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博罗华侨中学文言文专题教案

博罗华侨中学文言文专题教案

浏览次数: 271次| 发布日期:04-26 04:07:26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博罗华侨中学文言文专题教案,

   6、今以钟磬置水中……(《石钟山记》)

   7、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五人幕碑记》)

   8、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幕碑记》)

   这三个句子分别是省略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文言省略的成分有介词、动词,缺少句子主语宾语的必须补充完整。被动句有的有被动标志“见”“于”“受”等,有的没有,如第7句就要根据句意补充。定语后置句要把后置句的定语放到前面,如第8句应该译成“能够不改变他们志向的高官”。状语后置句也应该调整语序,如第2句应该译为“从中得到养生之道了”。而有些句子还要考虑语言环境,将句子蕴涵的语气体现出来,如第6句必须把假设的句意译出来,为“假如现在把钟磬放在水里”,这才通顺。

   三、对一些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还要译出原文的风格来,即合乎“雅”。常用的方法是补充成分、明确内容。如:

   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10、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季氏将伐颛臾》)

   第9句用了比喻,语言简约,翻译时要符合语境恰当增加成分,而不能就文直译,应译为“人家是屠刀和砧板,我们是(砧板上)的鱼肉”。第10句用了借代,翻译时可以把“虎兕、龟玉”分别翻译为“猛虎、珍宝”;又如第8句的“四海”也应该翻译为“天下”,这样才真正体现古文今译的标准。此外,对采用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古文,也要注意。

   掌握了“信、达、雅”的标准,可能还不能翻译好一个句子,有时候会遇到一些“难字难句”。这时候就要根据“据文断义”的技巧,根据文章的语境来推测“难字难句”的意思。如2003年北京春考:

   昔者弥子暇见爱于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这则短文写了弥子对母亲和君主的尊重,正因如此,卫君才认为弥子“孝”和“爱”。这是对传统美德的歌颂。许多考生理解不了“不尽而奉君”,或者对“忘其口而念我”感到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是没有从整体上理解古文的缘故。文章讲了两个故事,根据上下文内容,“不尽而奉君”是指“没有吃完(桃子)就献给卫君”,为什么不另外摘一个呢?因为弥子吃这个桃子的时候感到特别甜。而“忘其口而念我”是卫君在这样的情况下说的,他没有批评弥子,而是替弥子找了一个台阶:“这是尊重我啊,他忘了自己的口味而想到了我!”这样上下文联系,文字就可以疏通了。许多考生就是用“据文断义”的方法,将2002年春考的“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一句中的难点“多”字译成“称赞”。

   另外,我们复习的时候要注意,高考古文今译的字、词、句,都是常见常用的,因此平时要多在常见的字、词、句上下功夫,不要一味求难;偶尔遇到难的,我们也不要心慌,要善于联系学过的知识点,结合文章内容来推测,相信一定可以做好古文今译题。

   文言“互文”的翻译

   古文中,有些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句子,处在对应位置上的两个或三个词语中可以近义互释、异义互补,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称为互文。互文有同义对应和异义对应两种情况。下面就来谈谈它们的翻译。

   1. 同义对应

   (1)触风雨,犯寒暑,……(《捕蛇者说》)

   译:冒着狂风暴雨和严寒酷暑,……

   (2)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

   译:率领着疲惫不堪且仅有几百人的队伍,转过来就进攻秦朝。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译:在军事失利、形势危急的时候,(我)接受了先帝的任命。

   (4)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译:于是贯通了五经和六艺。

   (5)处若忘,行若遗。(《答李翊书》)

   译:静处或行动时都好像遗忘了什么。

   (6)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货殖列传序》)

   译: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为利而来,为利而往。

   (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译:北国的风光,在千万里辽阔的疆土上,都是冰封雪飘。

   从上面的翻译看出:同义对应的两个词可以互相解释,翻译时往往两词连用,如“遗忘”“贯通”“熙熙攘攘”“千万里”;或取共同义,如“触”“犯”译为“冒着”,受任、奉命译为“接受……的任务”,“率”“将”译为“率领”。

   2. 异义对应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译:谈笑和来往都是博学的人,而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2)朝辉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译:早晨和傍晚有晴有阴,景象千变万化。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师表》)

   译: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长期出征万里的人没有回来。

   (4)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译: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错。

   (5)地也,你不知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冤》》

   译:天地啊!你不分好歹、颠倒贤愚,真不配做天地啊!

   从上面翻译看出:对于异义对应的句子,翻译时把两词连用即可,如“谈笑和来往的”“早晨和傍晚”“秦汉时”“枝枝叶叶”等。

   表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分类例释

   文言人物传记中,表官职变动的词使用多且复杂,弄清这些词义有助于准确理解文意。

   一、授予、提升官职类: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例如《张衡传》中:“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 、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指南录>后序》:“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升:升官。《元史·贾鲁传》:“升(鲁)台都事。”

   擢:在原官上提拔。《元史·贾鲁传》:“擢户部主事。”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二、调动官职类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改:改任官职。《宋史·王济传》:“改刑部详覆官。”

   三. 兼职、代理类:

   兼:兼任。《〈指南录〉后序》:“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领:兼任。《晋书·袁乔传》:“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行:代理官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行奋武将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博罗华侨中学文言文专题教案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文言文  中学  华侨  博罗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