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博罗华侨中学文言文专题教案

博罗华侨中学文言文专题教案

浏览次数: 271次| 发布日期:04-26 04:07:26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博罗华侨中学文言文专题教案,

   署:代理、暂任。《汉书·王尊传》:“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权:暂代官职。《刘公嘉话》:“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四、降职、罢免类:

   贬:降职。《宋史·唐介传》:“帝怒益甚,贬(介)春州别驾。”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出:京官外调。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予出官二年。”

   左迁:降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即司马。”

   罢、免:罢除、免去官职。此义同现代汉语。(例略)

   黜:废,贬退。柳宗元《封建论》:“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五、就任类:

   视事:任职。《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下车:刚刚上任。“下车伊始。”

   古代年龄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年幼:总角 儿童:垂髫

   女孩子七岁:龆年 女孩子12岁:金钗之年 女孩子13岁:豆寇年华

   女孩子15岁:及笈之年 女孩子16岁:碧玉年华 女孩子20岁:桃李年华

   女孩子24岁: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摽梅之年 男孩子8岁::龆年

   男孩子15岁:束发(成童) 男子20岁:弱冠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 60岁:花甲、耳顺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

   礼仪习俗 

   总角 古代儿童未成年时束发为两结,形如角 《祭妹文》:"必梳双髻。" 

   弱冠 男子二十岁,结发戴冠,以示成年 《子路……侍生》"冠者五六人。" 

   加笄(簪子) 女子十五岁,始梳发成髻,以示成年。 《孔雀东南飞》:"结发为枕席。" 

   婚姻 六礼 "纳采、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具备,婚姻关系始告成立 刘兰芝再嫁太守家。 

   归宁 女子出嫁后回家省亲,但娘家不接,不得随便归省 《项脊轩志》:"吾妻归宁。" 

   于归(归) 女子出嫁叫"于归"或"归" 《诗经》:"之子于归,宜室宜家";《项脊轩志》:"吾妻来归。" 

   丧葬 棺,(柩) 装尸用,""是"棺"外的套棺,总称"柩" 《祭妹文》:"今予殓汝葬汝。" 

   殓 将尸体装入棺中叫殓(入殓) 

   殡 停棺 "出殡"即将棺抬出。 

   葬 埋棺于墓穴中 "今予殓汝葬汝。" 

  



www.350xue.com
 窀穸 墓穴 

   坟 埋土隆起 王昭君之"青冢"即"坟" 

   俑 埋葬的人形殉葬品 秦始皇"兵马俑" 

   挽歌 出殡时所唱的歌 陶潜自写《挽歌》(见《记念刘和珍君》) 

   墓地著庐 古人死后,晚辈或后学有的在墓地建庐服丧守护 颜回于孔子死后,曾造庐守护于墓地。《游褒禅山记》:"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崩(驾崩) 指帝王死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薨 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丧服 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而穿不同丧服和穿着时间的长短。一般穿白色丧服。 《之战》;晋文公死后,其子晋襄公"墨衰绖",晋于是"始墨" 

   祭祀 宗庙(太庙、祖庙) 是皇帝供奉祖先的地方。古代把宗庙看作是国家的象征。国君认为君权神授,是承袭祖先而得,所以天子诸侯必有宗庙。国家大事必告于宗庙,以示尊敬 《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即秦代七代祖先之宗庙 。《伶官传序》:"少牢告庙,请其矢。" 

   社稷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祭祀土神、谷神叫"社稷",祭祀的地方也叫社稷,社稷也是国家的象征 祭品:天子用"太牢"(牛、羊、猪各一);诸侯用太牢,卿用"特牛"(一牛),大夫用"少牢"(羊、猪各一) 。

   祖 古人上路前祭路神是"祖" 荆轲"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酹 祭奠时,洒酒于地,以慰天地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 

   封禅 古代帝王祭天地最隆重的礼节叫"封禅"。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主持。在泰山极顶祭天曰"封";在泰山脚下祭地曰"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霍去病追敌到狼居胥山,封山而还。 

   斋戒 古人祭祀前,主祭人要用数日更衣、独居、素食、戒酒、每天沐浴等,使心地清静,叫"斋戒"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 

   牺牲 祭品如牛、羊、猪叫牺牲 《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神器 古代帝王所用之物,如符玺(印章)一类的东西,是帝位象征。 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 

   坐向 大堂上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尊,内室靠西面东位置为尊 "何不按甲束兵,北面而事之?""亚父南向坐。"(最尊)"项王东向坐。"(也是尊位) 

   礼仪 坐姿 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再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长跪(跽) 跪时,臀离开脚跟,挺直了腰板 "府吏长跪告" 

   顿首 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顿首" 

   稽首 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长 "稽首,首至地,臣事君之礼"(《左传》) 

   再拜 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为"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谨使张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尚右 古代左、右两字表示地位尊卑不同。周、秦、汉代尚右,以右为上。"左迁"表示降职 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虚左 古人乘车规矩都以左为上,主位在左。"虚左"是留出左边的座位,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贽 古人拜见时的见面礼 "撰长书以为贽。" 

   刺 即名片,官员互访时要"投刺"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九宾礼 是战国时外交上最隆重的礼仪。设九个迎宾赞礼官,将客人延引上殿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适当了解一些常见官职的含义是必要的。可进行下面的一些归类:

   1.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2.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à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2001)

   

 

  作者的其他文章

 

论语文的探究式学习  

如何帮助补习生提... 

妻子和丈夫的别称  

18个常用文言虚...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中秋诗词  

新闻的标题  

文言实词120个... 

 作者邮箱: cdy6220957@163.com



上一页  [1] [2] [3] [4] 


博罗华侨中学文言文专题教案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文言文  中学  华侨  博罗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