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呈出现过的近义词辨析
浏览次数: 35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高中语文课本呈出现过的近义词辨析,
侦查: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查.用于公安机关。例: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部决定立案侦查。
12.启用•起用
启用:开始使用(机关印信等)。例:新公章今天开始启用。
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例:厂长决定起用精通业务的退休科技人员。
13.消失•消逝
消失:侧重于事物现象的不再存在,在变化中历时较短。例:只是两颊上已经消朱了血色。
消逝:侧重于过去了或不见了;常用于时间。例:青春的消逝是很容易的。
14.熟悉•熟习
熟悉:指知道得清楚。详细;含义较广,对象是具体的人、事或抽象的事理。例:我和他很熟悉,我去劝他。
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对象常是技艺、语言、学问、知识等。例:他很熟习果树栽培技术。
15.鄙视•蔑视
鄙视:鄙贱、低劣。例:那时候,行医是受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
蔑视:着重指用轻蔑的态度小看,根本不放在眼里。例:无产阶级英雄战士表现
了对死亡的蔑视。
16.审定•审订"
审定:审查决定。例:审定计划。
审订:审阅修订。例:审订书稿。
17.作客•做客
这两个词的意思很不一样。作客,是"客居"的意思,如:那两年他在广州作客;作客他乡等。
做客,指当客人,如:昨天我在亲戚家做客。
18.徘徊•,彷徨
前者重在运动,后者重在思想上、感情上。
19.十足•实足
前者指十分充足,后者是确实足数。后面一般接数字或表示数字的词。
20.干涉。干预,
前者指不应该管硬管,后者指过问(别人的事)。
21.公然一公开
前者指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后者指不加隐蔽,面对大家。
22.正规•正轨
前者指符合规定或一般的公认标准,后者指正常发展道路。
23.时事•时势
前者指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后者指某一对期内的客观形势。
24.实行•施行
前者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计划),后者指法令等公布后从某丑起生效.
25.实验•试验
前者指为了检测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后者指为察看某事的结果或事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26.退化•蜕化
前者一般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也泛指事物由优变劣;后者指虫类脱
皮,比喻腐化堕落。
27.赋予•给予
前者指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后者指一般的给予。
28.见习•实习
前者一般指初到工作岗位的人在现场实习,后者指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
29.评介•评价
前者指评论介绍,后者指评定价值。
第六册
1.从而•进而
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相因相成的关系。例: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 发展.
进而:表示在前一个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动,表递进 关系。例:必须首先解决物质生活问题,然后才能进而解决文化生活问题。
2.虽然•即使
虽然(尽管):只表示让步,不表示假设,引出的情况是事实,后与“可是、但是”等词呼应。“虽然”让步的程度比“尽 管”轻。倒:虽然你亲自去了,也没能解决什么问题.尽管很晚了,可是他还不肯离开。
即使:既表示让步,也表示假设。例:即使你亲自去,也仍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
3.以至•以致
以至:①连接两个或几个有时间先后、数量多少、程度高低、 范围大小等关系的词或短语,其关系是递进的,一般用在最 后一项前,有“直到”“一直到”之意。
例:来听课的有校内的学生,有助教、讲师以至教授.
②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后一分句的情况是由前一分句 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成的。
例:他把课文念得非常熟,以至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
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 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例: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
4.尽管•不管
尽管:表让步,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事实,常与“这么”呼应.
例:尽管路途这么远.他还是要去。
不管:表条件,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假设的;常与“怎么、多 么、哪种、什么”等呼应。
例:不管路途多么远,我都要坚持去。
5.况且•何况
况且:表示后面进一步申述或追加理由,表递进关系,用于 陈述句.
例:他的基础比较好,况且对这门课又十分热爱.一定能学 得好。
何况:也表递进关系,用于后一分句句首,前边可加“更、 又”;前一分句常用“尚且、都”呼应;多带有反问语气,也可 用于陈述句中.
例: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更何况这么一点小事。
高中语文课本呈出现过的近义词辨析
侦查: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查.用于公安机关。例: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部决定立案侦查。
12.启用•起用
启用:开始使用(机关印信等)。例:新公章今天开始启用。
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例:厂长决定起用精通业务的退休科技人员。
13.消失•消逝
消失:侧重于事物现象的不再存在,在变化中历时较短。例:只是两颊上已经消朱了血色。
消逝:侧重于过去了或不见了;常用于时间。例:青春的消逝是很容易的。
14.熟悉•熟习
熟悉:指知道得清楚。详细;含义较广,对象是具体的人、事或抽象的事理。例:我和他很熟悉,我去劝他。
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对象常是技艺、语言、学问、知识等。例:他很熟习果树栽培技术。
15.鄙视•蔑视
鄙视:鄙贱、低劣。例:那时候,行医是受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
蔑视:着重指用轻蔑的态度小看,根本不放在眼里。例:无产阶级英雄战士表现
了对死亡的蔑视。
16.审定•审订"
审定:审查决定。例:审定计划。
审订:审阅修订。例:审订书稿。
17.作客•做客
这两个词的意思很不一样。作客,是"客居"的意思,如:那两年他在广州作客;作客他乡等。
做客,指当客人,如:昨天我在亲戚家做客。
18.徘徊•,彷徨
前者重在运动,后者重在思想上、感情上。
19.十足•实足
前者指十分充足,后者是确实足数。后面一般接数字或表示数字的词。
20.干涉。干预,
前者指不应该管硬管,后者指过问(别人的事)。
21.公然一公开
前者指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后者指不加隐蔽,面对大家。
22.正规•正轨
前者指符合规定或一般的公认标准,后者指正常发展道路。
23.时事•时势
前者指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后者指某一对期内的客观形势。
24.实行•施行
前者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计划),后者指法令等公布后从某丑起生效.
25.实验•试验
前者指为了检测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后者指为察看某事的结果或事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26.退化•蜕化
前者一般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也泛指事物由优变劣;后者指虫类脱
皮,比喻腐化堕落。
27.赋予•给予
前者指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后者指一般的给予。
28.见习•实习
前者一般指初到工作岗位的人在现场实习,后者指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
29.评介•评价
前者指评论介绍,后者指评定价值。
第六册
1.从而•进而
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相因相成的关系。例: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 发展.
进而:表示在前一个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动,表递进 关系。例:必须首先解决物质生活问题,然后才能进而解决文化生活问题。
2.虽然•即使
虽然(尽管):只表示让步,不表示假设,引出的情况是事实,后与“可是、但是”等词呼应。“虽然”让步的程度比“尽 管”轻。倒:虽然你亲自去了,也没能解决什么问题.尽管很晚了,可是他还不肯离开。
即使:既表示让步,也表示假设。例:即使你亲自去,也仍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
3.以至•以致
以至:①连接两个或几个有时间先后、数量多少、程度高低、 范围大小等关系的词或短语,其关系是递进的,一般用在最 后一项前,有“直到”“一直到”之意。
例:来听课的有校内的学生,有助教、讲师以至教授.
②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后一分句的情况是由前一分句 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成的。
例:他把课文念得非常熟,以至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
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 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例: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
4.尽管•不管
尽管:表让步,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事实,常与“这么”呼应.
例:尽管路途这么远.他还是要去。
不管:表条件,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假设的;常与“怎么、多 么、哪种、什么”等呼应。
例:不管路途多么远,我都要坚持去。
5.况且•何况
况且:表示后面进一步申述或追加理由,表递进关系,用于 陈述句.
例:他的基础比较好,况且对这门课又十分热爱.一定能学 得好。
何况:也表递进关系,用于后一分句句首,前边可加“更、 又”;前一分句常用“尚且、都”呼应;多带有反问语气,也可 用于陈述句中.
例: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更何况这么一点小事。
高中语文课本呈出现过的近义词辨析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内容梳理
- ›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 › 人教版高中语文背诵篇目
- ›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
- › 试析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 › 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
- › 南京市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必修四)学习评价
- ›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文言句式
- › 高中语文课改考察学习情况汇报
- › 高中语文每轮复习目的各有侧重 高考三轮复习法
- › 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学科参考教案
- › 高中语文课改几个问题的思考
- ›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与古文阅读汇总(二)
- › 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指桑骂槐”跟桑树槐树有关系吗
- › 高中语文古代文整体阅读(二)
栏目导航
高考复习资料 推荐
- ·各地高中2017届模拟试题语文熟语1
- ·2017届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高三
- ·2017年高考语文学案:病句考点详解精练
- ·独门绝技: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
-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教案
- ·唐代送别诗鉴赏选修课教学设计
- ·易错字形览表
- ·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集粹
- ·话题作文“欣赏”指导与例文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
- ·高三语文《读本》下册文言文全译
- ·古代诗歌鉴赏课堂教案5课时
- ·2017年高中语文新教材文学常识复习专题
-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 ·语言得体专题(苏教版高三选修)
- ·2017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
- ·走进修辞世界(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语言表达连贯(粤教版高三)
- ·高考语文复习之五 虚词的使用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人教版高三必修)
- ·标点符号专题复习(人教版高三)
- ·2017高考议论文备考教程3
- ·高考作文“十三点”原则
- ·高考语文备考指南:压缩语段答题技巧
- ·2017高考议论文备考教程9
- ·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
- ·必修(二)文言文单元(苏教版高三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