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五) 答案见七
(3)小大之狱
(4)再而衰,三而竭
(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古义: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古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6)夫战,勇气也:
(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9)战于长勺:
三、阅读理解:
1、文章中心: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站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出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2、文章结构图解:
战前准备:取信于民(详写)
战争过程:略写。
战后分析:反攻时机——彼竭我盈(详写)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详写)
3、人物形象分析:
曹刿:政治上远见卓识,军事上才能卓著
鲁庄公:政治上昏庸无能,军事上急躁轻进
4.小信未孚,_____________。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曹刿对于作战的勇气所持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齐人已经三鼓,此刻正是“______________”之时,此时进攻,正是最佳时机。
5.理解填空:①“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③鲁庄公提出了三个可以迎战的条件,曹刿肯定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
④《曹刿论战》一文中对勇气精当评点的语句是:
⑤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⑥毛泽东同志曾对本文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指的是文中的
⑦曹刿请见的理由是:
⑧曹判请求进见庄公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中考链接: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日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5.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7.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限四个字)
8.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简要说说。(2分)
答:①政治方面:
②军事方面: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挑拨离间B.①遂逐齐师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①望其旗靡 ②所向披靡D.①忠之属也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10.“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11.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庄公浅陋;曹刿有远谋。战时:鲁庄公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刿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庄公茫然不知;曹刿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五) 答案见七
栏目导航
- ·“颜”与“言”之误,注意八个成语
- ·新课标七八九年级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 ·因谐音讹化而成的12个俗语
- ·中考语文易错词语辑录
-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 ·学以致用之现代文阅读答题语言训练一
- ·《2017辽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必背初中
- ·江苏2017中考名句名篇考试范围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一:语音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文字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 ·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八:常用实词
- ·中考对联考查导向及复习策略(人教版九
- ·中考新题型-阅读链接题教学案(九年级
-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苏教版九年级
-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
- ·中考诗歌赏析教案(苏教版九年级)
- ·中考议论文解题指导(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中考仿写题的特点及答题技巧(人教版九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议论文阅读
- ·2017年中考名著复习(人教版九年级)
- ·中考复习——短文修改专题教案(九年级
- ·2017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
- ·中考语文成语改错200题(九年级)
-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访兰》
- ·中考备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前五讲)(本站收
-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眼中有文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