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考点梳理八:诗文默写
浏览次数: 442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中考复习资料
标签:中考复习计划,中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2017中考考点梳理八:诗文默写,
8.(1)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4)温庭筠《望江南》中表现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是:“ ”。
(5)汶川大地震使许多人经历了家破人亡、生离死别的痛苦。请你借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有关句子,来安抚劝慰那些灾民,调节他们的心理。
(2008年湖北潜江等地中考试题)
9.(1)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心系苍生,胸怀天下,“ , ”,令人敬仰。
(3)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 , ”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4)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 ”,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 ”,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
”,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2008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10.(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三人行, 。(《论语》)
②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008年安徽省中考试题)
11.(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2)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4)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精神的诗句是 ,
(7)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 , 。
(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试题)
12.(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鱼我所欲也》)
(2008年天津市中考试题)
13.(1)谁道人生无再少? , 。
(2)游子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永恒的主题。元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 ”来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唐人崔颢在《黄鹤楼》中则用“ , ”抒发暮色四合时登高远眺所引发的乡愁。
(3)《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4)杜甫《望岳》诗中“ , ”表达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
(2008年湖北黄石市中考试题)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大漠孤烟直, 。
(2)人生自古谁无死? 。
(3)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4)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表现作者送别友人后依依不舍和无限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 。
(6)2008年5月8日9时17分,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 。”在这圣火俯瞰大地的时刻,13亿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用杜甫《望岳》中的句子回答)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2008年江西南昌市中考试题)
15.(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4)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6)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9)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10)奥运会即将在京举办,这是举国欢庆的盛事。我们可以用《〈论语〉十则》中“ , ”来表达对全世界朋友的欢迎之情。
(2008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试题)
16.根据语境把古诗文名句补写完整。
(1)廉政文化进校园,我们懂得了廉洁奉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座座镌刻着“廉洁”与“奉公”的人生丰碑。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 ”,沸腾着诗人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范仲淹的“ ,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 ”,表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
(2)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题八咏楼》:“ , 。 ,”概括了金华八咏楼的重要地理位置和雄伟气势,抒发了热爱国家、热爱金华的思想感情。
(2008年浙江金华市中考试题)
17.(1)春蚕到死丝方尽, 。
(2)董事会经过慎重考虑,任命朱建邦为总经理,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公司,人们都说朱建邦是“ , ”。(诸葛亮《出师表》)
(3)面对失意,李白吟出“ , ”来表达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 ,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决心;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008年四川眉山市中考试题)
18.苦难,对于个人、民族乃至我们国家来讲都不陌生。①“亲朋无一字, ”的凄楚读来总令人扼腕叹息;②“无限河山泪, ”的情景成为历史画卷上不断被复制的影像;③“ ,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感叹总有挥之不去的苍凉。然而面对苦难,我们却有④“ ,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我们还有⑤“僵卧孤村不自哀, ”的忘我。秋风萧瑟,刘禹锡用⑥“ , ”唱响秋色不悲的个性宣言;吟啸徐行,苏轼用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直面风雨人生的挑战。
正所谓“多难兴邦”。历代文人用他们的诗句诠释了中华民族钢的意志,铁的脊梁。
(2008年山西太原市中考试题)
19.(1)默写上下句。
①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②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2)将杜甫《春望》一诗默写完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根据语境默写。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坚贞不渝;奉献是龚自珍“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奉献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英雄气概;奉献就是范仲淹“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而今,奉献就是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008年福建三明市中考试题)
20.根据提示默写。(任选三题作答)
(1)心系天下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2017中考考点梳理八:诗文默写
8.(1)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4)温庭筠《望江南》中表现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是:“ ”。
(5)汶川大地震使许多人经历了家破人亡、生离死别的痛苦。请你借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有关句子,来安抚劝慰那些灾民,调节他们的心理。
(2008年湖北潜江等地中考试题)
9.(1)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心系苍生,胸怀天下,“ , ”,令人敬仰。
(3)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 , ”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4)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 ”,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 ”,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
”,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2008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10.(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三人行, 。(《论语》)
②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008年安徽省中考试题)
11.(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2)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4)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精神的诗句是 ,
(7)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 , 。
(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试题)
12.(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鱼我所欲也》)
(2008年天津市中考试题)
13.(1)谁道人生无再少? , 。
(2)游子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永恒的主题。元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 ”来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唐人崔颢在《黄鹤楼》中则用“ , ”抒发暮色四合时登高远眺所引发的乡愁。
(3)《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4)杜甫《望岳》诗中“ , ”表达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
(2008年湖北黄石市中考试题)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大漠孤烟直, 。
(2)人生自古谁无死? 。
(3)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4)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表现作者送别友人后依依不舍和无限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 。
(6)2008年5月8日9时17分,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 。”在这圣火俯瞰大地的时刻,13亿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用杜甫《望岳》中的句子回答)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2008年江西南昌市中考试题)
15.(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4)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6)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9)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10)奥运会即将在京举办,这是举国欢庆的盛事。我们可以用《〈论语〉十则》中“ , ”来表达对全世界朋友的欢迎之情。
(2008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试题)
16.根据语境把古诗文名句补写完整。
(1)廉政文化进校园,我们懂得了廉洁奉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座座镌刻着“廉洁”与“奉公”的人生丰碑。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 ”,沸腾着诗人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范仲淹的“ ,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 ”,表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
(2)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题八咏楼》:“ , 。 ,”概括了金华八咏楼的重要地理位置和雄伟气势,抒发了热爱国家、热爱金华的思想感情。
(2008年浙江金华市中考试题)
17.(1)春蚕到死丝方尽, 。
(2)董事会经过慎重考虑,任命朱建邦为总经理,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公司,人们都说朱建邦是“ , ”。(诸葛亮《出师表》)
(3)面对失意,李白吟出“ , ”来表达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 ,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决心;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008年四川眉山市中考试题)
18.苦难,对于个人、民族乃至我们国家来讲都不陌生。①“亲朋无一字, ”的凄楚读来总令人扼腕叹息;②“无限河山泪, ”的情景成为历史画卷上不断被复制的影像;③“ ,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感叹总有挥之不去的苍凉。然而面对苦难,我们却有④“ ,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我们还有⑤“僵卧孤村不自哀, ”的忘我。秋风萧瑟,刘禹锡用⑥“ , ”唱响秋色不悲的个性宣言;吟啸徐行,苏轼用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直面风雨人生的挑战。
正所谓“多难兴邦”。历代文人用他们的诗句诠释了中华民族钢的意志,铁的脊梁。
(2008年山西太原市中考试题)
19.(1)默写上下句。
①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②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2)将杜甫《春望》一诗默写完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根据语境默写。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坚贞不渝;奉献是龚自珍“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奉献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英雄气概;奉献就是范仲淹“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而今,奉献就是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008年福建三明市中考试题)
20.根据提示默写。(任选三题作答)
(1)心系天下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2017中考考点梳理八:诗文默写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2017年高考总复习古文段翻译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
- › 题不难,做好难——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题简评
- › 江苏徐州2017年中考语文作文作文评点(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让你的作文成绩多得3到5分——2017年高考前就作文写作给同学们的最...
- › 2017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 › 2017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病句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卷语言表达题解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卷亮点试题评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答案解析
- ›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及答案解析
- ›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答题技法点拨(人教版九年级...
- › 2017新作文:“你是一部书”导写及优秀作文
- › 2017届高考命题作文指导
tag: 中考 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计划,中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
栏目导航
中考复习资料 推荐
- ·“颜”与“言”之误,注意八个成语
- ·新课标七八九年级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 ·因谐音讹化而成的12个俗语
- ·中考语文易错词语辑录
-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 ·学以致用之现代文阅读答题语言训练一
- ·《2017辽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必背初中
- ·江苏2017中考名句名篇考试范围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一:语音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文字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 ·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八:常用实词
- ·中考对联考查导向及复习策略(人教版九
- ·中考新题型-阅读链接题教学案(九年级
-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苏教版九年级
-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
- ·中考诗歌赏析教案(苏教版九年级)
- ·中考议论文解题指导(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中考仿写题的特点及答题技巧(人教版九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议论文阅读
- ·2017年中考名著复习(人教版九年级)
- ·中考复习——短文修改专题教案(九年级
- ·2017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
- ·中考语文成语改错200题(九年级)
-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访兰》
- ·中考备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前五讲)(本站收
-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眼中有文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