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五) 答案见七
《愚公移山》
一、作者、作品:《愚公移山》选自《
二、知识点
1、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雍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 (
何苦而不平(
而山不加增(
虽我之死( )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甚矣,汝之不惠。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
(2)且焉置土石
(3)固不可彻
(4)杂然相许
(5)操蛇之神闻之(
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__
原形__露
三、阅读理解
1、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②、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
③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而言的。
⑧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臾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3、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4、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5、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6、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臾”对举,有什么深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五) 答案见七
栏目导航
- ·“颜”与“言”之误,注意八个成语
- ·新课标七八九年级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 ·因谐音讹化而成的12个俗语
- ·中考语文易错词语辑录
-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 ·学以致用之现代文阅读答题语言训练一
- ·《2017辽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必背初中
- ·江苏2017中考名句名篇考试范围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一:语音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文字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 ·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八:常用实词
- ·中考对联考查导向及复习策略(人教版九
- ·中考新题型-阅读链接题教学案(九年级
-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苏教版九年级
-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
- ·中考诗歌赏析教案(苏教版九年级)
- ·中考议论文解题指导(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中考仿写题的特点及答题技巧(人教版九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议论文阅读
- ·2017年中考名著复习(人教版九年级)
- ·中考复习——短文修改专题教案(九年级
- ·2017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
- ·中考语文成语改错200题(九年级)
-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访兰》
- ·中考备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前五讲)(本站收
-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眼中有文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