北程村白敏中墓中,可证明北程系唐时义津乡洪义原之地。《巩县令白府家事状》说白鍠“葬于下邽县义津乡北原”。《襄州别驾府君事状》则说白季庚:葬于下邽县义津乡北原。《唐襄州县尉陈润夫人白氏墓铭》也说白居易的外祖母亦葬于“义津乡北原。”自北程至上太庄都是义津乡之地。《太平环宇记》载唐下邽县辖有28乡,义津乡其一也。
白氏墓地白居易常称北原,那么白居易所卜居的渭村当然应该在白氏墓地之南的南洼了。白氏故里在义津乡,但在哪一里呢?《醉吟先生墓志铭》则说他死后葬下华州下邽县临津里北原。〔18〕这个临津里必是义津乡的一个里。津者河之渡口,白居易就有诗曰“出门当蔡渡”。这个里应该是白氏墓地和家园的所在地。唐以后行政区划有所变动,《渭南县志》(南志)载:县东北15里有津贤里,20里有“忠义里”。是义津乡的析置。《县志》(南志)还记载忠义里有上下紫兰村。紫兰村是白乐天故里。但又说白氏故里在津贤里。其实,从实地考查发现。上下紫兰村已不存在,但在其址则有上下太庄。一九五八年曾在今上太庄西百米处出土过一座北周石佛像,村民叫八音佛,现已存陕西省博物馆,系唐紫兰寺所遗留佛像。一九八八年文物普查:又在上太庄西边的木匠张村发现一《重修紫兰寺告竣碑记》的碑石。碑石记载了紫兰寺和白居易的关系。〔19〕同时,还在太庄学校发现当年紫兰寺拆下的莲花石座及一些唐代莲花瓦当,更说明紫兰寺的由来记载可信。又根据实地测量从龙北乡北行,南低北高,下太庄之南有一坡,高低相差甚大,此一线当为唐代渭河故道,故上太庄南洼方园一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应为白居易故里的遗址范围。此址在唐紫兰寺遗址之南。
三、白居易在渭上旧居杂考
白居易在诗中称渭上旧居为渭村,是渭河岸上的一个村庄,这是泛称,并不是他居住的村名叫渭村。他在《村居寄张殷衡》诗中透露了他居住的村名。他说:“金氏村中一病夫,生涯廖落性灵迂。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踏长安十二衢。”他在诗中自称是金氏村中病夫,他向老友张殷衡发牢骚,道出了他渭上旧居的村名叫金氏村。渭南金姓,始于汉武帝托孤大臣金日磾,武帝封金为□候,封地在今固市一带,其后人在渭南繁衍,唐代白居易所居的金氏村当是金氏后代建立的村庄。金日磾乃匈奴休屠王太子,元狩中降汉,其后人居渭南者今仍有之。〔20〕
当时金氏村中有多大规模呢?
白居易在《九日登西原宴望》一诗中说:“请看原下村,村人死不歇。一村四十家,哭葬无虚月。”诗中的“西原”,并非今渭南市所称的西原,〔21〕而是指金氏村之西北的原。金氏村在上太庄之西南的南洼一带,而西原当指白氏墓地即今龙北北程村一带的洪义原。这一带距金氏村有三四里之遥,这与白居易哭葬其女所说:“莫言三里地,此别是终天。”远近是一致的。从地势上讲,金氏村即今南洼,地势较低,而北程是洪义原地势较高,又在金氏村之西,故可称西原,所以金氏村又称原下村,“一村四十家,哭葬无虚月。”四十这个诗中数字不能完全确切,但大体正确,说明村户数在四十左右,不算是个大村,但也规模可观了。这个金氏村地理环境怎样呢?
白居易故里考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与李白、杜甫,为唐代诗坛三大诗人。白居易是哪里人?白居易故里在哪里?《旧唐书》称白居易为“太原人”,〔1〕《新唐书》则说白居易为“其先盖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有功于时,赐田韩城,子孙家焉,又徙下邽。”〔2〕《唐才子传》则谓白居易“太原下邽人”。〔3〕唐下邽县乃
今陕西渭南市渭河以北部分,与太原相距千里。为回答白居易籍贯究竟在哪里?白居易故里在哪里?特写此文,请专家们赐教。一、白居易故里在渭南市
白居易撰的《故巩令白府君(鍠)事状》说:“始皇思武安(白起)
之功,封其子仲于太原,子孙因家焉,故今为太原人。”〔4〕这是阐述白居易自称是太原人的原因。接着又说:“高祖讳建,北齐五兵尚书。曾祖讳士通,皇朝利州都督,祖讳志善,朝散大夫,尚衣奉御,父讳温,朝请大夫检校都官郎中。”这是白居易追述其祖白鍠的家谱世系。这时候他们白家在哪里?《旧唐书》则说:“建立功于高齐,赐田于韩城,子孙因家焉,遂移籍同州。”这说明到白鍠的高祖白建的时候,白建的一支已经搬家韩城,移籍同州了,韩城属同州。接着又说:“至温,徙于下邽 ,今为下邽人焉。”〔5〕这里明白告诉我们:白居易的曾祖父白温又从韩城搬自己的一支到下邽安家了。子孙以下邽为籍。到了白居易这一代,白家在下邽安家已历三世,故而今下吉镇尚有《三贤故里》的刻石。(三贤指张仁愿、白居易、寇准)。唐下邽县的管辖范围也正是今渭南市渭河北地区。所以白居易故里在渭南,白居易是渭南人,我想这一点是应该得到公认的。
再者,从白氏先茔来说,白居易《襄州别驾白府君(季庚)事状》云:“自司空而下,都官郎中而上皆葬于韩城县,今以归葬不便,遂改葬巩县府君及襄州别驾两府君于下邽县义津乡北原。”〔6〕据考:“白鍠、白鏻、白季庚、白敏中、白行简、白幼文和白居易的外祖母陈润夫人的坟墓都埋在今渭南市龙北乡北程一带,这也说明白居易为渭南籍的一证。
在这里要解释两个问题:
其一:为什么白居易、白敏中自称是太原人呢?这是因为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士族门阀制度,太原白氏乃一望族。虽然白建一支已迁韩城,然而按照宗法制的说法,此一支乃太原白氏分出的小宗。至于白温一系又迁下邽,这更是白氏门派中出的支族而已。在唐代士族门阀观念严重的情况下,白居易他们当然是缅怀先祖,所以仍然要自称太原白氏。
其二:为什么白居易又于贞元二十年(804)徙家于秦,卜居渭上呢?白温在唐朝官为都官郎中,他从韩城迁到下邽是可以理解的。都官郎中是京官,常在长安,下邽离京长安一百多里。白居易的祖父白鍠是白温的第六个儿子,白敏中的祖父白鏻是白温的长子。白鍠十七岁就当上了鹿邑县尉,历任洛阳主簿、酸枣县令、滑台节度参军、巩县县令,死于长安。大半生时间都是在游宦中度过的。〔7〕白鏻也是扬州录事参军。〔8〕白家子弟都在外地作官,妻小随任,所以下邽白家老屋,不过是田产庄园所在,白鍠一系很少有时间去经营白温迁下邽的老屋。这个始迁下邽的老屋故址已无资料可考了,只是白居易在《下邽庄南桃花》一诗中透露一点消息。〔9〕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是白鍠的长子,白季庚先后当过萧山县尉、左武卫兵曹参军、宋州司户参军、彭城令、徐州别驾、襄州别驾。白居易大半生也是任上度过的。白居易就出生在河南新郑官宅,后来淮海战乱,白家子弟在关东回不到下邽老家,白季庚的一家南迁居江南,后来又迁洛阳。白居易在他青年时代就曾写过《朱陈村》诗。说他“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10〕这说明白居易青少年时代还回过陕西,到陕西当然是去下邽看望祖辈亲人,说明在下邽还有白家老屋。
白居易在公元八00年时还写过《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下邽弟妹》这又是白居易卜居渭上之前在下邽有白家老屋存在的证据。〔11〕
既然下邽有白家老屋,为什么白居易又在贞元二十年(804)把家又从洛阳迁居渭上而不搬到下邽老屋呢?我以为原因有二:一是下邽地区地下水深处有盐碱,水质咸恶,今日下邽一带仍吃窖水,而渭上地区皆甜水之区,这应是一个原因。再者就是白氏先茔在义津乡洪义原了。〔12〕洪义原即今龙北乡北程一带。
二、白居易“卜居渭上”的故居在渭南市信义乡上太庄南洼一带
公元八0四年白居易卜居渭上。
今渭南市下吉镇有三贤故里之称,下吉镇是唐下邽县城所在地,下吉镇南距渭河50华里之遥。在唐代,下邽地近京城,很多名人在下邽县当过官。陆应、杜廷、赵公仪在下邽当县令,刘充济、薜存亮、白季康当过县尉,裴怀古、李商隐、贾岛当过主簿。白季康是白鏻之子,白敏中之父,白居易之叔。在他当下邽县尉时,当然住过白温迁下邽时的老屋。〔13〕至于白季庚兄弟都游宦天涯,加之当时战乱,白家骨肉长期分离,各自为家,到战乱稍息,白居易到了长安做官,加上他是白鍠长门长孙,一为所卜葬地在渭上了,二为要经营一下零乱的旧家,于是白居易就卜居渭上了。
白居易的这个家他自说在“渭村”,“茅茨十余间”还在这烧过酒,这个家规模不小,在哪里呢?他在《汛渭赋》中说:“门去渭兮百步,常一日三往。”在《新构亭台示弟侄》诗中又说:“南檐当渭水,卧看云帆飞。”〔14〕说明白居易的家离渭河很近。面且能在他新筑的亭子上卧看渭河行船扬帆,充其量也不过离渭河二里远近。关键是唐代的渭河北限在哪里?从渭南三十年考古调查资料证明:几千年来,渭南市境里的一段渭河,大体是从北向南滚的。大夫张村发现有唐墓,油陈有汉墓,仓渡有周墓,金滩有汉墓,这说明渭河北限在唐代不出今辛市龙北仓渡一线。此一段渭河唐代有一曲。白居易在《重到渭上旧居》诗中提到“旧居清渭曲”。〔15〕当指此曲。这一线北距下吉镇四十里之遥,当然这个村离下吉镇很远了。
至于渭村故址在今渭南市何地呢?先说一下白氏先茔吧,白温以上皆葬韩城。白温以下葬下邽。〔16〕白敏中墓志铭载:葬于下邽县义津乡洪义原”。〔17〕此墓志系一九五八年出土于渭南龙北北程村白敏中墓中,可证明北程系唐时义津乡洪义原之地。《巩县令白府家事状》说白鍠“葬于下邽县义津乡北原”。《襄州别驾府君事状》则说白季庚:葬于下邽县义津乡北原。《唐襄州县尉陈润夫人白氏墓铭》也说白居易的外祖母亦葬于“义津乡北原。”自北程至上太庄都是义津乡之地。《太平环宇记》载唐下邽县辖有28乡,义津乡其一也。
白氏墓地白居易常称北原,那么白居易所卜居的渭村当然应该在白氏墓地之南的南洼了。白氏故里在义津乡,但在哪一里呢?《醉吟先生墓志铭》则说他死后葬下华州下邽县临津里北原。〔18〕这个临津里必是义津乡的一个里。津者河之渡口,白居易就有诗曰“出门当蔡渡”。这个里应该是白氏墓地和家园的所在地。唐以后行政区划有所变动,《渭南县志》(南志)载:县东北15里有津贤里,20里有“忠义里”。是义津乡的析置。《县志》(南志)还记载忠义里有上下紫兰村。紫兰村是白乐天故里。但又说白氏故里在津贤里。其实,从实地考查发现。上下紫兰村已不存在,但在其址则有上下太庄。一九五八年曾在今上太庄西百米处出土过一座北周石佛像,村民叫八音佛,现已存陕西省博物馆,系唐紫兰寺所遗留佛像。一九八八年文物普查:又在上太庄西边的木匠张村发现一《重修紫兰寺告竣碑记》的碑石。碑石记载了紫兰寺和白居易的关系。〔19〕同时,还在太庄学校发现当年紫兰寺拆下的莲花石座及一些唐代莲花瓦当,更说明紫兰寺的由来记载可信。又根据实地测量从龙北乡北行,南低北高,下太庄之南有一坡,高低相差甚大,此一线当为唐代渭河故道,故上太庄南洼方园一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应为白居易故里的遗址范围。此址在唐紫兰寺遗址之南。
三、白居易在渭上旧居杂考
白居易在诗中称渭上旧居为渭村,是渭河岸上的一个村庄,这是泛称,并不是他居住的村名叫渭村。他在《村居寄张殷衡》诗中透露了他居住的村名。他说:“金氏村中一病夫,生涯廖落性灵迂。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踏长安十二衢。”他在诗中自称是金氏村中病夫,他向老友张殷衡发牢骚,道出了他渭上旧居的村名叫金氏村。渭南金姓,始于汉武帝托孤大臣金日磾,武帝封金为□候,封地在今固市一带,其后人在渭南繁衍,唐代白居易所居的金氏村当是金氏后代建立的村庄。金日磾乃匈奴休屠王太子,元狩中降汉,其后人居渭南者今仍有之。〔20〕
当时金氏村中有多大规模呢?
白居易在《九日登西原宴望》一诗中说:“请看原下村,村人死不歇。一村四十家,哭葬无虚月。”诗中的“西原”,并非今渭南市所称的西原,〔21〕而是指金氏村之西北的原。金氏村在上太庄之西南的南洼一带,而西原当指白氏墓地即今龙北北程村一带的洪义原。这一带距金氏村有三四里之遥,这与白居易哭葬其女所说:“莫言三里地,此别是终天。”远近是一致的。从地势上讲,金氏村即今南洼,地势较低,而北程是洪义原地势较高,又在金氏村之西,故可称西原,所以金氏村又称原下村,“一村四十家,哭葬无虚月。”四十这个诗中数字不能完全确切,但大体正确,说明村户数在四十左右,不算是个大村,但也规模可观了。这个金氏村地理环境怎样呢?
白居易故里考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白居易故里考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高二同步辅导 推荐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